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何康  晏锐  王春  郑海刚  李军辉  方震 《地震》2014,34(4):88-99
为了能够从强背景场中提取较弱的震磁信息,采用平滑伪Wigner-Ville 分布方法对川滇地区的地磁场Z分量数据开展时频分析。通过研究Z分量滤波后主要周期为2~6 h部分中的不同周期分量变化,发现其中2.4h的周期分量受到外源场影响较大,而4.4h的周期分量在多次显著地震前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  相似文献   
22.
廖晓峰  何康  张明东  何畅  魏强 《地震》2018,38(1):107-116
基于中国大陆西部地区(108°E以西)地磁台站数据, 利用平滑伪魏格纳-维勒(SPWVD)分析方法, 对其进行时频计算。 通过对2007年至2015年间的MS6.3以上强震(选取岷县地震、 芦山地震、 鲁甸地震3个典型震例)周围台站地磁Z分量滤波后周期为4.4 h的振幅变化进行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① 在3个强震发生前, 周围台站的Z分量4.4 h振幅在1个月内都出现了多台同步高值异常; ② 岷县地震、 芦山地震发生前1个月内高值异常的频次明显增多, 频次高出全年平均水平2倍以上; ③ 3个强震发生前1个月内, 台站时频异常幅度明显增大, 幅值达到或接近台站全年的极值。 因此, SPWVD时频方法研究和总结的异常特征对未来西部地区强震预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合肥台NS测向地电阻率自2015年以来出现趋势下降异常,经核实2015—2016年降雨量增多和地下水位抬升与地电阻率趋势下降异常变化显著相关。通过褶积滤波法和相关分析法分别消除降雨和水位影响后,趋势下降变化不明显,从而认为此变化为干扰所致,非地震前兆异常,并探讨了这种干扰影响机制,为今后判断引起地电测值变化的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隶属合肥中心台的大蜀山台和合肥形变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时域上揭示了受地铁运行干扰的基本特征,经分析发现地电阻率受地铁干扰影响最大的为与轨道走向一致的测向,与轨道走向垂直测向所受的干扰最小;分别利用小波包阈值去噪和夜间观测均值代替日均值2种方法,对存在尖峰和突变的地铁干扰数据进行分析和去噪,结果表明:合肥形变台利用小波包阈值抑制地铁干扰效果较好,重构后的信号不仅大幅降低了地铁干扰的幅度,还去除了日常干扰所带来的背景噪声,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原始信号变化特征,而大蜀山台更适用于夜间观测均值代替日均值的方法,可以提高地电阻率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25.
26.
<正>1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提取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的地震前兆异常多以经验判断和震例分析为主,定量化的异常判断和预报效能评估工作有待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地震局学科标准化预报评价体系的建立,此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开展预报效能评估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笔者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水准观测数据全面开展效能评估工作,本文以预报效能评估结果较好的肥东短水准数据为例,分析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其附近地区(115°—120°E,29°—36°N)M>4.2地震的预测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27.
伪魏格纳-维勒分布在地磁时频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康  晏锐  郑海刚  李军辉  方震 《中国地震》2013,29(1):157-167
采用伪魏格纳-维勒分布对静日和扰日的地磁场Z分量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周期为6~ 24h的静日变化在静日和扰日的各个台站都存在;而2~6h部分既受外源场影响,也反映了区域信息,表现出感应磁场和地壳磁场的特征.采用平滑伪魏格纳-维勒分布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各台的Z分量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显示震中附近的地磁台站在震前记录到了周期约为4.4h的异常信号,其振幅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8.
对安庆Ms4.8地震前中国大陆东部地区42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庆地震前,华东地区出现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时间在空间上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低点时间分界线沿郯庐断裂带呈现NNE走向,分界线两侧低点时间相差超过2h,地磁日变也出现明显的畸变,发震日期为异常发生后的29 (27±4)d,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地磁低点位移的出现可能与安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9.
2005年9月合肥地震台地电阻率出现明显异常变化,11月26日九江、瑞昌交界地区发生Ms5.7地震,经核实分析,确认该地电异常是九江地震的震兆异常,为今后华东地区分析和确定地电异常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0.
选取合肥地震台1995-2007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原始月均值曲线和归一化月速率曲线,结合安徽省及邻近地区近12年来发生的5次中强地震,探讨分析其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前兆特征明显,可为今后邻近地区的中强地震提供短期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