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主要介绍了《重庆市地图集》的结构设计、内容体系以及编制特点,并对图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22.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S6.5级地震灾区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该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极为落后,灾区农村的民房除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房屋外,还有大量抗震性能较差的民居,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经济损失较大。灾区大部分位于山前溢出带,地下水位浅、地基土层软弱等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有放大作用,震害影响范围较大。灾后重建中应继续加大安居富民工程的经费投入力度。灾区北部人口密集,地基土层软弱,工程地质条件差,建议在今后的安居富民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423.
新疆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按季度对乌伦古湖浮游植物进行了取样调查,共发现浮游藻类164种(包括若干未定名种),隶属于8门90属,其中Anabaena bergii为新疆新记录种,两种硅藻Chaetocerns sp.和Thalassionema sp.属于海产种类.各季种类组成均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蓝藻门和裸藻门次之,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种类均比较少.秋季种类最多,有141种;其次是夏季和春季,分别为128种和121种;冬季种类最少,仅有95种.中华小尖头藻、微小四角藻、小形月牙藻、小球藻及尖针杆藻为全年可见优势种;肘状针杆藻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构成优势种群;扭曲蹄形藻和椭圆小球藻仅在夏季构成优势种群,而水溪绿球藻和粗刺四棘藻仅在冬季构成优势种群.藻类生物量周年变动模式为单峰型,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夏季(6.77mg/L).最低值出现在冬季(1.45mg/L).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发现,30年来,乌伦古湖浮游藻类不仅在种类组成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数量上也显著着一定的增长,并以绿藻和硅藻类群的增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24.
例1 现象:实时遥测数据显示红色原因:因初次运行软件时,由于操作者还没有对观测项目进行数据审核参数设置,数据审核各项为零,所以传过来的数据都是红色。排查:在通讯软件的“系统”菜单下,选择“数据审核参数”,将要观测的要素的每月最大、最小值,1h 最大变量输入,待1m in 后传过来的数据,将能正常显示,超出极值的将以红色数据显示,提醒值班人员注意。例2 采集器能够显示适时数据,且采集器已连续运行了12h,但计算机上能不能查询整点数据。原因: 采集器正常,可能是业务软件设置问题。 排查:()从采集器上重新下载1d 的数据,仍 …  相似文献   
425.
刘军  马未宇  姚琪  康春丽  岳冲 《中国地震》2019,35(1):109-116
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6年底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预测2017年新疆西部地区为潜在MS 6.6±0.2地震危险区的基础上,分析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临震时段引潮力变化,并选用18时(UTC)中国大陆近地表50m高度处的遥感大气温度数据,以震前引潮力值最高点时刻(8月1日)为时间背景,获取地震前后(8月2~13日)连续的大气温度日增量分布图像,跟踪分析精河MS6.6地震短临大气温度变化。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在天体引潮力由高峰—低谷连续周期变化的低谷时段,而大气温度变化过程显示,在全国大范围内,仅震中附近大气温度升高明显,其异常演化经历了起始—加强—高峰—衰减—再增强—发震—平静的动态过程。增温过程与潮汐变化具有同步性,这表明引潮力对本次地震具有触诱发的作用,而大气温度变化反映了本次地震地应力的变化过程,也说明在地震预测实践中,从中、短临多时间尺度综合分析遥感大气温度和引潮力变化,将有助于提高地震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26.
在我国含油气盆地的边缘地带,冲积扇体内部高速砾岩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下伏构造目标的落实精度,增大了油气勘探的风险.充分考虑砾岩的分布特征,选取合理的速度建场方法,准确落实下伏构造目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本文系统建立了"高速"背景下的构造目标落实技术流程,其实现过程可概括为几大步骤:首先,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地质及非地震资料,明确高速砾岩的响应特征,准确识别高速砾岩;然后,通过地质规律分析与地震综合解释,精细预测高速砾岩的分布特征;其次,全面考虑浅层砾岩的分布及下伏构造目标的发育特征,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初步定性判断高速砾岩对下伏构造目标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研究区实际占有的资料及地质条件,选取合理的速度建场方法,落实下伏构造圈闭的形态.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彭阳地区和库车坳陷北部大北地区的高速砾岩发育区域,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有利区带的综合评价及新一轮的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27.
刘军  王鹤 《地理空间信息》2023,(12):111-114
大地测量学中存在大量理论性和实用性强、公式形式繁琐冗长且精度要求较高的计算问题,其相关教学内容复杂抽象,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规教学方法课堂效果差。为此,利用MATLAB GUI工具设计开发了大地测量计算实验系统,包括地球椭球与测量计算、高斯投影及其计算、大地测量坐标系统的转换等模块。该实验系统操作简便、交互性良好且可扩展性强,可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算法演示,也可用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实践表明,所开发的实验系统可以提高授课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28.
刘军  贾东  尹宏伟  沈礼  范小根  杨双 《地质学报》2020,94(6):1780-1792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垂向上整体快速隆升的同时,也导致东缘被断裂分割的块体沿着大规模走滑断裂的横向滑移,这也是青藏高原演化变形的两种端元模型:大陆逃逸模式和地壳增厚模式。本文设计了三种非刚性书斜式断层模型,运用粒子速度场成像技术(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监测模型表面变形。实验结果表明,非刚性块体边界受力前后,位移场、速度、剪应变和面应变会有明显的不同。根据实验结果主要得出两点结论:①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是连续的,块体内部发育了冲断带、裂谷系统和右行走滑断裂系统;②自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主要经历了两阶段的演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22~8Ma),既有左行走滑活动,也有块体的顺时针旋转,形成了近东西向的祁连山-南山冲断带、积石山冲断带、祁漫塔格冲断带、渭河地堑以及近南北向的右行走滑断裂;晚中新世(8Ma)以来,块体旋转量极少,主要以左行走滑断裂为主,发育了近南北向的冲断带和裂谷系统。  相似文献   
429.
李兆平  刘军  李名淦 《岩土力学》2007,28(6):1156-1160
针对北京地区地质条件,提出了在区间盾构隧道之间采用矿山法构筑渡线隧道的方案,即先在最大开挖断面处拆除管片,沿横向扩挖出一条施工通道;然后在施工横通道侧壁开口,从大断面向小断面进行渡线隧道的断面渐变段、双联拱段和分离单洞的施工,从而在两条区间盾构隧道之间采用矿山法完成渡线隧道的施工;最后,应用FLAC数值计算软件,探讨了管片拆除及隧道断面扩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塑性区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北京地区的地质条件,提出的在区间盾构隧道之间采用矿山法构筑渡线隧道的方案具有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430.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立体影像RPC模型定位的算法及其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介绍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的RPC模型,重点探讨了基于RPC模型的立体定位算法,并给出了补偿RPC模型系统误差的物方方案和像方方案.针对IKONOS卫星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案能有效地消除RPC模型的系统误差,达到的定位精度能满足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