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前兆异常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本文试图从实际观测资料中寻找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某些前兆异常特性,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讨论。初步结果表明,瑞利面波的群速、相速及波形、频谱等在大震前均可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异常特性。  相似文献   
62.
地震前兆三阶段发展过程的观测结果与理论(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一系列强震及中强震前的丰富的前兆观测资料为基础,发现并研究了地震前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α阶段总的说来是前兆从震源区向外围地区发展的一个较长的阶段。β阶段表现出地震前兆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因而前兆几乎在各处同时出现。在γ阶段上,地震前兆则从外围地区向震源区发展与恢复。然后就要出现临震异常阶段,最后发生主震。 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出并讨论了前兆时间T与未来地震的震中距R及震级M之间的以下一般关系式,其经验系数m,C_1,C_2应在不同具体情况下分别定出:M=C_1l_(?)(TR~m)+C_2 为了解释所述的地震前兆的三阶段发展过程,文中研究了一个简单的震源孕育物理模式。该模式引用了流体(水)扩散引起失稳及震前的非地震滑动引起波动状长周期形变的概念,而地震前兆的三个发展阶段则可以与地震孕育过程的三个相应阶段相联系。 根据本文所得的结果,地震预报的三个阶段可以在物理基础上来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63.
含裂隙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振幅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利用两相介质模型从理论上简要分析了地震波在含裂隙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由初步理论研究结果与简单计算实例可以看出,在含裂隙介质或两相介质中有可能发现并观测到地震波形状与振幅的某些变化.其次,利用马鞍山矿区爆破及唐山、松潘、马边、康定等地区小地震的观测资料,着重提出了研究大震前振幅异常或振幅比异常的一些实际方法,认为大震前外围介质已属于微破裂介质或两相介质.得出并详细研究了震前振幅异常,尤其是振幅比异常的一些基本特性.最后,本文对影响到振幅异常的发现与分析的某些因素作了简要的讨论.文中所得结果与初步结论可能有助于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4.
地震预报离不开对震源的研究。 震源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本文仅涉及到其中的两个方面:理论孕震模式和震源机制解。主要想借助于模糊综合评判和贴近度的概念,对上述两方面的多种结果进行比较,取出其中从总体上来看为最佳结果。本文以1965年5月 31日西藏5.2级地震和1979年7月 9日江苏溧阳6级地震为例,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65.
编辑或作者对标准的生疏和执行不严格,或者是一些“约定俗成”的量和单位不符合量和单位的构成规则,或新概念量和单位的不恰当应用,是量和单位在测绘学中应用的常见问题。文中列举了一些易出现错误的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66.
清除过程及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清除过程能有效地清除大气中的许多污染物,针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需要,着重从理化方面介绍其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67.
以200多点次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和6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为根据,结合重力测量和地热流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的强震孕育的深部环境。认为强震孕育在增厚的低阻层的顶部,低速层的上方以及介质在横向上电性和力学性质均剧烈变化的环境之中。这些条件的实质是在地应力作用下纵、横向地层变形不一致,在这不协调之处极有利于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68.
煤矸石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在数10年的开采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煤矸石危害是其中之一.境内各煤矿矸石堆存量达6651万m3,占地37900hm2.侵占大量耕地、林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破坏地质地貌景观.矸石堆单体过大,形成矸石山,已引发渣石流和坍塌事故.1980年以来,因此致死19人,伤多人.浸溶试验结果表明,矸石淋滤液中SO42-、F-、Mo、Se、总硬度、pH等成份或指标偏高,甚至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Ⅲ类水标准,局部已对水环境构成污染.煤矸石有害可溶物因地质条件、浸泡时间、堆放时间不同而变化,风化、侵蚀可导致有害可溶物的增加.莱芜煤田矸石堆附近土壤中的硫、氟、汞等成份比对照点偏高,但低于山东省土壤成份背景值.对莱芜煤田煤矸石抽样监测,其放射性低于国家<放射性防护规定>(GBJ8-74)的标准.矸石堆露天堆放过程中,粉尘及自燃产生的气体,污染大气环境.淄博矿区岭子煤矿矸石堆附近因此形成酸雨."以防为主,综合利用"是矸石危害防治的原则,煤矸石中含有煤粉、黄铁矿、高岭石等,检选这些有用矿产,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可防止矸石自燃和淋滤液污染,文中对其反应过程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9.
莱芜煤矿区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莱芜煤矿区矿坑水排放量大,仅四处国有煤矿排放量即达1700×10  相似文献   
70.
中国西部地区地表条件恶劣,地下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勘探的难度很大。要获得勘探的高效益,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做到物探先行。物探先行,不完全是一个勘探工作部署问题,要做到物探先行,必须解决好2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二是各种技术的难题。主要应包括如下5个方面:1.首先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是一种在诸多困难面前毫不气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难题、难点找准,然后逐个突破,取得成功;2.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是辩证的统一,由于某些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不为,才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