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辽河油田曙光欢喜岭潜山带沙三段(Es3) 和沙四段(Es4) 典型的未成熟源岩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干体系的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00 ~400 ℃(Ro =0 .33 % ~1 .30 % ) 为该区域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阶段;沙四段具有更好的生排油潜力,可能是曙光- 欢喜岭潜山带较好的烃源岩;生排烃作用对排出油和残留油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油/ 源对比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初步研究了海洋沉积物中存在的藿酸类化合物,使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分析、色谱-质谱-数据系统等分析技术,从东海海域赤尾屿以北,水深为242米的海底表层软泥中鉴定出17β(H),21β(H)-升藿酸和17β(H),21β(H)-双升藿酸等两种有机物.普遍认为海洋沉积物中藿酸类化合物是由细菌或藻类中的多羟基藿烷转变而形成的,是早期成岩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43.
本文采用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小柴旦盐湖沉积物。结果表明,该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非常类似于中国东部第三纪盐湖沉积物(如江汉和东濮油田的生油岩),而区别于淡水湖相沉积物(如茂名和抚顺油页岩)。分析鉴定了盐湖沉积物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烷烃组成。脂肪酸与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生物输入以陆源植物为主,与其孢子、花粉组成的鉴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4.
利用新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采用表面热电离质谱法(TIMS)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的Pb同位素组成。新型树脂为大孔径阴离子树脂AG-MP-1M,淋洗液采用低浓度的盐酸,避免了使用难以纯化的氢溴酸,可有效地降低试剂空白。通过对铅同位素标准物质NIST NBS-981的重复测试,方法的精密度(<0.5%,2s)和准确度均达到了应用研究的要求。对5个实际沉积物样品中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测定,获得了理想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45.
与苯并藿烷相比,25-降苯并藿烷的研究较少,目前这类化合物仅检出于加拿大和我国川西北的降解沥青中。本研究在塔河油田井下奥陶系储层稠油中检测到了完整系列的25-降苯并藿烷(C31-C34),发现25-降苯并藿烷与苯并藿烷的比值与现有的生物降解评价参数有较好的可比性,且该参数在不同降解程度原油中的差别比其他参数更大,故今后有必要对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精细地评价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46.
城市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人工复氧技术并投加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等,对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和黑臭河涌水进行了生物修复试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度的人工复氧前提下,投加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等,能够使两种水体的化学需氧量 (CODCr)、总氮 (TN)和总磷 (TP)等污染物的含量均降低 80%以上.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现场试验,发现 CODCr、 TN和 TP等污染物含量的降幅也能达到 70%左右,相应水体的水质指标基本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2002)地表Ⅴ类水标准,并发现投加的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等微生物群体能够壮大污染环境中的土著微生物,对底泥中污染物的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细菌降解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酪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比研究了枯草杆菌降解作用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酪根的特征。经细菌降解作用后,小球藻热解产气率提高了2.09倍,热解产气组分中烃气/非烃气比值提高了一倍。蛋白质可能是小球藻热模拟产气的重要分子来源。细菌的降解作用对于早期成因的生物气或生物热催化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细菌降解作用可提高小球藻细胞的粗脂肪(氯仿沥青"A")含量,而类脂化合物是藻细胞热解产生烷烃的主要分子来源,因此,经细菌降解的藻细胞热解后具较高的烷烃产量。类干酪根分析结果表明,细菌降解的藻细胞在热解时更易凝胶化;细菌降解作用有利于藻细胞进入热演化生烃期,并有利于提高藻细胞的产烃性能和潜力。  相似文献   
48.
中国南海莺-琼盆地油气源对比的成熟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海莺-琼盆地油气源对比的成熟度证据陈军红,傅家谟,盛国英,周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张启明(中国海洋石油南海酉部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关键词中国南海,莺-琼盆地,成熟度,油气源油气源对比对含油...  相似文献   
49.
藻类生物化学成分差异对其热解生烃产率和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藻类生物化学成分差异对其热解生烃产率和特征的影响吴庆余,章冰,盛国英,傅家谟(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南京21009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藻类热模拟成烃,生物化学降解,有机地球化学浮游藻类生物的热降解模拟实验和...  相似文献   
50.
报道了蓟县剖面长达 10亿年的元古宙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剖面样品具有基本类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 ,其中 ,特征的长链类异戊二烯化合物 ( >C2 0 )可能起源于元古宙燕山古海中的喜盐等古细菌 ,而 18 和 19 降松香 8,11,13 三烯则可能具有藻类起源。通过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分布特征与剖面各期古环境和古生物资料的对比 ,从分子的角度确证了古燕山盆地在其元古宙演化的各个时期环境与生物群落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