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遥感图像配准是遥感图像拼接、信息融合的基础,是对遥感图像定量应用和研究的关键环节.MATLAB的图像处理工具箱IPT(Image Processing Toolbox)提供有基于点特征进行图像配准的函数,利用这些函数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图像之间的配准.论文首先对图像配准及基于点特征的遥感图像配准作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IPT中配准函数的语法格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对两幅遥感图像进行了配准操作,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结论性分析,阐明该方法的应用价值与可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
做好土地资源数量管控,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吉林省大安市东南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并融合污染元素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评定为三等及以上的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72.61%,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较好,优质和优良土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为黑钙土,差等的土地主要为盐碱土或盐化草甸土。尝试性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产能评价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中的元素含量评价结合,开展了绿色产能评价。  相似文献   
3.
湖南洞庭湖区土壤酸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酸雨沉降引起的土壤酸化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湖南洞庭湖地区是中国土壤酸化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土壤的酸化,Cd和Pb等有害元素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含量上升,特别是土壤在碱性至弱酸性范围内,Cd的生物活性急剧提高,给农作物安全生产带来了危害。土壤酸化还造成K、Na、Ca、Mg等盐基离子大量淋失,有益元素有效态含量也急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养分贫瘠,土壤质量下降。针对土壤酸化带来的种种影响,提出了建议:提高能源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能力;改进施肥结构;适量施用石灰、白云石粉,调整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4.
首先,确定遥感数据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的方法;然后,通过改变辐射/几何校正顺序,设计遥感数据预处理研究流程;最后,在整体上从图像的统计特征和纹理特征两个方面,定量分析辐射/几何校正的先后顺序对处理结果的影响。从统计/纹理特征两个方面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校正顺序对结果的影响较小,说明辐射/几何校正顺序的差异对预处理结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土壤-植物体系是人体摄入硒的主要途径,但尚缺乏准确评价土壤中硒生物有效性的通用方法,且影响因素也复杂多样, 这些问题制约了富硒土地资源的利用。本文通过追踪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及比较了化学提取法、梯度扩散薄膜法、区域尺度硒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传统的化学提取法如单一提取和顺序提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土壤中生物有效性硒,但提取过程中存在影响因素多和提取不完全等问题。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能够模拟植物的根系吸收过程,相比顺序提取能更好地表征硒的生物有效性,但由于复杂的自然体系和不同元素结合相的差异,野外原位表征技术上仍存在难度。通过大规模的农作物-根系土样本,建立土壤-农作物硒元素评价模型,模型参数为影响土壤硒有效性的理化指标(如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土壤硒总量等),能较好地预测区域尺度上硒生物有效性。本文还总结了影响植物吸收土壤中硒的因素如地形、土壤类型、硒的存在形态、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种类、土壤老化等,认为地形和土壤类型、硒的存在形态、酸碱度和有机质是影响有效硒的主要因素,植物种类与土壤老化为次要因素。完善DGT等原位分析检测技术、改进元素形态分析方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遥感数据的在线信息分析服务技术是基于在线处理技术,整合各种遥感信息和技术资源,通过标准Web Service调用方式以按需共享的方式提供遥感应用服务。本文就高分遥感数据产品的在线信息分析技术框架及信息分析结果的在线可视化系统实现展开研究,通过整合遥感数据处理算法及处理工具资源进行系统集成,并利用标准Web Service调用的方式为用户统一提供在线数据分析服务,使用户无须安装复杂处理软件就能在线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线信息分析服务系统能稳定高效地为3—5级高分影像数据产品提供在线的数据分析功能,能有效降低行业应用高分遥感影像的难度,进一步增强了对高分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中国民用航天遥感从科学试验向业务服务模式转变,更好地探索、了解与解决应用需求与航天遥感系统对接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航天遥感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适时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10余年来,论证中心以航天遥感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概念、理论方法、技术工程与应用研究。本文是论证中心团队长期从事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介绍了遥感论证初步认知、遥感论证关注问题、遥感论证理论体系与模型方法集、遥感论证能力建设及遥感论证实践等方面内容,给出了遥感论证定义并详细分析了研究范围和内容,提出了由知识维、进程维和逻辑维所组成的遥感论证作用域3维空间结构,指出社会发展加快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带动整个航天遥感数据信息链向更大规模、更短响应时间周期、更综合数据集成、更高数据质量、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航天遥感系统将进入新的"智慧遥感"发展阶段。得益于十余年来中国民用航天快速发展,我们经历了风云三号新型载荷校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器论证、环境星应用工程论证等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理论方法的突破,并应用到2030民用航天发展规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规划等论证当中。经过不断实践,快速迭代,形成了遥感论证理论体系及相应的十大模型方法,包括遥感信息流模型、遥感信息特征模型、遥感信息应用模型、遥感信息量分析模型、遥感数据工程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结构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状态描述模型、航天遥感系统质量模型、航天遥感系统发展动力模型及能力体系模型。这些模型方法全面反映了航天遥感系统特征、结构、状态、发展动力、条件等,可广泛用于对航天遥感系统进行顶层设计、规划、考察、分析、评价、预测,并开展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浙江省钱塘江(含曹娥江)、甬江等5条主要入海河流的基本情况与河口整治和开发利用的情况以及河口区域管理的主要相关法规和机构.由于海洋管理客体的特殊性,河口区域海洋管理中的涉海主体矛盾不断增多,指出并分析了河口管理中存在的3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河口区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若干思考.当前河口区域管理的不甚协调局面是由于历史短暂的海洋专门管理与传统大陆型管理存在脱节造成的.目前,政府对河口区域的管理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理顺依据不一问题,二是做好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衔接.各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建立以协调为核心的科学化管理机制已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河口区域中相对有效地解决河海划界的问题,本质上就是解决该区域的陆海分界问题,选择海岸线作为标准较为恰当.当前在河海划界问题上存在诸多误区,科学认识河海划界,正确把握海陆分界的实质,才能把河海划界的研究及其成果最大限度地应用到维护国家权益上,同时从法制型政府建设的角度,站在当地经济社会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全局高度,在法律的框架内更为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河海划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健全陆地与海洋管理的协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孟庆岩  顾行发  余涛  田国良 《遥感学报》2009,13(S1):408-413
本文论述了遥感应用需求分析的意义及特点、设计原则及内涵。根据卫星应用发展趋势, 探讨了中国民用卫星遥感应用需求时效性及转变特点。同时, 针对行业遥感应用需求, 总结了相关可遥感的应用参量,进而提出了行业遥感应用对遥感信息定量化所需的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丽  乔延利  顾行发  余涛 《遥感学报》2006,10(5):676-682
以典型的垄行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视场效应分析方法:网格模型法。该方法将目标空间和测量空间网格化,然后在网格空间计算观测视场内的组分比例,进而确定组合信号值。本文采用网格模型法分析了垄行作物亮叶、暗叶、亮土、暗土四分量在传感器视场中面积权重变化、空隙率的变化、方向亮温的变化、红波段反射率的变化、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变化以及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率,研究了不同观测角度情况下视场效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