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该文主要介绍了雷达高度计的工作原理、Jason-1卫星的仪器设备和运行轨道以及Jason-1卫星观测数据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2.
由于传统的校园塑胶操场铺设多选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型聚氨酯(PU)材料,而校园空气中存在的游离TDI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本文作者在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的协助下,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两个校区塑胶操场上方及其周边采集了空气中游离TDI的空气样品,并借助质谱仪检测出其相对丰度,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出空气中游离TDI的浓度在时间、水平位置、距地面高度等维度的分布规律,并从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的角度提出了塑胶操场的使用建议,同时也对校园塑胶操场的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以供在校师生和校方决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3.
本工作采用ICP-AES方法,测试分析了若干地区出土青铜器残片的微量元素,初步探索了它们的矿料来源.将青铜器与铜绿山、铜陵、南陵、中条山、照壁山等先秦矿冶遗址铜锭或铜块的特征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安徽境内青铜器的铜矿料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古铜矿,而辽西地区和侯马青铜器的铜料则可能来自大井铜矿或其周边铜矿.同时,研...  相似文献   
124.
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位于东天山地区,是重塑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演化过程的关键断裂之一.在雅满苏南,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韧性变形强烈.野外观测和镜下观察表明,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右旋走滑特征.糜棱岩化片岩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11.5±1.3)Ma,说明该变形事件发生在晚三叠世.进一步综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中天山...  相似文献   
125.
利用2009-2012年北京市467例中暑病例与同期9个气象要素资料和当日及前期1-4 d累积平均气象要素共45个气象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北京夏季中暑发病人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拟合方法构建了改进的北京中暑气象预报模型,选取拟合优度较好的模型对中暑人数进行回代及预测检验,并与现用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气温是引发北京夏季中暑的决定性因子|气温、水汽压、气压及降水的两日累积效应均高于当日效应,表明气象要素的连续累积作用对人体中暑影响较大|建立的中暑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历史拟合及预测效果,中暑等级划分较合理,对北京市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服务和公众有效防范中暑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土壤风蚀模型中的影响因子分类与表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风蚀是包括风、植被、土壤特性、土地利用方式、降水、微地形等多要素交互作用,发生在特定地理空间,具有独特的气流—土壤界面相互作用机制的连续动力学过程。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土壤风蚀经验模型,不仅难以避免子模型之间有多个风蚀影响要素的交叉出现,使子模型之间不能严格地相互独立,导致建模理论基础存在不足,而且不能客观反映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在厘清土壤风蚀基本概念,分析国际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和土壤风蚀模型研究历史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基于风蚀动力学理论的土壤风蚀模型理论框架,以及在此模型框架下土壤风蚀影响因子的分类与表达。阐述了该模型框架和影响因子分类与表达的合理性,并对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分类与表达的研究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7.
对乌奴耳地区花岗闪长岩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32.6±6.9Ma(MSWD=3.1), 时代为早石炭世. 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 花岗闪长岩属准铝质低钾(拉斑)系列.花岗闪长岩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 Th、U表现, 为明显正异常, Nb、Ta、Zr、Ti表现明显负异常, La、Hf、Lu等富集, δEu值为0.61~0.69, 具有负铕异常, 与I型花岗岩相似, 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 表明该侵入岩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 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本研究认为, 花岗闪长岩为早石炭世古亚洲洋俯冲时的产物, 可为古亚洲洋及东北地块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约束和佐证实例.  相似文献   
128.
基于5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结果驱动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模拟输出,系统评估了RegCM4模式对中国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的模拟性能,并科学预估了中国西南地区极端降水的未来演变特征。结果表明,RegCM4模式能合理再现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特征,但模拟的四川中部的湿偏差较大而四川盆地干偏差较大;进行偏差校正后,模拟性能有所提升,对西南地区极端降水模拟偏差有所减小。相较于当代气候(1986—2005年),就区域平均而言在21世纪(2021—2098年),有效降水总量(Prcptot)、强降水日数(R10 mm)、日最大降水量(Rx1day)和极端降水量(R95p)都明显增加;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Rx1day和R95p在西南大部分地区增多,到21世纪末RCP4.5情景下增加幅度分别为16.0%和12.6%;Prcptot和R10 mm未来变化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但Prcptot和R10 mm变化在空间上较为相似,在云南南部和四川盆地地区呈现减少趋势,其余地区增加明显;且RCP8.5高排放情景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RCP4.5情景。  相似文献   
129.
130.
长江中下游南部逆冲变形样式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发育燕山早期(J1-J2)逆冲推覆事件,形成的断裂-褶皱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纵向上,逆冲变形具有分带性,本文将长江以南的中下扬子逆冲变形划分成根部带、中部带、前锋带三个次级分带,它们的运动学特征是由南向北的逆冲,变形从根部带的厚皮构造变为中部带、前锋带的薄皮构造。野外考察和地球物理资料揭示,根部带断裂陡,叠瓦式逆断层为主,向下收敛于基底和盖层之间的深部滑脱层;中部带逆冲断裂具叠瓦式和双冲式特征,断裂产状相对较缓,深部滑脱层较根部带变浅,浅部的志留系滑脱层也十分发育,带内构造不对称性不明显,褶皱样式Ω为""和"Ω"型为主;前锋带断裂组合为叠瓦状,发育大量反冲断层及倒转褶皱,其滑脱层主要是志留系或三叠系内部的软弱层。横向上,逆冲变形具有不均一性,体现在中下扬子的差异变形上:中扬子逆冲构造在中部带、前锋带卷入变形主体地层为志留系-三叠系,而下扬子中部带和前锋带却大量出露震旦-寒武系;中扬子在前锋带主要为向北倒转的不对称褶皱,前锋带Ω到根部带都是隔槽式褶皱组合,而下扬子逆冲构造前锋带为""和"Ω"式褶皱,前锋带、中部带、根部带分别为上古生界-三叠系体现的隔档式、下古生界体现的隔档式、隔槽式褶皱组合。另外,中、下扬子深部滑脱层的深度也有显著差别。在变形的动力学上,中、下扬子燕山早期逆冲作用同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下俯冲有关。中、下扬子逆冲变形的差异性表现可能是由于J3-K1后期赣江断裂走滑逆冲造成的不均一的隆升导致的。赣江断裂以东的下扬子逆冲抬升剥蚀严重,导致深部层次构造剥露,而中扬子保留了J1-J2时期逆冲构造的浅部构造原始样式。这种模式也符合在J3-K1东亚属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