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油类污染后的水质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对照值的统计,首次研究了地下水油类污染与其他组分的关系,以及油类污染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提出地下水环境对照值可以作为地下水是否受到油类污染的重要参考指标。地下水油类组分及其他组分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污染源的特征,也就是说,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92.
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傅家谟  盛国英 《地学前缘》1996,3(2):127-132
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以及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地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分支新领域──环境有机地球化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文中列举了两个研究实例,一是应用分子标志物方法研究了北京、贵阳和广州三城市大气飘尘可溶有机质组成的成因;另一例是在广州市大气飘尘、水和底泥样品中鉴定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并探讨了这些毒害有机物在环境中气、液、固界面间可能存在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3.
临沧超大型锗矿床锗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重液分离方法研究了临沧超大型锗矿床中锗在矿化褐煤不同煤岩组份中的分配 ,结果表明锗主要富集在腐植体 (尤其是团块腐植体 )中 ( 86 .0 4%~89 1 6 % ) ,其次是轻质组份 ( 3.2 0 %~ 8.33% )和无机矿物 ( 1 .71 %~ 1 0 .2 7% ) .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分析表明 ,在矿化褐煤中没有鉴定出独立锗矿物 ,锗十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褐煤中 .锗可能与褐煤有机质的O ,C和H等成键 .  相似文献   
94.
近几年来,研究苯并芘、苝等多核芳烃(PAH)有机物在湖泊、海湾、海洋沉积物中的分布情况,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重视。众所周知,苯并芘是一类致癌物质,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海洋沉积物中苝的存在,被许多有机地球化学家确认为有陆源物质输入的标志。作者研究了冲绳海槽沉积物中多核芳烃的分布情况,使用薄层色谱(TLC)分离技术,气相色谱(GC)、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S)鉴定,分析出PAH有(艹屈)、甲基(艹屈)、苯并  相似文献   
95.
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等分析方法,鉴定出海洋沉积物中有(艹屈)、甲基(艹屈)、苯并萤蒽、苯并芘、苝、甲基苝、苯并苝和晕苯等多核芳烃物,这些物质来源于长江沿岸地区煤灰的燃烧、石油废气和高等植物碎屑。  相似文献   
96.
华北太原组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及其煤性质异常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宇  傅家谟 《沉积学报》1995,13(3):107-116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微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体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和其化学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和煤还原程度问题,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塔里木盆地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及主力烃源岩的初步研究张建军,傅家谟,盛国英,刘德汉,陈军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主力烃源岩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为56X10...  相似文献   
98.
Two major characters are recogn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diagenesis of carbonate rocks; (1) expel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from carbonate minerals through crystallization, which c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organic matter significant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agenesis; (2) protection of organic matter by the minerals, especially in the late stage of diagenesis.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e and relations to the protection during diagenesis, three majer forms of disseminated organic matter in carbonate rocks can be distinguished: adsorbed, ctystallization-trapped organic matter and organic inclusions. Owing to the protection by minerals the maturation process of disseminated organic matter proceeds very slowly, and the matority of crystallization-trapped organic matte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arbonate source rocks. Most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migrated organic matter, such as hydrocarb ons; so organic inclusions may be a good indicator which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primary,secondary migr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oil and gas in carbonate source rocks and carbonate reservoir strata,  相似文献   
99.
中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别是陆相沉积物和原油中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确认,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分布和产出,以及成因、演化新途径、新模式。所研究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萜类化合物、卟啉化合物和有机含硫化合物。其中经标样确认的新生物标志化合物有羊毛甾烷、α-雪松烯和花侧柏烯等。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乃是新生物标志物的结构确认研究,包括分离、纯化技术与标样合成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0.
傅家谟 《地质科学》1959,2(2):52-55
自然界没有純鈾,它总是与其它物質化合成矿物。现在已知的含铀矿物有100种以上;其中含铀量高的比較少只有少数几种,含铀量較高,铀在其中成为矿物的主要成分。由于铀矿物常常彼此共生,因此发现某一种,常常就可以找到其它各种,所以无論是有工業价值,或是沒有工業价值的常见铀矿物,对铀矿找寻者来說,最好都要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