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江苏省境内矿业废弃地分布广,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它在江苏生态省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省矿业废弃地的分布特征和已采取有效的矿山环境整治模式、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划分全省矿业废弃地的类型,设计适合不同类型矿业废弃地的环境恢复整治模式,并提出全省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模式(规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2.
1981-2010年三江平原40~320cm深地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1981-2010年黑龙江佳木斯气象站40~320cm逐月平均地温观测资料,研究了三江平原地温变化规律、气候突变、异常年份及冻融特征等.结果表明:40~320cm年平均地温呈极显著升温趋势,升幅为0.496~0.574℃.(10a)-1,其中夏季升幅最大;月平均地温呈波形变化,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月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增大,7月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维持正梯度.除秋季40cm和80cm,冬季320cm平均地温变化相对平稳,未出现地温突变现象,其他各层年、季平均地温均发生了突变;40cm和80cm年平均地温在1981年出现了异常偏冷,320cm年平均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异常偏冷,40cm和160cm年平均地温在2004年出现了异常偏暖;80cm土壤较40cm冻融时间出现晚,冻结期缩短18d左右,土壤的冻结过程比消融过程要快.  相似文献   
183.
利用高原夏季温度(代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西宁年平均气温,以及青藏铁路青海段夏季温度制作1990-2000年预测,得出最优子集预测的定性和定量评分高于周期外推,但低于均生函数。周期外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定性趋势预测的平均评分分别为60%~67%、80%和67.5%,而定量预测误差≤1.0℃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0%~57%、77.5%~82.5%和70%~72.5%。  相似文献   
184.
滇西维西-德钦-带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睿  肖龙  何琦  袁静  倪平泽  杜景霞 《地球科学》2010,35(2):186-200
金沙江弧盆体系消减与碰撞的确切时间存在较大的争议.运用LA-ICP-MS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方法研究金沙江缝合带周边的花岗岩体.贡卡花岗闪长岩(232Ma)和羊拉花岗闪长岩(229.6Ma)形成于印支期,羊拉二长花岗岩(261Ma)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羊拉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O型埃达克岩,由大洋板片熔融与地幔楔交代(Mg#=55~61.8>40),且上升过程与岩浆房酸性岩浆混合,形成于俯冲消减环境;贡卡花岗闪长岩和羊拉花岗闪长岩可能由类似扬子地块的崇山群玄武质岩石和变质表壳岩部分熔融形成,产于碰撞后环境.金沙江缝合带从中二叠世末期-晚二叠世早期持续俯冲;碰撞阶段可能于晚二叠世末期开始,在中三叠世早期结束.  相似文献   
185.
倪超  纪友亮 《中国地质》2006,33(1):193-200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该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将饶阳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并对每个层序的主控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各层序的不同特点。同时对每个层序内部的沉积特点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层序发育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对层序不同体系域的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聚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各体系域可能发育的最有利的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8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动态定位精度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在民航的发展。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通过与作为真值数据的组合导航定位数据进行比较仿真分析了实测数据下精度因子与可见星数目的占比分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低海拔平原地区和高海拔山脉地区均可以提供实时导航定位服务且定位结果均符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标准,满足用户的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187.
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冰川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修订后的河西内流区第一、 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及2016—2017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 对河西内流区1956—2017年冰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西内流区现有冰川1 769条, 面积976.59 km2, 冰储量约49.82 km3。冰川面积以介于0.1 ~ 10 km2的冰川为主, 数量以<0.5 km2的冰川为主。祁连山是该区域冰川集中分布区, 其冰川数量、 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该区域冰川相应总量的98.47%、 97.52%和97.53%。②疏勒河流域(5Y44)冰川数量、 面积及冰储量最多(最大), 冰川平均面积为0.81 km2, 石羊河流域(5Y41)最少(最小)。从四级流域来看, 宁掌等流域(5Y445)冰川最为发育, 冰川数量、 面积及储量均最大, 宰尔莫合流域(5Y446)冰川平均面积最大(1.80 km2), 夹道沟-潘家河流域(5Y422)最小, 仅有0.05 km2。③近60年河西内流区冰川数量减少556条, 面积减少417.85 km2, 冰储量损失20.16 km3。面积介于0.1 ~ 0.5 km2之间的冰川数量与面积减少最多(457条和 -117.49 km2), 海拔4 400 ~ 5 400 m区间是冰川面积集中退缩的区域(98.55%), 北朝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219.92 km2)且冰川退缩速率最快(-3.61 km2·a-1)。④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各流域冰川面积均呈退缩态势, 区内冰川变化呈自西向东逐渐加快的趋势, 但有3条冰川在1986—2017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前进, 气温升高是该区域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8.
分析了大洋40航次在西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山间海盆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和有机质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附近海域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总体较低,含量在0.88%~12.41%之间,平均含量为2.19%,分布上呈现西南含量高,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深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较低,δ13C同位素组成分布与生物硅相同。沉积物柱状样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在过去的100~200 ka期间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的初级生产力是逐渐增加的。  相似文献   
189.

哨声模合声波是地球内磁层中一种典型的等离子体电磁波动, 对辐射带电子动态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声波可以与外辐射带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将电子散射至损失锥进而沉降至大气; 此外合声波也能将几十keV的电子加速到几MeV, 是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重要来源.因此, 快速准确地计算合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扩散系数, 对于优化地球辐射带动理学建模并深入理解电子通量的演化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Full Diffusion Code(FDC)定量计算了典型合声波波模对辐射带电子的弹跳平均投掷角、能量和交叉扩散系数, 并建立了地球内磁层空间中L为2~7、背景环境参数α*为1~13, 投掷角αeq为0°~90°、能量Ek为10 eV~10 MeV的电子散射系数矩阵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插值方法可以快速得到不同Lα*参数条件下的合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扩散系数, 并计算相对误差验证应用线性插值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基于扩散系数矩阵数据库, 本研究还计算了合声波散射辐射带电子的损失时间尺度, 建立了以Lα*Ek为输入参数的电子损失时间尺度经验模型, 从而可以快速获取合声波散射电子的损失时间尺度.结果表明, 扩散系数矩阵数据库构建和线性插值方法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获取不同Lα*对应的扩散系数所需时间, 同时建立的三维损失时间尺度经验模型可快速得到不同Lα*Ek所对应合声波散射辐射带电子的损失时间尺度, 这些结果提高了地球辐射带动理学建模效率, 对于空间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0.
DZS-II型低速风洞微风段测量误差因缺乏配套的规范而造成较大的差异.这种由于测量设备更新,测量范围扩大,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以至建立新的测量检定规程已成为气象事业发展之必须.本文就上述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