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5篇 |
免费 | 241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4篇 |
大气科学 | 224篇 |
地球物理 | 216篇 |
地质学 | 634篇 |
海洋学 | 265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54篇 |
自然地理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氮元素输移过程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60
以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最有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模拟天然大暴雨,通过3次重复实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随暴雨径流及径流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估算氮素在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的损失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氮素的流失速率和流失量随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流失量桑林最大,水田最小。水相不同形态的氮素流失量亦有所不同,悬浮颗粒态氮占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70 %~90 %,水相溶解态氮的流失量以松林为最高,竹林、桑林和水田接近而且较低,不同类型的水相溶解态氮也随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各土地类型单位面积、表层10 cm土壤氮素流失高达4.66~9.40 g·m-2,其中随径流沉积物相迁移的氮素占绝大部分(90 % 以上)。估算出的各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流失速率,地表径流水相为2.68~14.48 mg·m-2·min-1,径流沉积物相高达100.01~172.67 mg·m-2·min-1。 相似文献
82.
北羌塘地区北缘上三叠统若拉岗日岩群分布于北羌塘陆块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之间的若拉岗日冲断带,以砂泥质复理石、中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及大理岩组合为特征,夹晚二叠世灰岩岩片及蛇绿岩残块。岩石低-中级变质,构造变形强烈,顶底均被断层切割断失,为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体。若拉岗日岩群中基性火山岩具有洋岛和岛弧型成因,它是金沙江洋盆在晚三叠世向南俯冲,而在其南缘形成的岛弧带沉积。在若拉岗日岩群采获大量上三叠统常见的孢粉、腕足、双壳类生物化石,其玄武岩年龄值为201±4Ma (Ar-Ar法),时代属诺利期。 相似文献
83.
84.
真三轴条件下Q2黄土的破坏模式与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西安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真三轴试验仪,对不同含水率Q2黄土在不同b值、不同固结围压条件下进行了真三轴试验研究,分析了真三轴试样破坏方式、中主应力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以及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结果表明,Q2黄土真三轴试样破坏方式主要有侧胀破坏、锥形破坏、梯形破坏、六边形破坏;不同b值应力路经条件下黏聚力与三轴压缩条件下黏聚力的比值在0.9~1.9之间,内摩擦角比值在0.7~1.5之间。土的结构性和土体破坏方式对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的形状影响较大,固结围压对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的大小影响较大;原状Q2黄土在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形状主要呈现梨形和轴对称六边形;随着结构性由强到弱,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形状由梨形向轴对称六边形变化。 相似文献
85.
86.
兰州皋兰山黄土滑坡特征及灾度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皋兰山滑坡是西北地区非常典型的黄土滑坡,由3个次级滑坡构成,形成条件可概括为:新构造作用促使皋兰山强烈隆起,形成高达200~300m以上陡峻的自然斜坡,平均坡度在33.7°,临空条件好;构成斜坡的基岩为泥岩,其上覆盖很厚的黄土层,泥岩表面风化、破碎严重,不透水,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渗入,在黄土与泥岩的接触面构成抗剪强度低值带;在地下水对下部软弱层侵润作用下,其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地震是促使滑坡产生的突发因素;同时,由于斜坡前缘建房开挖边坡及公园建设加载和绿化灌溉等,导致坡体稳定性明显降低,出现失稳破坏。通过野外勘查和位移监测及稳定性计算表明:目前滑坡总体上处于稳定状态,局部滑坡体复活变形迹象渐趋明显,其中变形最严重的是位于斜坡中下部并紧邻市区的Ⅰ3滑坡、Ⅰ4滑坡和Ⅲ滑坡。文章还对滑坡潜在损失进行了初步评估,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87.
88.
89.
为描述采动煤岩渗透率演化过程,引入强度退化指数,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建立了考虑围压影响的煤岩应变软化力学本构模型。给出了体积应变和渗透率的关系方程,结合应变软化模型建立了采动煤岩渗透率演化模型,并在FLAC下予以实现。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围压下圆柱岩样的峰后应变软化力学行为和某煤矿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煤岩的渗透率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围压对煤岩峰后应变软化行为的影响;(2)随着工作面推进,越来越多的煤岩单元破坏,渗透率也不断增长,逐渐成为瓦斯等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3)模型能再现采动煤岩渗透率演化的动态过程,从而为煤与瓦斯共采、煤层瓦斯抽放和瓦斯灾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0.
北黄海沉积物——水界面反硝化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近海氮的循环机制,采用乙炔抑制法和现场静态箱法对北黄海夏季局部海域的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该海域反硝化速率在2.5~5.8μmol/m2.h之间,平均4.85μmol/m2.h。影响其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溶解氧,其次是温度。北黄海的反硝化速率低于珠江口和长江口海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