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Li、Ga和Sc是重要的"三稀"矿产资源,在铝土矿中广泛分布。贵州北部务—正—道铝土矿矿集区现已探明10个大型矿床,其中伴生的Li、Ga和Sc金属资源量巨大。文章以务川瓦厂坪、道真新民和正安新木—晏溪3个大型铝土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含矿岩系及其上覆和下伏岩石中Li、Ga和Sc分布规律的系统研究,发现含矿岩系垂向上,Li、Ga和Sc含量表现为矿层中部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矿石类型上,Li在鲕状、致密块状矿石中的含量高于碎屑状矿石,土状矿石中Li的含量最低,Ga在土状和鲕状、致密块状矿石中更富集,而Sc则在碎屑状矿石中相对富集;区域上Li、Ga和Sc含量总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暗示这些有益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可能与源岩岩性、风化作用和沉积分异等有关。由于Li、Ga和Sc与Al、Ti等元素常呈类质同象置换或以离子吸附态形式赋存于金红石、锆石、磷钇矿等矿物的表面,重视这些重矿物的选矿,对综合利用Li、Ga和Sc等伴生有益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Li、Sc和Ga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研究,进一步佐证了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形成于陆相河湖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262.
本文对贾湖遗址出土的鲤科鱼类进行了研究,发现有11种可以确定到属或种的鲤科鱼类.现在生存在中国南方的鲤科鱼类在贾湖遗址的出土,证明当时这个地区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这些鲤科鱼类是当时居住在贾湖遗址的先民有选择性地进行捕捞的.该研究有助于推进考古遗址出土鱼类遗存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相似文献   
263.
CTX射线能谱滤过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CTX射线能谱滤过器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使用EGSnrc软件对电子打靶产生X光子的物理过程和X光子穿过不同滤过器的物理过程进行了模拟,从信噪比的角度给出了优化设计的依据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滤过器设计存在最优化的设计参数,但是在不同的成像条件和成像要求下,其最优化参数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确...  相似文献   
264.
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以及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Zn,Pb,Cu,Se,Cd,S,P,Hg,N,Org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使表层土壤含量明显大于深层;总体上该区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0.13%,主要分布在矿集区和城镇周边,主要污染元素为Cd,Cr,Ni,Hg。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总硬度超标,溶解性总固体、NO2-和F-等超标,已不适合饮用。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且表层土壤具有向强酸、强碱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易引起重金属元素活化,危害人类健康;②沿海地带土地贫瘠,N,P和有机质等营养水平多属缺乏级;③莱州-烟台和牟平-乳山矿集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表层土壤Hg,Cd,Pb,Zn,Se,S等元素污染严重。地质高背景、酸性的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5.
浅层地下水调查是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中的一项工作内容。调查是按每16 km2采集1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密度,分析测试As,Ba,Be,Ca,Cd,Co,Cu,Fe,Hg,Pb,Se,Zn,F-,Cl-,Cr6 ,NO2-,COD,pH等33项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背景变化规律研究认为: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各指标含量起伏变化大,局部富集程度高,特别是As,Fe,K,La,Sb,Sn,Zn,Cl-,NO2-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3.0,说明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极不均匀,虽然背景含量较低,但在局部地段会形成高含量区,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选择As,Ba,Be,Cd,Co,Cu,Fe,Hg,Mn,Mo,Ni,Pb,Se,Zn,F-,Cl-,Cr6 ,NO2-,COD,pH等20项指标,按《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要求,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的单项组分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达到较好级以上者不足9%,而较差和极差级者达90%以上,表明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66.
呼和浩特高空气温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呼和浩特市1957—2012年自地面至高空20hPa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高空气温的季节变化、垂直分布、高空各层温度与地面温度变化的相关关系、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150hPa层为界,其上部和下部的温度变化有着不同的特征,如在该层以下各层上的温度年较差为正值,而其上则为负值;近56a来,对流层下层温度显著增加,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在降低,对流层温度直减率加大。  相似文献   
267.
为进一步明确内蒙古喀喇沁旗地区萤石矿床的成因,为该区下一步萤石矿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在系统总结研究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萤石矿床围岩和萤石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萤石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喀喇沁旗地区萤石矿中萤石的Cu、Pb和Zn含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说明该区萤石矿成矿流体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可能性较小; 萤石矿与赋矿围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且同步,当围岩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时,萤石及围岩与华南黑云母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一致,表明萤石中的稀土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被破坏了的黑云母,说明这类萤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热水流体对围岩的淋滤和萃取。结合研究区北部林西地区萤石矿床H-O、S同位素研究成果,认为喀喇沁旗地区萤石矿属于有大气降水参与的热液脉状充填型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68.
西藏马扎拉金矿区外围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扎拉金矿位于藏南拆离断裂以北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南部隆子逆冲推覆断裂南缘,是扎西康整装勘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在矿区外围30km2范围开展地质测量工作,重新厘定了矿区及外围的地层系统并新发现大量岩浆岩,重塑了矿区及外围的断裂构造格架并初步厘定了构造活动期次,结合地球物理剖面测量、区域地质新近调查研究成果和少量工程验证,初步构建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几何模型并重新确立了矿区及外围在近东西向具有早期逆冲推覆、晚期伸展滑脱的前断坡和反冲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中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方向,对进一步找矿工作的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9.
代杰瑞 《地质与勘探》2013,49(3):534-540
以山东省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获取的烟台市和鲁西南地区土壤中DDTs(滴滴涕)、HCHs(六六六)数据为基础,对比研究了两地区土壤中DDTs和HCHs的残留状况及其含量变化。发现鲁西南地区土壤中DDTs、HCHs检出率明显高于烟台市,但烟台市土壤中DDTs、HCHs平均值分别是鲁西南的9倍和25倍,且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土壤平均值。两地土壤中p,p’-DDE为DDTs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是过去输入的DDTs在氧化环境中的降解产物,但烟台市5.52%的土壤近期仍有少量的DDTs输入,并对土壤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烟台市HCHs的4种异构体中以β-HCH为主,鲁西南α-HCH/γ-HCH值较低,表明HCHs在两地区土壤中残留的时间很长。经初步分析,鲁西南地区土壤中DDTs和HCHs风险较低,但烟台市局部土壤DDTs仍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270.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基本方法,以黄河下游流域山东境内6.4万km2冲积平原区表层土壤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区内进行评估的参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估指标层的权重,进而对区内土地质量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评估。研究发现,由于区内土壤物源的相对单一性,在不同参评指标体系下,大部分评估单元的分等始终趋向一致,其中优良等级土地占全区的80%,两端分等土地往往面积较小且分散。评估分等的意义以反映土壤综合肥力和健康指标的高低为主,由于区内土壤环境质量超标比例极小,分等仅指示土壤环境质量的相对优劣。该评估成果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并为今后区内开展的次级地球化学评估工作提供了基础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