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497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三维矿山地质模型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述各种地质现象,直观展现地质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并为矿山动态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利用3DMine矿业工程软件,整理并数字化台吉营子金矿大量地质勘探资料,探索并建立了矿区地表模型、1号矿体模型、探矿工程模型,实现了矿区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在构建矿体模型基础上,对1号主矿体进行探索性储量估算。  相似文献   
912.
通过天山北缘白杨河及玛纳斯河现代辫状河沉积作用为主的洪积扇的研究,认为此类洪积扇以活动的辫流带和洪水 期才发生沉积的漫洪带为特征。扇面上不能全区同时发生沉积,而是选择扇面低势能区发生沉积。辫状河道呈条带状分 布,与常规砾质辫状河沉积特征类似,并向扇缘散开,沉积的砾石条带物性好。洪积扇的发育受构造、气候、水系的共同 控制,这些条件决定了洪积扇的沉积特征及发育规模。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古代洪积扇以辫状河道沉积作用为主,是 发育在盆地边缘低坡度洪积扇,更倾向于辫状河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913.
沉积物的物质来源问题是海洋沉积学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以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的沉积柱样为例,在过剩210Pb法构建良好的年代框架基础上,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多种方法,解析沉积物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来源问题。结果显示:基于δ13C指标获得的沉积物中海源和陆源有机物的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95.0%和5.0%;基于Al、Cu、40K、226Ra多种代用指标的端元混合模型计算沉积物中生物成因和碎屑成因的无机物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64.1%和35.9%;而沉积物中Pb分布无法满足端元混合模型的结果,说明存在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进一步构建沉积柱样中基于δ13C的陆源有机物和基于40K的生源无机物的贡献比例的年代变化趋势,发现该变化趋势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总之,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多种方法综合解析沉积物中物质来源问题,尝试探索多种物源识别的代用指标,为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4.
贵州省地矿局建局63年以来,钻探工程作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技术手段,发展至今已形成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技术精湛的专业体系。本文在总述贵州省地矿局地质找矿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从小口径岩心钻探、大口径深井钻探、地下水机井钻探、浅层地温能钻探等几个重点方面详细回顾了钻探工程的发展历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今后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15.
沱江流域沉积物中氮赋存状态及其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2月发生在沱江的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沱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受工农业和沿岸居民生活的影响,沱江的生态环境依然遭受着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对沱江流域氮的地球化学研究甚少。沉积物是水环境中污染元素的重要蓄积库或释放源,为揭示沉积物中氮赋存状态迁移转化特征,并评估该地区生态环境修复状况,本文参照Mackin应用的沉积物中吸附态氨氮提取方法和Smart建立的沉积物中总氮提取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针对沱江流域金堂地区冬季沉积物,开展了河流沉积物中总氮(TN)、可交换态氨氮(AN)、有机氮(ON)赋存状态分析,并对比了十年前后该地沉积物中氮赋存状态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TN含量为518.913~4386.899 mg/kg,ON含量为101.531~3793.683 mg/kg。在-3 cm以上,TN和ON含量较高,且ON是TN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深度增加,两者含量迅速减少,AN含量略有降低。与十年前该地区沉积物中氮的相关数据对比,TN含量增加,其中AN含量增加明显;在-3 cm以上,ON、TN在表层沉积物中增加明显。研究认为:沱江流域沉积物中的氮已经作为内源氮释放至间隙水甚至上覆水中,同时存在外源污染,致使沉积物表层有机氮以及总氮含量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916.
文章对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区含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及围岩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进行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427.80±0.98)Ma,即中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318.40±0.66)Ma,即晚石炭世。石英闪长(玢)岩w(SiO_2)为58.30%~64.28%,w(Al2O3)为15.24%~17.36%,w(MgO)为1.73%~4.80%,w(Y)为10.20×10~(-6)~17.40×10~(-6),w(Yb)为1.33×10~(-6)~1.98×10~(-6),石英闪长(玢)岩Sr/Y比值为41.58~79.22,(La/Yb)N为4.19~10.04,为类埃达克岩(adakite-like)。石英闪长(玢)岩具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配分型式,Eu无异常或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岛弧岩浆岩的特征。Sr-Nd同位素(εNd(t)=+5.4~+7.1,(87Sr/86Sr)i=0.703 59~0.703 83)表明其源区是亏损地幔。通过与土屋-延东斑岩矿床含矿岩体的对比研究,认为玉海石英闪长(玢)岩也形成于岛弧环境,但源区可能是俯冲流体改造过的地幔楔。综合区域早古生代岩浆岩的资料,认为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早古生代为不成熟弧环境,与准噶尔洋向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917.
玉海铜(钼)矿床成矿岩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硅酸盐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和黏土化蚀变。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阶段、石英-绢云母化阶段和青磐岩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和CO_2包裹体3种类型。钾硅酸盐化阶段的均一温度为307~423℃,盐度w(NaCleq)为4.18%~10.11%,密度0.62~0.77g/cm~3,属于高温、中-低盐度流体;石英-绢云母化阶段均一温度为172~336℃,盐度为w(NaCleq)为3.23%~8.55%,密度0.70~0.93 g/cm~3,属于中温、低盐度流体;晚期青磐岩化阶段均一温度155~296℃,盐度w(NaCleq)为3.71%~9.08%,密度0.80~0.96 g/cm~3,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温度逐渐下降,各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盐度均小于11%,但钾硅酸盐化阶段成矿流体盐度稍高。石英-绢云母化阶段成矿流体δD=-91.6‰~-72.1‰,δ~(18)OH_2O=-1.8‰~6.3‰;青磐岩化阶段成矿流体δD=-97.1‰~-68.3‰,δ~(18)OH_2O=-6.3‰~2.2‰;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但青磐岩化阶段大气降水含量更高。硫化物的δ~(34)S值为-3.5‰~2.8‰,硫来自石英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918.
近百年广东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预估本世纪末广东海平面的可能上升量,从探讨近百年来广东海平面上升率的阶段性变化入手,通过对广东沿海验潮站潮位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广东沿海海平面近86年(1925-2010年)、近40年(1970-2010年)和近20年(1993-2010年)的上升率分别为2.1 mm/a、2.5 mm/a和3.2 mm/a,存在加速上升的趋势,并与全球大体呈准同步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沿海海平面上升和热带西太平洋的海平面出现突变上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19.
为探讨闽中梅仙矿区花岗岩的成因,对小焦、寨头、根竹园花岗岩体的岩相学、年代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小焦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为158±3Ma,形成于燕山中期晚侏罗世。同位素分析显示,样品具有高I_(Sr)(0.707099~0.710082)和低ε_(Nd)(t)(-9.79~-10.92)的特点,显示明显的壳源特征,其岩石成因类型属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结合前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梅仙矿区燕山中期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消减的伸展拉张环境,是板内伸展造山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