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正1引言受低层切变及高空低槽东移影响,4月16日08时到17日08时闽北(即福建省南平市,下同)出现了强雷电、冰雹及短时强降水(暴雨)等强对流天气。16日午后闽北的光泽县北部的司前乡台山村、王方村及寨里镇桥湾村等地先后出现降雹(降雹时间分别为12:50~1 5:00及14:00左右),降雹持续时间3~5分钟,冰雹最大直径约3cm。16日夜里闽北部分县市出现短时强降水(强降水主要出现在16日20时至17日04时期间),最大  相似文献   
22.
杨林增  余建华 《气象》2001,27(2):36-38
介绍了天气雷达工作月的表统计的总体设计、数据处理、软件特点。并给出天气符号输出与报表打印格式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3.
对防雷装置接地电阻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和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防雷装置接地电阻测量的不确度,从而提出了冲击接地电阻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控制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氢气的易燃易爆特性,并针对氢气球充灌放气时的静电现象,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5.
雷电反击过电压是避雷针、避雷带起到防雷作用的同时所带来的明显副作用之一.当雷电流通过防雷装置时,雷电流经过接地装置泄流入地.如果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过大,将产生高电位.因此,与接地装置相连或相近的杆塔、构架或设备外壳也将处于很高的对地电位.从而使设备外壳与设备的导电部分之间产生高电压,称为反击过电压.反击过电压是电气设备遭受雷击损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现有行人路网连通性研究主要从机动车路网角度出发,忽略了包含人行道、人行横道以及公共交通站点布设对行人路网连通性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顾及公共交通转换自由度的行人路网连通性评价模型,并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区域内行人路网连通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中心城区行人路网连通性呈现圈层式变化格局,公共交通明显降低了路网连通性的两极分化,显著提升了三环内及沿线区域行人步行便利性;(2)武侯区和金牛区的行人路网连通性高于成华区、锦江区和青羊区,行人路网整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在考虑公共交通转换因素后,不同街区行人路网连通性差异缩小,需要进一步优化边缘地区行人路网与公共交通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7.
利用2002、2003年自记雨量资料及相应的雷达体扫资料,用最优化法统计得出福建中北部不同区域不同降水类型的z-I关系,并将统计结果用于2005年、2006年的降水估测.同时利用实时雨量资料采用卡尔曼最优(卡尔曼滤波 最优插值)、变分等估测方法进行实时雨量校正,用福建北部武夷山九曲溪流域雨量计检验校正后的雨量值,并对上述几种方法的点及面的估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卡尔曼最优法及100 km距离范围内的最优化法对站点及面平均降雨量估测误差最小,Z=300I1.4估测的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28.
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探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余建华  邹金生  李杉 《气象科技》2009,37(1):102-105
利用2004~2007年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雷电数据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雷电强度、陡度的分布特征、相关关系,结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中部分雷电参量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对雷电数据进行讨论。分析表明,以地闪实测数据计算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与以雷暴日计算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网站服务平台的市级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功能、Web服务器站点配置及数据源ODBC的配置方法,并对应用ASP访问数据库的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0.
闽北前汛期短时强降水与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1982-1996年福建北部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地形在暴雨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雷达监测暴雨及短时预报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