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张宝贵 《地球化学》1977,(2):147-158
Discuss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geology and origin of a certain chromite deposit from a viewpoint of migmatization. 47 chromite orebodi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is area. All of them, variously shaped as irregular lens, chambers, kidneys,etc., occur in migmatite, showing dear-cut contacts with the latter.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of these deposits are exceedingly simple, composing mainly of chromium phlogopitc and chromite and, to the less extent, of pyrite, chalcopyrite, galena,rosite aaad etc. The pre-existing chromite deposit, which is magmatic in origin, is decply altered by migmatization, eventually giving rise to metamorphosed chromite deposits as are seen at present day.  相似文献   
272.
湖南棠甘山层控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angganshan manganese deposit is a typical one among the stratabound manganese deposits. The proeurser is a sedimentary deposit, and later it was altered by granite activity, thus forming a multigenctic deposit as is seen at present. On the basis of its occurrence, mineral association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four types of manganese ore are distinguished: manganese carbonate, alabandite, manganese sillcate, and manganese oxide. Of these four types, the alabandite ore is a rare type newly discovered recentl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 this deposi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 its geology, ore type, ore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相似文献   
273.
第七届全国化学物相分析学术年会会议内容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宝贵 《岩矿测试》1997,(3):233-234
第七届全国化学物相分析学术年会会议内容简介由冶金部分析信息网、中国有色金属分析信息网和地矿部地质实验情报网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化学物相分析学术年会”会议,于1996年11月12日至15日在苏州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厂矿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部门的代...  相似文献   
274.
铊──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指示元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桂西北几个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研究表明:Tl在矿石中富集,K/Tl、Ba/Tl比值,在矿石中明显低于围岩,Tl含量、K/Tl、Ba/Tl比值离差小,变化稳定,利用他们作为指示元素及特征比值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是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75.
2004年9月川渝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段海霞  毕宝贵  陆维松 《气象》2006,32(5):74-79
采用多种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04年9月3—6日形成川渝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背景场进行分析后认为:(1)低涡切变线上不断发生发展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2)高层强辐散与中、低层强辐合以及强上升运动可能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背景;(3)水汽通量的强辐合以及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存在可能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背景。  相似文献   
276.
AlthoughthereareseveralmetallogeniceventsthroughthegeologicalhistoryintheNorthChinacratonandadjacentareas,includingtheArcheanBIFtypeirondepositsandtheProterozoicSEDEXtypePb-ZnandCudeposits,thelarge-scalepolymetallicmineralizationmainlyoccurredinMesozoic.H…  相似文献   
277.
MM5模式中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的设计及其数值试验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文中在综合国外一些较先进的中尺度模式城市作用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 ,从城市下垫面结构对城市边界层大气作用的物理机制及实际应用两方面出发 ,对城市下垫面结构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边界层结构的影响及中尺度模式中城市化作用的合理体现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考虑 ,改进和设计出能够较全面、细致地描述城市结构对大气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的影响 ,且适合中尺度模式结构特点的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 (UCP) ,并实现了其与MM5模式的耦合。进行了耦合后的UCP方案及采用原城市作用方案的MM5模式对BECAPEX试验期间北京地区气象条件多重嵌套细尺度进行了模拟试验 ,并与观测结果对比 ,结果表明 :相比于MM 5模式中原有表示城市作用的参数化方案来讲 ,设计的UCP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MM 5模式对城市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278.
ChlorinatedhydrocarbonsinanimaltisuesamplesfromtheArcticAreaChuShaogang(储少岗),FangJingyun(方精云),HeYi(贺奕),FuShan(傅珊)andXuXiaobai...  相似文献   
279.
通过野外地表地质调查,建立了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岛地下储油罐区地表构造模型;结合浅层地震探测结果,研究了工程场区覆盖层厚度和基岩顶面埋深及深部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场区的深、浅构造关系及地表和深部构造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认为:F1断裂可能从关外隧道西口北延到场区,并在近石弄堂一侧的海湾中入海;总的来说,除F1断裂带可能通过关外至石弄堂沿线附近,造成岩石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以外,场区其他大部分地区基岩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好;储油罐场区(应适当远离F1断裂)的透水性较差,是一良好的场址。  相似文献   
280.
拉萨市附近刘吾大佛寺间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在青藏高原拉萨市附近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工作 ,并进行了初步的地质解释。结果表明 ,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所在区域的速度模型为 5层结构。第 1层至第 4层的介质深度从 0m变化到 2 6 0m ,P波速度 80 0~ 2 0 0 0或 2 80 0m/s,介质为第四纪或第三纪覆盖层 ;第 5层的介质P波速度在 30 0 0~ 4 0 0 0m/s以上 ,其CDP图像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较强的反射界面 ,推测该区域为花岗岩类的基岩区。根据反射波组的连贯性、间断性及位置 ,判定在浅层地震勘探剖面 32 0m处存在着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 ,它是 1条逆断层 ,倾向NE ,倾角 80°左右 ,其上端点出现在深约 10 0m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