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的图像重建算法一直是CT成像前沿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实际中常常遇到的有限角度重建问题则是其中的难点.Terence Tao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稀疏信号恢复理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可能的应用策略.我们在本文中介绍了这个理论并给出了在锥束CT重建中应用的初步结果.这种理论和策略的实现对很多应用情况都有重要的意义,为该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也必将对该领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2.
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兰坪盆地位于澜沧江断裂带与衰牢册推覆体之间内有丰富的钨矿床与盐类矿床,大部分是新生代形成的,且大多为低温热液矿床。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盆地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构造热事件,出现了三次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作用是由盆地西缘向中央地带逐渐发展的。  相似文献   
53.
龙滩水电站右岸导流洞开挖中爆破损伤范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确定岩石爆破中爆源近区的质点峰值震动速度衰减规律的波动方法,导出了岩石爆破中岩体损伤范围的计算式。结合岩体爆破损伤的质点峰值震动速度安全判据,就龙滩水电站右岸导流洞爆破开挖工程中岩体损伤范围进行了计算,并对理论计算结果与围岩损伤范围的声波法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54.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 ,矿体受一组北东向的压扭性断层控制而呈似层状、脉状产于断裂带中。包裹体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低温 (平均124~141℃ )、低矿化度的盆地卤水 ,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位于大气降水线附近 ,反映了水 /岩作用程度较低、水 /岩反应时限短 ,流体流动与循环速度较快。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景星组沉积之后的13~16Ma期间断裂作用所产生的断裂渗透性达到最大 ,此期间流体演化的温度也达到125~140℃。断裂作用所产生的高断裂渗透性对周围地层中的流体产生泵吸作用并形成流体流动的断裂引水渠 ,从而导致大量流体在断裂带中快速流动、循环和汇聚成矿  相似文献   
55.
GIS空间目标的广义Hausdorff距离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GIS中常用的空间距离度量及其存在的问题,这些距离度量没有顾及空间目标的整体形状、位置分布等特征。基于此,引入了Hausdorff距离的概念,给出了Hausdorff距离的计算方法,分析指出了Hausdorff距离容易受空间目标局部几何形状的影响。进而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现有的距离度量并不能有效地表达空间目标间距离的整体分布,并提出了一种广义Hausdorff距离模型,这种距离模型能够度量空间目标间距离分布的中心趋势和离散度。实际算例证明了此模型在GIS环境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6.
从化石群及壳体同位素看古近纪东营湖湖水化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海源陆生化石"、壳体O、C和S同位素等几个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纪古湖泊湖水化学性质进行讨论.通过与现生"海源陆生生物"的比较,得出原先认为是"海相"标志的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和疑源类、多毛类和鱼类等实际上是"海源陆生化石",它们生活在以Cl-和Na+为主的咸水湖泊环境.超微化石S同位素分析表明,渐新世与始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的87Sr/86Sr 比值都明显高于同时期海水的87Sr/86Sr比值,而与现代河、湖水的87Sr/86Sr比值相近,进一步揭示它们生活的环境不是海,而是与海无关的湖.介形虫壳体O、C同位素分析则表明,古东营湖是一封闭型咸水湖泊,从另一角度也否定了与海连通的可能性.根据不同层段同位素特征讨论了湖水矿化度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57.
东亚夏季风成因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中科院大气所二室设计的二层球谱模式,并引入OSU二层格点模式的物理过程,模拟了5月东亚夏季风的形成。通过四个试验的分析对比,揭示出:5月东亚季风的越赤道气流并不出现在105°E附近,它位于45°—90°E之间,但分析表明来自南半球的影响并不重要;海陆热力差异对低层西南风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以地形的作用占主要,地形的动力作用在高原东南侧形成一个低压或槽,热力作用又使得它们加强并移近高原,于是形成了季风低压和季风槽。  相似文献   
58.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