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新疆伽师地区位于南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3个构造系统的交接部位,20世纪末—21世纪初该区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强震.地震应力触发理论认为,地震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文中反演了1998年和2003年2次伽师地震的震源特征,重建了断层破裂模型;之后基于黏弹性松弛理论,计算了2次地震与2020年M W 6.0地震的相互应力作...  相似文献   
32.
东秦岭造山带南缘北大巴山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建坤  卢华复 《地质科学》1999,34(2):139-153
自元古代以来,北大巴山经历了构造伸展(∈-D2)、构造反转(T2)和构造冲断作用(T2-J1).伸展构造主要由极性相同、北倾的大型犁式正断层构成,它控制了早古生代地层的强烈差异沉积。其成因可能受控于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幔源裂谷作用所引起的大陆边缘岩石圈拉伸、减簿的动力学机制。之后,因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的对接和碰撞,扬子板块北缘发生内硅铝层A型俯冲。使北大巴山构造作用由早期的伸展向大规模的冲断转变,形成中三叠世区域性构造反转作用。经构造反转后,北大巴山构造变形以强烈的深层次韧性滑脱和浅层次脆性冲断为特征。深层滑脱由发育在10-35km的韧性台阶状逆断层冲断叠置而成、浅层滑脱则主要由脆性台阶状断层构成的盖层冲断岩席,双重推覆体和冲起构造等构成。由此北大巴山区地层缩短率平均至少达35.5%-44.2%,并造成绿片岩相的活化盖层。  相似文献   
33.
攀西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揭示出该区典型的大陆古裂谷结构特征,其表现为:(i)沿裂谷短轴方向地壳不同深度处存在高、低速异常相间的似层状条带,呈三明治结构.高、低速异常区的分布与裂谷区基底岩性有关.(ii)下地壳底部-上地幔顶部存在一速度值为 7.1-7.5和 7.8 km/s的附加层,其厚度约为 20 km,研究表明它源于幔源物质的侵入.(iii)古裂谷轴部的华坪至会东一带110-160km深度处呈现显著的高速透镜体,被周围的相对低速物质所围限,这是在古裂谷带岩石层地幔中首次被发现.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推断,在轴部存在壳-幔间的附加层和上地幔高速透镜体的形成与裂谷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4.
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的地震层析成像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根据新疆、甘肃、青海和吉尔吉斯斯坦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数据,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法重建了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图像.上地壳造山带大都为高速区,盆地和地陷区的低速显然与较厚的松散沉积层有关.地壳中部东、西天山之间存在低速边界,造山带及青藏高原北部的莫霍面深度较大,盆地和坳陷区的莫霍面相对较浅.上地幔软流层在青藏高原、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地较浅,在塔里木盆地和天山一带较深.地幔热物质有可能在板块碰撞中沿构造边界上升到造山带的底部,它们的动力学性质与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之间是否有触发作用及区域构造加载作用在这些地震发生过程中对应力场的影响.我们以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所在区域上的共7次地震为研究对象,区域构造加载作用由GPS速度边界近似,用分裂节点技术模拟上地壳地震的发生,并采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库仑应力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震前积累的库仑应力的17%~38%来自区域构造加载的持续作用,其他的地震形变引起的库仑应力的积累约占49%~67%,故地震触发作用明显(除1948年理塘地震和1973年炉霍地震外);而汶川地震震前1893—1981年发生的地震释放了该区部分库仑应力,不可能对汶川地震有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库仑应力积累可能主要来自区域构造加载作用,地震发生以后几乎释放了所在区域的所有库仑应力,形成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36.
冰川地震学结合了冰川学和地震学的综合优势,形成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冰震是指冰川运动和破裂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包括从微小的嘎吱声到相当于7级地震的突发性破裂或滑动.?当前,根据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发生机理的不同,将冰震大概分为五类:冰川表层破裂、冰川终端崩解、冰内水力压裂、冰腔水流震荡、冰层基底黏滑.?冰震研究除了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