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34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江断裂带中段晚新生代构造盆地演化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军  俞维贤 《地震研究》1998,21(1):58-64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盆地可以划分三个阶段,即N2-Q1,Q2末-Q3初和Q3-Q4。这些盆地受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12.
走滑断裂带中挤压阶区内部剪切构造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方敏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8,20(4):56-348
野外地质调查和航片立体镜下解译发现,小江断裂带北段蒙姑和东支大营盘两个挤压阶区内部发育有剪切构造,它们在地表主要表现为断裂槽地、断层陡坎、地裂缝等。挤压阶区内部剪切构造和拉张阶区内部剪切构造一样,是阶区形成后,随着走滑断裂的进一步活动而形成的新生性构造  相似文献   
13.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北东向断裂与断块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军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7,19(3):12-210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间存在的NE向断裂是在第三纪NE向断裂的基础上,于第四纪中晚期开始新的活动,并具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征,有些在全新世仍有活动。它们的活动从属于小江断裂带的整体左旋走滑运动,其运动幅度和速率比近SN向小江东西支断裂小得多,但是由于它们的运动,使主断裂产生弯曲或阶区,形成有利于应力和应变集中的障碍。夹于东西支断裂之间的断块被NE向断裂切割为多个次级菱形和梭形断块,这些断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断裂分段和地震孕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俞维贤  王晋南 《地震研究》1993,16(4):350-358
本文利用滇西地区近些年来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及地壳形变等方面的资料,经深入研究分析,最终选定了12个较理想的特征参数,通过综合图像识别,在64个研究对象中得到了28个D类对象,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其中有16个对象历史上已有6级以上地震的记载;12个为新判定的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1个为判定不稳定对象。最后给出了云南滇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预测图。  相似文献   
15.
滇西南黑河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的初步研究1前言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7.6级地震,仅次于1970年通海7.7级地震,是省内18年来发生的第二个大地震。根据震时地面地质考察,结合航片、卫片解释,发现黑河断裂带有突出的近代构造活动的地质、地貌及其它新...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云南中东部地区多年来有关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选定了15个与强震较为相关的特征标志,并通过图像识别方法最终筛选出12 个标志作为特征参数。通过综合图像识别在100个研究对象中得到了47个M≥6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再在确定出的有可能发生及原已发生过6级地震的49个研究区中识别出27 个M≥7 地震的潜在震源区,给出了云南中东部地区中强震潜在震源区预测图。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载以来,该区共发生7—7.9级地震16次,8级地震1次。通过对云南新构造运动特点分析该区新构造运动分区现象及年代学差异明显,全新世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新构造单元边界断裂和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区的较大规模的断裂上,这些断裂大多是7级以上大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8.
沈军  俞维贤 《中国地震》1997,13(4):366-375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的水平位移具有明显的分组性,小量级位移之间具有线性增量关系,东支断裂中段增量为9~12m,南段为8~12m,西支断裂为8~11m。这种线性特征反映了小江东西支断裂具有特征型地震的活动特征,断裂位移的分组性也反映出强震之间的中、小地震和蠕滑运动产生的位移特征。可以用这些增量估计小江断裂带强震的复发周期;同时,通过与强震位移分布的对比来估计次级地震的活动强度。大量级位移之间具有倍数关系,其中,某些具特征量的位移组可能反映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时间域内的断裂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断层泥及地层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结构特征的研究,澜沧江断裂带早,中更新世是其主要活动时期,晚更新世活动减弱,全新世以来基本不活动;澜沧-勐遮断裂,孟连断裂晚更新世以来至全新世仍明显活动;木戛断裂,谦迈河断裂,平掌寨断裂及贵基处-瓦窑断裂晚更新世后期以来基本不活动。因此澜沧-勐遮断裂,勐连断裂术及相关地区未来地震地质灾害频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曲江断裂及其周边地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江断裂及其周边地区 195 5~ 1973年的水准测量资料的处理分析结果显示 :1970年 1月 5日通海 7.7级大地震 (震中 :2 4°0 1′N ,10 2°4 3′E)前 ,沿曲江断裂形成半径达 4 5km的大面积下沉区 ,下沉中心的下降速率每年近 2 0mm。与檀原毅 196 6年提出震级与地壳形变半径的经验关系式M =1.96lgr+ 4 .4 5有较好的符合关系 ,表明这种大面积下沉是通海大地震的一种典型的垂直形变异常现象。 1986年以来昆明市的水准观测资料显示 :官渡 呈贡一带存在一个半径约 5km的下沉区 ,近几年来下沉中心下降有加速现象 (下降速率每年达 30mm) ,该下沉区也正好位于黑龙潭 官渡断裂与富民 呈贡断裂隐伏段的交汇部位 ,按震级与地壳形变半径经验关系式推算 ,该下沉区附近未来最大地震震级应为 6级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