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9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于田Ms7.3地震后,第一时间收集到震中350km范围内4个基准站1Hz高频数据,并用TRACK模块进行解算,研究结果发现,①距离震中54km处的于田基准站同震变化最明显,尤其是东西分量,变化幅度达52.5±11mm,超过解算精度3倍中误差;②于田基准站东西分量出现变化量值最大的时间在震后1min内;③北南分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2.
2020年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发生6.4级逆冲型地震,发震构造为柯坪断裂,震中位于重力监测网内部.文中首先介绍塔里木盆地西缘的重力观测网络系统的基本情况;其次结合"以场求源、场源结合"的思想,利用地震前后2013—2020年塔里木盆地西缘地区的重力重复测量数据,基于贝叶斯重力平差方法得到的点值序列和时变重力...  相似文献   
33.
利用9期水准观测资料和重力观测资料,对呼图壁储气库在不同注采气周期及各周期不同阶段地表沉降与局部重力场变化进行了系统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有优化观测网可有效监测储气库注采全过程地表形变与重力场变化。储气库注采可引起地表显著形变,注气引起的形变量大于采气引起的形变量,地表形变与注采周期对应较好;重力变化与注采周期相关性不强。不同注采量导致地表形变在相同月份也存在变化,形变量自NE向SW逐渐增大,且集中在井位附近。表明地表形变不仅与注采周期有关,也与注采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利用2014~2019年北天山地区流动重力资料,采用绝对重力控制进行经典平差计算,获取该地区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图像,并结合重力段差可视化方法,得到该地区重点构造部位物质迁移规律.采用紧凑反演方法进行北天山中段不同深度地壳密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北天山中段地壳物质密度变化最佳深度为30~40 km,是地壳密度变化的正值区...  相似文献   
35.
利用西南天山山前柯坪块体周缘的多期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区域站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在该区域加密布设的多个GPS站点数据,基于负位错反演原理,采用Defnode软件反演,得到柯坪、皮羌和迈丹3条主要断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分布特征.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总体一致,但略有细微差异,GPS点位密集处残差在1mm/a左右,...  相似文献   
36.
基于2013~2015年西天山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结合区域地震目录,分析研究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力场变化反映出西天山地区是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重力场变化的“增强-减弱-增强”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活跃-平静-活跃”相对应,西天山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塔里木板块北漂旋转相关。2)西天山地区震中多出现在重力变化接近为零的断层附近,震中附近重力变化较为剧烈,震中区水平梯度方向接近该区域断层走向。3)西天山区域地震前,跨断层测段剖面出现转折图像。  相似文献   
37.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发生M S6.4地震,地震发生后,梳理了连续GNSS和流动GNSS的观测资料,发现震中附近站点运动方向与其东部站点的运动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显示了震中附近区域应力震前处于失稳状态。巴楚—叶城基线挤压缩短速率快于以往,约为前期缩短速率的3倍,趋势转折时间近3年;从巴楚—乌恰基线可以看出该地震受东西向应力的作用较小。最新一期的流动GNSS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在剪应变高值向低值过渡的区域,发生在面膨胀负极值区域边缘;块体应变参数从短期变化来看,面膨胀值在增大的同时,剪应变在减小,也说明北北西向的正应力和北东东向剪应力的作用差异增大,断层的受力平衡被打破,这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8.
目前GPS技术已能够提供连续、实时、无障碍和自动化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变形监测。本文探讨GPS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以某水库大坝为例,介绍水库大坝变形监测GPS点布设及观测要求,并提出GPS观测整体方案,通过案例介绍大坝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数据处理流程,简单分析大坝变形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9.
天山造山带一直以来是研究盆山耦合作用的理想场所,深入理解这一地区的壳幔结构对认识天山造山带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9—2020年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固定台站、震后架设应急流动台站以及部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MS≥1.5地震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了新疆天山中段精细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新疆天山中段具有复杂的深浅构造关系,地壳浅部及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高速异常区对应于天山造山带,低速异常区对应于沉积盆地.研究区中东段中地壳和下地壳存在较大范围低速区,与两侧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上地壳和中地壳低速区相连,且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双向均向新疆天山中段下方倾斜.结合前人诸多研究成果推测,在南北向构造挤压作用下,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双向向天山造山带壳幔岩石圈发生“层间插入与俯冲削减”.重定位后地震分布显示,地震震源深度优势范围为0~25 km,主要沿断裂带、盆山结合部以及不同块体接触部位分布,且与壳内低速体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结果可能为研究新疆天山中段...  相似文献   
40.
新疆南天山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南天山地区2010~2013年间的10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以相邻两期流动重力值作为单元,计算出监测区重力场变化量,分析了该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孕育和发生与重力场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重力场总的变化趋势具有以巴楚、麦盖提为界西边重力场增强,东边重力场减弱的特征,区域内重力变化极值区多出现在南天山与西昆仑交汇区,重力场变化梯度也较大,塔里木盆地重力场变化梯度较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