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4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2009~2011???GPS?????????????λ???????о??????????????????????????????????????????乹???????????????????????????????壬?????????????????????????????????89.37°??27.91°??-2.56°/Ma???? ??89.02°??28.94°??-2.87°/Ma???? ??85.03°??27.98°??-0.93°/Ma??????3????????????????????????????????????????????????4.5 mm/a??????2.2 mm/a????????????????????????????ε???????????6.75±0.9 mm/a?????ε??????????4.72±0.8 mm/a????????????о???????????????????????????????????????????????10 km??С???????????????  相似文献   
52.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部分区域地表垂直形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开展的2013~2015年7期二等水准测量获得的高差数据,对由于地表气井压力变化影响而发生的地下储气库地表垂直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区的地表变形除了构造成因引起的盆地下沉以外,其他主要形变成因来源有2个方面:一个是呼图壁地区的地下水超采影响着该地区的地表垂直变化;另一个是储气库集采气期间井口压力变化影响下的地表沉降,根据计算,储气库每MPa气井压力变化影响到的地表变化约为0.625~1.125mm。  相似文献   
53.
利用新疆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地表盖层由13个点位组成的形变监测网的前5期GPS观测资料,研究地下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地表盖层的变形响应。通过获取地下储气库运行过程中地表盖层形变的三维时间序列,并结合井口压力数据,区分地下储气库在不同过程中的变形信号。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盖层在储气库注采过程中水平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呼吸效应”,储气库每MPa气井压力变化在注、采周期内对地表变形造成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分别达到1.02、1.24mm,垂直方向分别达到-1.11、0.86mm。  相似文献   
54.
????“??????”2009??2011??????GPS?????????????????????296????????????????????????????????????μ?????????????η??????????????????????????????????????1?????????????????????б??????????????????????ο?????????????????????2????????????????????P????????????????????????????????????????????????????3?????????????????????????λ???????????????丽???????????????????????κ??????????????????????????????????????????  相似文献   
55.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陆态网络)的GNSS连续站资料,分析GNSS流动站观测的精度与可靠性,研究时间跨度、观测周期以及观测时长对速率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跨度对流动站速率精度的影响显著,观测时间越长,流动站速率越接近连续站。按照陆态网络目前每2 a观测1期的模式,当时间跨度达到16 a时,流动站与连续站速率差异的标准差在水平方向约为0.1 mm/a,垂直方向约为0.3 mm/a。不同观测时长对流动站水平速率差异的影响基本小于0.15 mm/a,垂直方向小于0.45 mm/a。当观测时长大于或等于3 d时,在水平方向的速率差异的标准差小于0.1 mm/a。在时间跨度、观测时长一定时,观测周期越短,流动观测站结果越接近连续观测站结果。  相似文献   
56.
GPS在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监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科学工程项目产出的GPS观测资料为基础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连续变形算法对资料进一步做了形变计算 ,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大陆地块及其边界带运动与形变进行了分析。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序列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解变换 ,分析了部分震例 ,探讨了GPS连续观测序列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中国大陆GPS基准站的时间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年3月至2002年3月期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25个GPS基准站与周边国家IGS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并对提高GPS基准站的观测精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GPS基准站的时间序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高程分量的周期性最为明显,GPS点位高程时间序列拟舍曲线的波峰和波谷出现的时间表现为区域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58.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S7.4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巴颜喀拉块体,这是近20多年来在巴颜喀拉块体周边发生8次M≥7级强震后,块体内部的一次强震,也是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因此该地震的成因及周边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值得重点关注.本文利用震后及时获取的39个近场流动GNSS观测,联合61个GNSS连续观测、Sentinel-1和ALOS-2 InSAR观测获取了本次地震精细的同震形变场,以此为约束,基于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反演了发震断层的滑动分布,并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GNSS水平同震形变十分显著,断层南北两侧的GNSS点位,最大水平形变分别达0.7 m和-1.2 m,距震中200 km的测点仍有1 cm左右的同震形变.Sentinel-1和ALOS-2的升降轨InSAR同震形变场显示此次地震造成了约160 km长的地表破裂,最大视线向形变分别达0.9 m和1.2 m.同震滑动分布模型显示,发震断层由主段和次段组成,长度分别为170 km和20 km,主段倾向北,倾角85°,平均滑动角为-4.36°,表明玛多地震是一次典型的走滑型地震.次段倾向南,倾角68°,平均滑动角为-11.84°.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0~15 km深度范围,最大滑动量为4.4 m,对应深度6.97 km.反演给出的矩震量为1.61×1020N·m,对应矩震级MW7.4.主发震断层上存在4个凹凸体,玛多地震是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结合余震精定位、野外调查及地质资料,我们认为主发震断裂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东部的次级破裂与主破裂机制不同.同震库仑应力结果显示,东昆仑断裂玛沁段应力有所增加(>0.01 MPa),处于应力加载状态,未来发生强震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59.
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断裂分布复杂,地震活动活跃,1654年以来,该地区孕育了至少9次M6.5地震.2017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M_W 6.5地震与历史强震活动的关联性,以及九寨沟震后周边区域未来地震趋势如何,均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历史地震资料和岩石圈黏弹性分层介质模型,我们计算了1654年以来研究区历史地震序列同震、震后效应对九寨沟地震的影响,获取了九寨沟地震震源处应力状态的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历史地震活动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影响.结果显示1654—2008年历史地震序列同震及震后效应使2017年九寨沟地震震源位置应力升高.基于不同的有效摩擦系数取值的计算结果显示:九寨沟地震震源位置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量为正且超过0.01 MPa.当有效摩擦系数取值为0.4时,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量为0.2009 MPa.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受到历史地震同震及震后效应所导致累积库仑应力变化的促进作用.1654年天水M 8.0地震和1879年武都南M 8.0地震的同震及震后效应所导致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量超过九寨沟震源处应力累积量的50%,这两次M 8.0地震在九寨沟地震震中应力演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1654—2017年历史强震活动使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塔藏断裂马家磨段和岷江断裂松潘—叠溪段应力明显上升.以上三处断层段均存在第四纪活动性,且近期均未有强震活动,历史强震活动提升了这些区域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历史地震使塔藏断裂西段、虎牙断裂北段、岷江断裂北段应力卸载,降低了这些区域未来的地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0.
断层活动的最优化定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讨论了断层活动引起的变形场及一般性反演方法。对Powell最优化改进方法作了再改进。再改进的方法对解决多种复杂观测模型的最优化问题提供了可能,并可提高收敛速度。利用1995和1996年GPS观测和相应的倾斜观测对华北地区断层活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检测出在张北震源区附近有一与张渤带走向接近的断层活动,给出了活动断层的分布及与张北地震震中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定量方法对圈定减灾区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