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0篇 |
免费 | 202篇 |
国内免费 | 2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6篇 |
大气科学 | 232篇 |
地球物理 | 135篇 |
地质学 | 644篇 |
海洋学 | 72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67篇 |
自然地理 | 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今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其前身“南京气象学院”于1960年诞生以来,已历整整60周年了,有着光辉的成就,自然要热烈庆祝。而南京气象学院于1978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的同时,创办了“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9年起更名为《大气科学学报》,亦取得光辉的成绩,于是借大学六十周年之机,出版《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校庆特刊》。该校该学报要求我写刊首语,还为此寄来了相应的资料,供我学习和参考。作为一个气象学老兵,我义不容辞,于是学习了资料,欣然从命;兼也当作我个人对该大学和该刊的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对合川市1972~1996年秋蚕茧单产及总产与蚕期各时段气象因子进行的相关分析,找出与单、总产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将单、总产的气候波动产量与上述因子建立回归预测模式,据此可得出影响秋蚕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同时可根据蚕期长期天气预报,预测出当年秋蚕发种量。通过讨论分析,提出合川市秋蚕出库发种时间应从8月上旬调整为8月中旬中至8月下旬前期。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67.
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岩石和测井储层评价的两个重要参数.通过大量的学术调研,对影响孔隙度和渗透率测量的实验条件进行分析和总结.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实验的温度和各种压力条件.但不同孔渗条件的岩样,温度和压力影响的程度不同.总的来说,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稍稍降低,整体变化幅度很小.岩样孔隙度和渗透率越低,温度和压力敏感性越强.研究温度和压力对孔隙度渗透率测量的影响因素,为准确测量岩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提供实验依据,也为研究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多场耦合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石油热开采提高渗透率和核废料地下安全性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8.
对青藏高原小冬克玛底冰川和古里雅冰帽上的数个雪坑和浅冰芯的观测,得出其碱度(OH-)剖面、雪坑和冰芯的液态电导率(EC)变化与OH-之间呈良好线性相关(r≥0.8).分析表明,无论在季节、年际或百年际时间尺度上,EC与OH-间的相关性以及EC与可溶离子总量(TDS)间的相关程度是大致相当的.EC的波动主要取决于粉尘来源的碱性盐类(尤其Ca2+)的变化.因此,EC参量运用到深冰芯研究中,可反映历史时期大气粉尘载荷的变化,对反演沙漠演化、大气环流有重要意义.古里雅冰芯记录表明,大气粉尘的中、长期变化可能取决于气候参量的组合特征"冷-干"气候阶段粉尘量上升,EC和OH-值高;"暖-湿"阶段粉尘量下降,EC和OH-值低.20世纪初以来,随着藏北高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大气粉尘载荷明显下降.因此,EC可作为显示大气尘埃载荷变化的宏观标尺,是气候波动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69.
70.
重度灰霾(或重霾)条件下,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显著衰减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辐射,对臭氧O3光化学过程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2013年12月1-10日发生在长三角地区的一次重霾过程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对流层紫外和可见光模型(TUV)及NCAR箱式模型(MM),探讨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地面臭氧形成和浓度峰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输送、稳定边界层累积和二次气溶胶过程等是导致本次重霾发生的主要原因;重霾条件下,臭氧光化学反应明显减弱,臭氧日峰值明显降低,但光化学反应仍缓慢进行;受各种因素如区域输送、边界层累积效应及二次气溶胶等过程影响,臭氧浓度随细颗粒物PM10浓度升高而缓慢上升。TUV和MM模拟结果与观测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进一步显示,当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由0.8增加到2.0时,到达地表的紫外辐射衰减63%,地面臭氧峰值浓度降低近83%,表明随着灰霾污染加重,近地层臭氧浓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