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25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灰厂井水位上升异常及其震兆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大灰厂水位多年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认2003年10月9日开始出现的水位上升异常,把该异常与本台的地形变异常、邻近的另一口井水位变化对比分析后认为异常是构造运动引起的,不是干扰异常,通过震例研究,进一步认为该异常具有震兆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Beijing and the adjacent regions is a significant seismically active area and many geoscien- tists have studied to different extents the non-elastic attenuation and source parameters in the area. GAO et al (1986) and ZHUO et al (1990) studied the coda Q in the Beijing region by the method of dominant frequency and mechanical frequency division with the simulated data. With the con- tinuous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seismic station network, the digital data are more favorably used…  相似文献   
13.
从细观损伤力学及损伤演化的角度探索地震活动中的演化诱致发震是一种全新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细观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和图型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对首都圈地区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ML 5.0以上地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际震例与图型动力学理论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按演化的最终状态可分为两种演化模式,即整体稳定模式(GS模)和演化诱致突变模式(EIC模),两模式间没有明显界限,存在过渡区,过渡区明确给出了地震孕育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随机影响的作用.此研究为地震预报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张北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特征,利用张北震区1998年1月~1999年3月间145个3 级左右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应用Gephart(1990)的应力张量反演方法,研究张北地震序列构造应力张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和时序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强余震发生前,应力张量的波动幅度不是很大,震源及附近地区的构造应力作用较强,强余震发生后,应力因发生破裂而重新分布。而且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与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说明张北主震和强余震都是在华北统一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反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年10月——2004年10月该台网记录到的511条波形资料, 分别以北京及附近地区、 北京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区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Atkinson和Mereu方法计算各自的Q值, 并与已有的结果进行对比, 讨论了Q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及差异存在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利用Moya等方法进行了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的反演,计算时采用了两种模型:① 分区的Q值、地震和台站;② 全区的Q值、地震和台站. 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得到的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基本一致,同时也说明了采用这些方法得到的震源参数不受台网大小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Snoke的初动加振幅比方法和59个3分量数字化测震台站记录到的1028条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首都圈地区2002~2004年1月41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用随机模型等方法对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做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区的震源机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如唐山地区以逆断层性质为主,北京-天津地区以正断层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图形动力学观战研究地震的孕育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细观损伤力学及损伤演化的角度探索地震活动中的演化诱致发震是一种全新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细观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和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并对首都圈地区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ML5.0以上地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际震例与图形动力学理论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按演化的最终状态可分为两种演化模式,即整体稳定模式(GS模)和演化诱致突变模式(EIC模),两模式间没有明显界限,存在过渡区,过渡区明确给出了地震孕育过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The displacement field produced by earthquake can be measured on the Earth surface. The displacement field variation with time can be used to study lots of geodynamics parameters such as the Earth′s viscosity structure (Nur and Mavko, 1974; Sun et al, 1994; Deng et al, 1998), after-slip distribution (Shen et al, 1994; Reilinger et al, 2000), etc. Furthermore, earthquake also pro-duces lots of aftershocks, which have nearly the same focal mechanism as the main shock (e.g. Hard…  相似文献   
19.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从欣  郭大庆  郭心 《中国地震》2001,17(4):378-385
结合川滇菱形块体的活动特征,应用图型动力学的损伤演化诱致突变分析方法,研究了川滇地区两条地震带中强地震的损伤演化过程,并给出各地震带演化到破坏态的所有可能的各单元初始状态的组合形式图。研究结果对指导该区地震预测实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兰从欣  王春媛  岳辉 《地震》2003,23(2):94-98
比较系统分析总结了2001年首都圈及邻近地区中等地震发生前小震活动特征及所形成的弱震条带,6次中等地震前均出现了弱震活动有序分布现象,由2~3级地震组成的弱震条带后发生中等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但条带长度和持续时间与地震震级关系不甚明显,这些规律特点可为日常短临跟踪及分析预报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