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多次波去除是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中的关键性问题,其去除结果直接影响地震数据的处理质量。笔者论述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是一种数据驱动理念,在不需任何地下信息和假设的情况下,利用地震数据的自身迭代就可以达到预测多次波的目的,并且相较于一些传统方法预测更加准确。面对越来越多的三维海洋地震采集,二维SRME方法暴露出其算法对三维构造的估计不足,所以有必要将SRME从二维向三维扩展。三维SRME相较于传统的二维SRME在考虑多次波贡献方面表现得更加全面,有效地计算地下每一处的多次波贡献,可以给出更准确的多次波预测。建立了三维倾斜层状速度模型,模拟含多次波的地震数据,利用3D SRME技术进行多次波预测,对比了2D SRME与3D SRME对三维地震数据的多次波预测结果,发现3D SRME的预测结果与理论多次波位置吻合;最后利用最小平方匹配减去法,实现了地震数据中多次波的去除,有效地压制了多次波信息。  相似文献   
12.
郝振江  冯飞  王德利  赵伟 《世界地质》2013,32(1):130-136
将检波点置于海底的海底电缆( OBC) 地震采集技术面临全体自由表面多次波的困扰。通过采用改进后的SRME 方法进行OBC 数据自由表面多次波的衰减,SRME 方法分为预测和相减过程,在相减过程中采用常规减去法、二维Curvelet 阈值相减法以及三维Curvelet 阈值相减进行多次波相减。通过模型试算对3 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在Curvelet 阈值相减法中,对多次波的减去效果更好,尤其是三维Curvelet 变换阈值相减的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资源能源节约问题,可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从纵向比,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从1980年到2000年,20年期间累计节能64%,而世界同期的平均水平是下降了19%,OECD国家下降了20%。二是与发达国家比,甚至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依然偏低,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单位GDP能耗出现连续上涨。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有助于促进城市居民健康,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轻环境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然而城市植被盖度异质性高,量化难度大.本文利用30m分辨率的陆地卫星数据,研究了1990~2022年间我国328个城市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结果显示, 1990~2005年,由于城市内建筑容积率和不透水表面的增加,全国平均城市植被覆盖度由0.38降至0.35.此后,城市植被覆盖度开始逆转,到2022年增长至0.45,这种增长趋势在新建城区最明显. 2005年以前,平均城市植被覆盖度的降低主要是低植被覆盖区域的扩张造成的;此后,城市植被盖度的增加则表现为高植被覆盖区域的扩张.城市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的转折与2004年以后国家陆续出台政策要求增加城市绿地覆盖度有关,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植被覆盖度变化呈现最高相关性.对于大城市和中等规模城市,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前三个因子分别为国内生产总值、城市人口和气温.但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因素(如降水)的敏感度更高.尽管近年来中国城市的总体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但在小城市和大城市老城区的城市绿地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5.
16.
冯飞  王德利  朱恒  程浩 《应用地球物理》2013,(2):201-209,237
本文将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EPSI)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得EPSI转换成双凸LI范数约束的最优化问题,采用交替优化方式进行一次波反射系数和震源子波的交替估计,直接对一次波反射系数进行估计,可同时获得震源子波与一次波反射系数。在反演一次波反射系数时,将三维曲波变换引入进来作为稀疏约束,从而避免的SRME中的预测减去的过程。该方法不仅减少对有效信息的损伤,而且提高了多次波去除效果。该方法同样是基于波动方程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在复杂海底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去除的效果。理论与实际数据试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强震诱发崩滑灾害可严重加剧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对于应急救灾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2年9月5日泸定MS6.8级地震震前30 m分辨率地形数据结合1∶50万比例尺地质图,采用Newmark累积位移方法开展了泸定地震诱发崩滑灾害快速评估。结果显示:(1)地震诱发崩滑灾害较为严重,崩滑高危险区面积约为45 km2,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大渡河西岸近东西向支沟两岸,其中以燕子沟、磨子沟、海螺沟、飞水沟、湾东河、什月河、田湾河等崩滑危险性较高,对沟内居民及游客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沟内公路受崩滑阻断风险较高,局部河道有被崩滑堵塞风险;(2)泸定县冷碛镇、兴隆镇、磨西镇、得妥乡等4个乡镇及石棉县田湾乡、草科乡、新民乡、先锋乡、蟹螺乡、挖角乡等6个乡镇崩滑危险性较高;(3)震中附近地区大渡河沿线省道S434和S211受崩滑阻断可能性较大;(4)贡嘎雪山一带预测地震崩滑危险性为中等,但需关注冰崩型、岩崩型高位远程灾害(链)风险。通过与震后应急排查、遥感解译等获取的地震Ⅷ度、Ⅸ度区内发生的崩滑分布对比,表明在大渡河西岸各支沟滑坡位移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钾试剂和用于海水直接提钾的高效富集剂:1,2,4,5-苯四酚-O,O',O″,O-四乙酸(简称TTAH4),研究了这一多功能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对低浓溶液和海水中钾离子的化学行为,初步探讨了其捕钾机理和相应钾盐的化学结构,并确认TTAH4作为络合给予体(Donor)通过与钾离子生成一种多核配位化合物(TTAH3K),而达到预期的富集目的。这一设想已由元素定量分析的数据和分子光谱的测定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报道了一种冠合型醇酸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及其对低浓度溶液和海水体系中钾离子的富集性能。基于近年来发展的"主-客体化学"(HostGuestChemistry)等理论概念构思,设计并合成出一种冠合型聚双内酯类的新高分子钾离子富集剂,即均苯四酸-二甘醇聚大环醚双内酯(Polymacrocycyclicetherbislactoneofdiethleneglycolpyromylliticacid,以下简称PBL树脂),产率几为定量,为97.4%左右。笔者研究了这种热固性树脂对低浓度钾盐溶液、莱州湾海滨地下卤水和天然海水中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BL树脂可适用于天然海水及莱州湾地下卤水等复杂体系中低浓度钾离子的富集分离,富集容量可分别达到22.5×10(-3)和36.5×10(-3)。初步探讨了PBL树脂的捕钾机理,并对富氧大环高分子对钾离子选择性络合的孔径匹配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冯飞  程耀  焦旭明  程浩  王德利 《世界地质》2016,35(4):1109-1118
由于OBC(ocean bottom cable)数据的采集方式为接收电缆铺设在海底,炮点在海面,常规的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不再适用,这给实际数据的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利用地震波场干涉重建方法,对采集到的OBC数据进行波场重建,得到炮点和检波点都位于海底的虚拟炮集记录,与常规的在地表激发、地表接收的炮集一样,把OBC数据的层间多次波转化成常规的表面相关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再进行预测。将其结果与共聚焦点(CFP)边界算法去除层间多次波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体现干涉重建技术在OBC数据层间多次波预测方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