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4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申报的“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前导研究”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现已开始运行.近10年来,油储地球物理研究群体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分别与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合作研究,共同探索并开展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生产、教学、研究一体化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因直接针对大庆、胜利以及我国东部主力油田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不仅促进了研究工作的深化,也使得若干重要成果在油田得到实际应用,并从中显示出国民经济发展对深化科学研究的巨大推动力.为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决策精神,…  相似文献   
312.
新疆准东煤田面积大,聚煤环境复杂。因该区勘探时间、队伍和目的的差异,呈现出勘探区块划分零乱、勘探程度与区块测量分带精度不一的局面,致使相邻区块接壤处存在明显解释误差。为了准确掌握煤层的赋存规律,为煤炭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对准东煤田9个勘探区计2 127km2的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解释。通过对各勘探区的地震、钻探、测量等资料进行收集、整合,以及坐标转换、波型统一、时差校正等处理,消除了区块边界效应,准确地控制了研究区域内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底板的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313.
拉萨市附近刘吾大佛寺间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在青藏高原拉萨市附近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工作 ,并进行了初步的地质解释。结果表明 ,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所在区域的速度模型为 5层结构。第 1层至第 4层的介质深度从 0m变化到 2 6 0m ,P波速度 80 0~ 2 0 0 0或 2 80 0m/s,介质为第四纪或第三纪覆盖层 ;第 5层的介质P波速度在 30 0 0~ 4 0 0 0m/s以上 ,其CDP图像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较强的反射界面 ,推测该区域为花岗岩类的基岩区。根据反射波组的连贯性、间断性及位置 ,判定在浅层地震勘探剖面 32 0m处存在着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 ,它是 1条逆断层 ,倾向NE ,倾角 80°左右 ,其上端点出现在深约 10 0m处  相似文献   
314.
牡丹江-鸡西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江-鸡西一带有许多花岗岩类出露,其中具代表性的为柴河、石场、光复屯、岗子沟岩体等。过去人们一直将其认作元古代花岗岩体。作者采用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沉积测年法,对区内包括上述岩体在内的花岗岩、花岗斑岩、混合岩及花岗质脉体,分别选其中锆石,进行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内花岗岩类的侵位及混合岩化作用主要发生于290-250Ma的华力西造山阶段,部分花岗岩可能形成于488-409Ma的加里东期,而不形成于元古代;同时根据花岗岩和混合岩中获得的2871±8Ma和1134±14Ma继承锆石的年龄数据,认为八面通杂岩两侧均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315.
华北地区长城系在中国元古宙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底界是目前划分古、中元古界的重要界线标志。长期以来,由于在靠近长城系底部缺少可定年的岩层或地质体,其底界年龄一直难以确定。近年来笔者在北京密云地区,发现了长城系常州沟组砂岩层直接覆盖在发育有古风化壳的环斑花岗岩(脉)之上。风化壳物质的组成主要为环斑花岗岩的原地风化岩石,以及向上过渡为貌似环斑花岗岩的粗碎屑岩。已获得古风化壳环斑花岗质碎屑岩的碎屑锆石U Pb年龄值为(1 682±20)Ma (SHRIMP) 和(1 708±56)Ma (LA ICP MS)等,与相邻的密云环斑花岗岩年龄相同。初步分析表明,密云环斑花岗岩及其同期岩脉在侵位之后,曾随着区域地壳抬升暴露出地表。经过一定时期的风化和部分剥蚀,在其表面形成残积物和接近原地堆积的环斑花岗质碎屑物质。从形成时间来看,这套岩石应属于“前常州沟期(组)”。它的存在和测年结果显示,长城系常州沟组的底界年龄应小于1 682 Ma,而不是以前划定的1 800 Ma。根据环斑花岗质沉积岩碎屑锆石以及已有的上覆地层相关年龄数据的分析,我们初步提出长城系底界年龄约为1 665~1 670 Ma。  相似文献   
316.
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微生物对冰川前沿裸露地土壤的发育具有影响, 并且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后续生物的定居和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100多年来,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平均温度升高了约0.74℃. 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 全球冰川快速退缩, 研究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的原生演替成为当前热点研究领域. 文章系统综述了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 微生物对土壤发育和改良的作用及N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作用, 旨在探索其演替规律, 为确定微生物在冰川前沿这一特殊生境中的生态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17.
"049"川渝暴雨的Q矢量与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049"暴雨过程的准地转Q矢量及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期准地转Q矢量散度场、涡度场以及锋生函数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暴雨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了Q矢量散度与垂直运动有很好的配置关系,低层Q矢量辐合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Q矢量对此次暴雨过程具有一定作用;暴雨区对流层中低层的对流不稳定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对此次暴雨过程起了关键作用,而且很可能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