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赣州、吉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赣州、吉安两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两市"十二五"期间综合减灾工作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构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监测预警能力和救援抢险能力建设、防灾工程设施建设以及灾害救助和科普宣教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从工作层面提出了完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和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程性措施、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和加强综合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建议;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加快灾情统计指标研制及加大现代科技手段在灾情调查和统计中的运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242.
和田河夏季流量对区域0℃层高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和田市气象站的0℃层高度,和田河上游乌鲁瓦提和同古孜洛克水文站的实测流量资料,以及NCEP/NCAR 500 hPa月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和田河夏季流量的变化、同期流域内0℃层高度情况以及500 hPa温度的特征。结果显示:1961-2004年,和田河夏季流量、和田站0℃层高度均呈不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在1979年分别出现了由丰到枯、由高到低的突变。和田河夏季流量典型偏丰、偏枯年同期500 hPa温度距平场有显著差异。在年代际和年际尺度上,和田河夏季流量对流域内0℃层高度变化都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243.
本文使用炮并行和区域分解(物理上分割模型,使用基于MPI的分布式存储架构的计算集群,节约单个CPU内核的内存使用量,快速进行正演数值模拟)两种并行算法.该方法的每一步迭代都能确保近似海森矩阵的正定,因此,算法稳健.将时间正向传播的炮波场和反向逆时间传播的残差波场(伴随波场)进行零延迟互相关计算,得到误差泛函的梯度,然后对梯度乘以一个预条件算子,从而加快反演的收敛速度.通过抛物线搜索方法而估计步长,使用L-BFGS算法(限定内存的BFGS算法)求解模型的更新量,进行二维时间空间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将该反演方法应用到Marmousi2弹性波理论模型,分别反演Marmousi2理论模型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等三个参数.我们分别使用截止频率为2 Hz、5 Hz、10 Hz和20 Hz四个阶段的低通巴特沃斯滤波器,采用多尺度的策略,从理论模型数据的低频分量开始反演,将低频分量的反演结果作为高频分量反演时的初始模型,然后依次反演数据的高频分量.理论模型数值试验反演所得到的结果证实:二维时间空间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计算灵活,适用于各种观测系统,能够方便地对地震数据进行加时窗;二维时间空间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所得纵波速度模型的分辨率最高,横波速度模型的分辨率次之,密度模型的分辨率稍微差些.  相似文献   
244.
为获取乌鲁木齐25m天线轨道的变形状况以及轨道变形对天线指向的影响,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和水平测量方法,精确测量了轨道面高程与指向偏差,分析了两种数据的相关性,并给出了天线指向偏差模型。从模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情况来看,所建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天线指向偏差。  相似文献   
245.
等时性地层界面是沉积盆地地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记录之一。在滇东南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内,根据其成因不同可划分为:侵蚀不整合面、无沉积间断面、火山活动标记面和岩性岩相转换面等四种。勘查及研究成果表明,在上述四种界面及其附近大多有金的异常层或金的工业矿体存在,尤以侵蚀不整合面及其附近金矿化强度最大。它们的耦合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是本区金矿成矿规律时控性的一种宏观表现。  相似文献   
246.
云南澜沧老厂地洼型银铅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澜沧老厂地洼型银铅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铅锌银铜主要来自地洼期隐伏岩体,其次是来自地槽构造层(围岩),其中火山岩仅可能提供部分锌;成矿时间为87~50Ma,形成温度为200~350℃;成矿热液为以金铜系列初始岩浆水为主,伴有大气降水掺加;铜与铅锌银不关联。该矿床不是地槽阶段海西-印支期的火山沉积矿床或远成中低温热液矿床,而是地洼阶段燕山晚期至喜山早期形成的与地洼隐伏岩体有关的中偏高温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247.
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7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和甫 《地球科学》1993,18(6):699-724
沉积盆地分类和构造样式分析应从(1)几何学,(2)运动学,(3)动力学和(4)时间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从动力学系统可以将盆地分为:(1)裂陷盆地,(2)压陷盆地和(3)走滑盆地3大类;随着时间进展从板块运动学系统可以划分出盆地的演化序列;在一定构造阶段可以形成一定的盆地几何特征,各类盆地相应地产生伸展构造体系,压缩构造学系统和板块构造理论为盆地分类提供理论基础,构造样式对比为预测和外推盆地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248.
造成洪涝灾害、水质污染等问题的原因是城市建设行为对水文循环过程的干扰,当超过水文循环自我调节能力的极限后,知识水文生态功能退化。从研究城市水文效应入手,分析城市建设对水文循环过程的扰动行为,主要包括隔断降雨入渗下垫面、打破水文地景格局、破坏水文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城市化水文循环扰动作用进行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引进水文循环健康这一概念,通过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城市化过程中规划水文效应的有效方法。研究过程中得出,以城市作为孤立点展开对策研究,不仅忽了水文效应的外部成本,而且割裂了河流的汇水边界。  相似文献   
249.
塔里木盆地东部盆山耦合与区带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塔里木盆地演化受控于板块构造旋回的发展:(1)离散期,塔里木板块从超大陆裂解,塔东地区形成南华纪—震旦纪裂谷盆地;(2)漂移期,塔里木板块漂移—热沉降,形成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及台地型油气系统,发育古隆起和坡折带油气区带;(3)聚合期,塔里木板块及周缘形成盆—山转换,但在塔东地区缺失二叠系—三叠系层序;(4)大陆旋回期,塔里木盆地在侏罗纪时呈现为造山后伸展,形成裂陷盆地,新生代开始陆内造山,形成盆—山耦合,塔东属走滑—前陆盆地,形成造山型油气系统,发育逆冲—褶皱型及走滑—褶皱型油气区带。  相似文献   
250.

察吾呼文化是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新疆天山中部地区一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类型, 尽管发现和发掘的该文化遗存较多, 但针对该文化人群的生业模式的研究尚待深入。本研究选取了位于天山南麓中部的和静县莫呼查汗墓地以及遗址出土的人和动物骨骼材料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以揭示距今约3000年前该区域居民的食谱构成和生业模式形态。分析结果显示, 人和动物骨骼的氮同位素平均值分别为12.6±0.6‰ (n=9)和5.0±2.1‰ (n=20), 表明上述人群食谱中包含了大量动物蛋白, 碳同位素平均值分别为-18.2±0.7‰ (n=9)和-18.6±1.0‰ (n=20), 证实该人群植物性食物摄入以C3占绝对优势。结合莫呼查汗遗址和墓地所处环境以及墓葬中陪葬器物的种类和组合, 本研究认为该遗址居民生计模式以放牧为主, 羊等动物资源可能构成了其主要的食物来源, 食谱中少量的植物性食物, 尤其是C4来源食物可能来自与山谷外从事粟黍种植的人群的交换所得。结合周边其他察吾呼文化遗址的生计相关研究, 本文认为该文化体系内人群依各自所生活的环境不同发展出了不同的生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