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563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华南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省之一,其中中生代花岗岩最为发育,与之相伴生的是大量钨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因与这些矿床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湖南锡田花岗岩体是该区的一个典型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组成,并伴生有钨锡矿床。本文以湖南锡田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锆石SIMS与LA-ICP-MS U-Pb定年工作。分析结果表明,锡田花岗岩体存在晚三叠世(227~233Ma)和晚侏罗世(150~154Ma)两期岩浆活动,早期的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岩体北部和中部,晚期岩浆活动仅在岩体中部及东部矿体附近可见,两期岩浆活动具有相同的岩性组合。另外,对含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晚三叠世的成矿作用,结合前人的工作推断锡田地区钨锡矿的形成受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两期岩浆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2.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数据的统计方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如何根据一定数量有代表性样品的统计结果建立土壤元素各化学形态分量与全量或其他土壤参数的关系方程,是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提出了建立这类回归方程需要注意并坚持的主导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直接性原则、拟合优度和可识别性原则、理论一致性原则,回归方程还需要用抽取检验样品、划定预测区间等方法检验其合理性。对成都经济区土壤中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依据以上原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元素各形态,尤其是有效态含量与元素总量或其他重要土壤性质的回归方程,为利用面积性调查数据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3.
选择成都经济区作为典型研究区,以Cd为代表,在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基础上开展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示范性研究。布置采集了58个大气干湿沉降、86个化肥、121个灌溉水、276个农作物样品,分析和计算了Cd等重要元素的含量和通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局部地段地表土壤Cd环境质量较深部有恶化之势,部分水稻籽实Cd含量已超过无公害食品标准;大气干湿沉降物输入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Cd平均通量为17.76g/(hm2·a),占总输入通量的85.20%,是研究区外源Cd的主要输入途径;下渗水(2.34g/(hm2·a))和作物收割(1.87g/(hm2·a))是Cd的主要输出途径;全区外源输入Cd可使土壤中的Cd含量以0.006mg/kg的年速率递增;在Cd输入-输出通量不变的情况,预测未来20a研究区三级土壤面积将增加2~3倍,适耕土地面积将全面缩小;研究区因酸雨沉降和施肥等因素使土壤pH值下降的平均速率为0.106a-1,其中化肥施用的贡献率为89.62%。预警研究显示,目前研究区95%的水稻生产是安全的,但预测20a后研究区土壤质量退化明显,近70%安全土壤等级降为一般土壤,须报警土壤面积也将由目前的不足4%快速上升至27%。  相似文献   
974.
通过分析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的煤厚分布、煤岩煤质、孔隙、等温吸附等特征,并从生气条件和保存条件方面分析其勘探潜力。结果表明,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厚度10~394 m,显微煤岩组分以腐植组为主(体积分数为80.5%~96.7%),为低煤级褐煤;煤层Langmuir体积为3.55~10.88 m3/t,平均7.29 m3/t;煤孔隙结构以微孔和小孔为主,孔隙形态多为开放型的圆筒孔或平板孔,这类孔隙结构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强,煤层气含量为0.97~3.83 m3/t,平均2.08 m3/t。综合以上分析认为,研究区东南部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目标区,其优势特征为:煤层离正断层较远,煤层气不易散失;煤层顶板岩性以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次生生物气的补给。   相似文献   
975.
2008年6月广西锋前暖区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TBB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8-13日持续性暖区暴雨的环流特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在高层200hPa出现环流型调整、500hPa贝加尔湖至新疆地区为弱阻高形势和地面锋面低槽的环境下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有低层切变线和低涡;低空急流迅速建立、北抬,使低层风速辐合加强是产生锋前暖区暴雨的有利因素;广西的中尺度环境存在南北明显差异,可能是形成双雨带的主要原因;在切变线和低涡切变锋区上垂直运动结构有明显差异,低涡切变上低层辐合高层强辐散,上升运动更强烈;暴雨前相对湿度明显增大,湿层深厚,中高层相对湿度在降水减弱时率先出现下降趋势;水汽通量中心的出现与暴雨发生时段和暴雨落区较为对应;夏季风向北推进,华南地区发生经向风扰动,出现了季风涌,使南海的水汽和能量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华南地区,为这次持续性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76.
扬子地块北缘观音庵铅锌矿找矿模型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乡观音庵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块北缘汉南—碑坝基底隆起的东南缘,属马元铅锌矿带南岸山—松坪铅锌矿东矿段沿倾向自然东延部分。区内地层产状总体东倾,倾角平缓,一般5°~15°,局部受断层或次级穹窿构造影响,具波状起伏特征,震旦系灯影组多处形成"似构造窗"。在观音庵沟一带圈定了4条铅锌矿体。铅锌矿体赋存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上段第二岩性层,赋矿岩石均为厚层角砾状白云岩,具有层控、岩控的特点;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顺层或微斜切层理产出,具有膨大狭缩、分枝复合、分段集中等特点。铅锌矿体长300~1440 m,厚度1.18~1.70 m,铅品位1.18%~2.20%,锌品位1.03%~2.32%。研究认为区内铅锌矿成因类型类似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但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可称为"台缘型"或"扬子型"铅锌矿。通过控矿条件分析及找矿模型建立,认为区内深部找矿应沿基底隆起周边向外深部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位,在扬子地块北缘∈1/Z2平行不整合面下10~50 m范围内的破碎角砾状白云岩带;重点区段是角砾岩带延伸方向及灯影组隐伏区。从而预测本区深部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977.
对料泥沟、板其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原生矿石进行了多种方法测试和焙烧实验,认为原生矿石中1M型伊利石是不可忽视的主要载金矿物之一,认为不能常规浸出的伊利石携带金主要是以离子金形成赋存在伊利石结构内。这一认识将为提取金工艺设计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8.
西昆仑阿卡阿孜山岩体的年代、源区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阿卡阿孜山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中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侵入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对其中花岗闪长岩的黑云母^40Ar/^39Ar定年获得了精确的213Ma的表面年龄。这一结果与较早前根据单颗粒锆石U-Pb法获得的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阿卡阿孜山岩体并非是一个多期次的复式岩基,而是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卡阿孜山岩体为次铝质-轻微过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体,尽管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之间存在化学组分上的差异,二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稀土分布模式和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然而二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二长花岗岩并非是花册 长岩分异作用的产物。二的Sr-O的同位素共同构成了负相关,排除了在其形成过程中幔源岩浆介入的可能性,反映其源区为包含长英质组分和基性-超基性组分的增生楔物质。由于增生楔的部分熔融需要较高的能量输入,因而阿卡阿孜山岩体不大可能形成于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大陆边缘环境。此次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十分接近早前的锆石U-Pb年龄,表明该岩体的冷却速率相当快,应反映一种碰撞后抬升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出现表明西昆仑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纪时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979.
司贺园  侯雪景  丁旋 《现代地质》2011,25(3):482-488
通过对取自鄂霍次克海南部的柱状岩心OS03-1的古海洋学研究,包括浮游有孔虫壳体AMS14C测年、底栖有孔虫壳体δ18O分析、蛋白石含量测定、有机碳含量测定、浮游有孔虫组合、冰筏碎屑含量变化、沉积物粒度分析等内容,建立鄂霍次克海OS03-1岩心年代地层学框架,分析该海区古表层海水温度、古生产力变化,并研究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sin.)百分含量变化曲线与Globigerina bulloides百分含量变化曲线呈很好的负相关性,与氧同位素曲线对比显示,两者均可作为该海区古温度替代性指标;浮游有孔虫绝对丰度、蛋白石含量、有机碳含量变化显示,研究区古生产力水平整体表现为间冰期较高、冰期较低;冰筏碎屑和沉积物粒度特征指示,鄂霍次克海南部间冰期陆源粗颗粒百分含量较冰期高。  相似文献   
980.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11,29(2):1-10
秦岭造山带经过多期构造活动、壳一幔物质交换、地质流体和成矿物质汇聚集,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目前秦岭造山带(陕西)地质找矿存在若干问题。本文从矿产的分布、地球化学、板块构造成矿理论等,对铜、钼、铁、金、银、铅、锌、钨、锡、汞、锑等元素的成矿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探讨秦岭造山带(陕西)矿产中某些矿种为优势矿种,某些矿种为劣势矿种的原因。从金属来源和元素的浓集系数分析,秦岭整个区域都是寻找金、银、钼、铅、锌矿最有潜力的地区;从金属来源、元素的浓集系数及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分析,秦岭寻找具有较大规模的铜、铁族元素矿产仅限制在部分地区,即主要为两条缝合带靠近活动大陆一侧的边缘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基性度较高的勉略宁和北秦岭地区,其次是紫阳一镇坪地区;汞锑元素成矿必须具有很特殊的成矿地质物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