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使用虚拟控制台 登录后按Alt+F2键可看到"login:"提示符,这个就是第2个虚拟控制台.一般新安装的Linux有4个虚拟控制台,可用Alt+F1~Alt+F4访问.当一个程序出错锁住输入时,可切换到其他虚拟控制台,登录进去后杀掉该出错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2.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按甘肃西部(河西地区)、中部(陇中地区)、东部(陇东地区),由老至新,阐述了甘肃古近纪哺乳动物群,包括各哺乳动物群化石的产地、层位、性质、时代和研究者等。  相似文献   
143.
临夏台地电阻率变化与震兆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严玲琴  郑卫平  张辉  张昱 《中国地震》2013,29(1):168-176
以甘肃省临夏台1981年以来的地电阻率资料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该台地电阻率的变化特征,探讨EW和NS两测向之间数据的相关性,以及与大夏河流量变化的对应关系,认为该台两测向数据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能与区域地下介质具有较均匀的电性结构有关;分析了该区降水和地下静水位对地电阻率的影响,认为地下静水位的影响更显著.此外,探讨了临夏台地电阻率资料作为地震前兆的意义,认为该台资料对甘东南及甘青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反应敏感,以下降型破年变异常为主,呈现出震级越大,异常持续时间越长的特点.该台资料同时对甘青地区成组中强地震有所反应,显示出异常持续时间长、幅度大和恢复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4.
珊瑚混凝土和钢-连续纤维筋(Steel-Fiber Composite Bar,SFCB)的结合可以解决岛礁工程建设中建筑材料短缺和筋材腐蚀的问题,研究珊瑚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对完善珊瑚混凝土结构理论、推进珊瑚混凝土应用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意义。本文对5根SFCB珊瑚混凝土梁进行斜截面抗剪试验,详细介绍了不同剪跨比下SFCB珊瑚混凝土梁裂缝发展过程,研究了不同剪跨比对SFCB珊瑚混凝土梁破坏形态、纵筋应变、内芯钢筋应变和跨中挠度的影响,并与现有不同筋材珊瑚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配筋的梁在不同剪跨比下破坏形态可分为斜压、剪压和斜拉破坏。混凝土梁内部珊瑚骨料均被剪断,混凝土压溃现象不明显,SFCB与珊瑚混凝土粘结良好。纵筋应变与挠度发展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弯剪区中心与跨中纵筋应变变化规律不同。SFCB珊瑚混凝土梁与钢筋、纤维复材筋珊瑚混凝土梁抗剪性能差异明显,将SFCB应用于珊瑚混凝土梁可以发挥其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45.
四川省南部县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成渝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研究四川南部县土壤中54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相比,研究区重金属元素As、Cu、Hg、Pb、Zn基准值较低,Cd、Cr较高,Ni相当;多数重金属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背景值低于全国A层土壤背景值,仅CaO、Cd、MgO、Cr、F等的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水平。多数元素(指标)背景值与基准值相当,说明表生作用和人为活动对表层土壤影响较小;而C、CaO、Cd、Org.C、I、MgO、N、P、S、Se等10种元素(指标)在表层土壤富集,表明这些元素受自身地球化学行为和人为活动输入影响。第四系和侏罗系遂宁组地层表层土壤元素分布差异较大,富集或贫化特征明显。就pH值而言,Cd、F、Cl、Mn、N、P、K2O、S、CaO、C、Org.C均在碱性环境含量较高,As、Cr、Cu、Ni、Pb、Zn、Co、B、Mo、Ge、TFe2O3、SiO2在酸性环境含量高,多数元素在中性环境中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6.
黄浦江年最高潮位变化关系到上海市的防洪安全。本文基于米市渡站1970-2019年年最高潮位及太湖流域降水量等数据,研究了近50年来黄浦江上游年最高潮位的变化趋势、变异特性、发生频率变化和潮位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年最高潮位在1970-2019年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81 cm,年均上升1.62 cm。1995年之后出现跳跃式的波动上升,1996-2002年相对1995年之前出现较大幅度上升,2003-2011年相比1996-2002年出现较明显下降,之后又较大幅度上升。随着潮位升高,各频率对应的最高潮位均大幅度增加,升高幅度均达0.9 m以上,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高潮位分别由1970年条件下的3.77 m、3.81 m、3.94 m升高到2019年条件下的4.71 m、4.75 m、4.92 m。与此同时,相同潮位下的重现期急剧减小,高潮位发生频率大幅度增加。分析认为,黄浦江上游年最高潮位升高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1970-1995年主要受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因素的影响,1996-2019年主要受水利工程、台风频率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太湖流域太浦河等工程...  相似文献   
147.
基于地貌分区的陕西省区域生态风险时空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采用“概率—损失”二维风险模型解构陕西省区域生态风险,基于地貌分区视角识别多源风险类型的同时以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关联要素合成潜在生态损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2000—2015年单一风险要素及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并基于地貌分区视角结合重心模型探讨了生态风险的时空迁移。结果如下:① 2000、2015年陕西省多源危险度分别为0.3837、0.4558,上升18.79%,大致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沿南北轴线呈现“W型”展布;潜在生态损失分别为0.5537、0.6270,上升13.24%,除高原南部与秦岭东部山区外,生态损失均呈现高值;区域生态风险分别为0.2429、0.2865,上升17.95%,空间上呈现“三高夹两低”的分布格局。② 从时序变化来看,秦巴山地保持较低风险且风险变化率较小;黄土高原与风沙过渡区变化率处于中等,后者面临较高风险;汉江盆地风险最高,该区域与关中平原分别为风险变化率的首位与次位。从生态风险重心变化趋势看,黄土高原与风沙过渡区重心均向西南移动,关中平原与秦岭山地重心东移趋势明显,汉江盆地与大巴山地重心跃向东南。  相似文献   
148.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 900 m以下超压现象较普遍,然而超压成因演化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对南堡凹陷古超压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恢复,结合沉积速率演化、生烃演化及孔隙度演化研究了超压的成因演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地层压力演化的成藏意义.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经历了原始积累(东营组剥蚀期以前)、超压释放(东营组抬升剥蚀期)及超压重新积累(东营组末期至今)3个阶段;东营组剥蚀期以前超压成因以欠压实为主,超压幕式排放利于油气幕式排出,东营组剥蚀期发生超压卸载,超压卸载使得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东营组末期至今以生烃增压为主,生烃增压期与2次重要成藏期及油源断层活动增强期相耦合,一方面大量油气沿断裂及岩性通道运移形成源内成藏组合,另一方面在源储剩余压力差作用下,油气沿活化的油源断层运移形成源上成藏组合;油气有利聚集区与压力分布密切相关,在相应层段油层压力系数分布区间内,总体油层厚度与压力系数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将勘探重点放在相应层段压力系数分布区间内的压力系数高值区.   相似文献   
149.
基于卫星数据改进计算白冠覆盖率的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白冠覆盖率的历史研究,总结了计算白冠覆盖率的参数化方案和海浪破碎统计模型,并分析比较其优缺点。通过结合基于卫星数据的参数化公式,利用最优拟合的方法,得到不同限制条件下模型中的系数Cenn。通过分析考虑海浪破碎条件,确定了适用于一般海浪状况的系数值。通过比较白冠覆盖率的卫星数据和原始模型的模拟结果,可知改进后模型的结果更合理,同时与历史研究结论相符。文中还分析了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平均的全球白冠覆盖率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在中高纬度海域,全年白冠覆盖率的值最大,而在低纬度和赤道海域,白冠覆盖率小于0.5%,全球白冠覆盖率的平均值大约为1% ~3%。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的白冠覆盖率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大于南半球。  相似文献   
150.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根据东海大桥的具体情况,给出两个东海大桥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的设计方案。采用该设计方案,建设东海大桥变形监测系统的成本仅为隔河岩模式的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