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新生代断裂特征与圈闭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构造特征研究,将新生代盆地划分为初始裂陷、伸展断陷、挤压拗陷3个演化阶段。新生代构造以张性断裂为主,兼具走滑和反转特征,其中,沙四、沙三期为伸展断裂系统,沙一、沙二至东营期为走滑断裂系统,馆陶期为挤压断裂系统。沙箱模拟实验证明,挤压反转构造受断层下盘施力方式控制,与基底走滑作用有关,伸展断裂控制的断鼻状构造和挤压背斜构造是高升斜坡带和牛心坨隆起带上较为有利的目标优选类型。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该区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开展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能为深入探讨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依据。3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93.39Ma-108.48Ma)证明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略晚于其南侧同一构造带上的杜尔基地区侵入岩年龄(100.15Ma-120.29Ma),符合太行山-大兴安岭早白垩世侵入岩时代自南向北由老变新的演化趋势。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于碱性系列,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钙、镁、铁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为(77.96-241.29)μg/g,平均值为158.92μg/g,与杜尔基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46.85μg/g)及华北克拉通内碱性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63.32μg/g)都非常接近。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右倾,因Eu负异常而呈“V”型形态,与太行山一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典型岩体的稀土配分型式极为相似。侵入岩的成因类型为A-型,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据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特征 ,结合生物化石鉴定和同位素测年结果 ,红柳河地区海西期物质建造由红柳河群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组成 ,主期变形形成主干褶皱———红柳河向斜及伴生构造 ,变形机制为纵弯褶皱作用兼具一定压扁特点 ,总挤压收缩率达 40 %~ 70 % ,反映了造山后强烈陆内收缩变形特点。构造演化时限为 35 6~ 2 5 6Ma。  相似文献   
14.
地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综合研究证明,红柳河地区蛇绿混杂岩同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和弧后火山-沉积岩系组成,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不同于典型大洋中脊,岛弧及板内玄武岩,并暗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向洋中脊过渡的构造环境,铀-铅同位素测年结果证明其侵位于早志留世,混杂时代早于晚泥盆地,上述成果表明中天山结晶基底与塔里木大陆之间在早志留世曾闰开形成红柳河小洋盆,于晚泥盆世之前发生碰撞混杂形成次级缝合带。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西准噶尔玛依拉山-萨雷诺海蛇绿岩为重点进行讨论.该区出露的火成岩种类较多,表现出构造混杂特点.变质橄榄岩是具有一定亏损程度的地幔残体,LREE的富集主要是后期蚀变的结果.玄武岩的稀土分布型式是平坦型的或LREE略亏损型的.与MORB相比,REE的总量较高,高Fe和Ti,Mg值低,是一种演化的岩石,与东太平洋中隆地高Fe和Ti的铁质拉斑玄武岩成分相当,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MORB,可能形成于小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16.
长昌-鹤山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四坳陷NE-SW走向的凹陷,是珠江口盆地继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突破之后的又一个深水战略性勘探区块,目前无钻井,属于勘探新区,因此基础地质研究尤为重要。通过断层解释和地层厚度分析,认为文昌组和恩平组分别对应早期强裂陷阶段和晚期弱裂陷阶段,并识别多种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区二维地震资料追踪闭合,将长昌-鹤山凹陷文昌组-恩平组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格架内,根据地震相特征结合经典的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关系,重建了研究区沉积充填演化过程。通过平面断层组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两个级别(Ⅰ级和Ⅱ级)、六种类型(同向未叠覆型、同向叠覆型、同向平行型、同向共线型、对向叠覆型和背向叠覆型)构造变换带。断陷活动的强弱控制着层序和沉积体系的发育,构造变换带、坡折带类型控制着砂体的分布与规模。针对研究区是深水勘探新区,可通过该思路从构造与沉积耦合度高的区域进行有利区带的预测,为低勘探程度深水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变形历史与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冲断构造带具有NE分带、EW分段的构造变形特征。龙门山构造带中段逆冲推覆带是以出露彭灌杂岩及其前缘发育飞来峰为典型特征,变形以倾向北西的紧闭倒转-同斜褶皱为主;推覆-滑覆带变形强烈,发育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层及相关的褶皱,及一系列由泥盆系至下三叠统碳酸盐岩构成的飞来峰,地腹发育厚皮构造,以叠瓦冲断构造为主;而前陆坳陷变形较弱,地表主要为SE倾伏的单斜,地腹则发育断层相关褶皱。通过构造物理模拟认为:1)龙门山中段构造变形受力边界主应力与断裂走向间的锐夹角为70°;2)变形样式总体为双滑脱层所控制的分层滑脱垂向叠加构造组合;3)构造变形过程具有3个阶段,早期须家河组沉积之后产生的滑脱断层垂向叠加,中期在遂宁组沉积期间和晚期在蓬莱镇组沉积期间及其后,发生滑脱断层垂向叠加,且控制沉积。  相似文献   
18.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叠系不同组段顶面构造图分析和主干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具有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特征。该构造带走向上可划分为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等4排北东东向雁列式滑脱褶皱带,与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背斜构造带近直交;垂向上以雷口坡组内膏盐层为界分上、下两个构造层,上部构造层发育滑脱断层及其相关的褶皱构造,下部构造层产状平缓,断层、褶皱构造不发育。多组平面、剖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孝泉—丰谷北东东向滑脱褶皱带可能是在龙门山褶皱隆升产生的北西向挤压应力和秦巴山系褶皱隆升产生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构造带可能是在北西方向的应力单独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雷口坡组内膏盐层在空间上不均衡分布是产生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的主控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双层滑脱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设计了3类砂箱模型,对滑脱层材料、滑脱层厚度、滑脱层黏度、上覆砂层厚度、受力边界条件等主控因素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滑脱层材料产生的变形样式不同。以微玻璃珠组成的滑脱层主要产生前展型逆冲叠瓦式断裂构造,下部滑脱层起主控滑脱作用,上部滑脱层厚度、滑脱层之上砂层厚度越大越容易形成滑脱断层;挤压方向与受力边界间的夹角较大时,上部滑脱层容易先形成滑脱断层,其推覆体前缘水平位移较快。以不同黏度硅胶组成的滑脱层产生不同的分层滑脱构造变形样式,当下部滑脱层硅胶黏度为500~1 000Pa.s时,形成分层滑脱前展型叠瓦式构造;当硅胶黏度为2 000~2 500Pa.s时,靠近挤压端先形成背冲构造,然后在上部滑脱层形成叠瓦式构造,在下部滑脱层形成对冲三角带构造、冲起背斜构造。地震和钻井资料显示,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霍尔果斯—安集海褶皱冲断带具有双层滑脱变形特征;模拟结果认为,斜向受力边界、侏罗纪煤层以及古近纪泥岩层的分层滑脱作用是控制变形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吉林龙岗火山是我国近代仍有喷发活动的火山区之一 ,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喷发活动 ,确定每次喷发的具体时代对评价和预测火山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椅子山和吊水湖两地采集的碱性玄武岩样品 ,被磁选分离后 ,通过铀系组分法测定 ,获得的年龄分别为距今 71± 9ka,10 6± 13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