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820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美国西伊利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所创立的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escantia MCN Test),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很有效。该技术用减数分裂中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作为攻击对象,以形成四分体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观测指标。这是由于处于减数分裂早前期的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对诱变因子比较敏感,它的染色体断片在形成四分体时期中成为微核。从微核的数量可以推测染色体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2.
23.
龙小志  王珍岩 《海洋与湖沼》2022,53(6):1322-1337
台风作为事件性的强动力因素,其对河口海域沉积环境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开展典型台风事件对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分布的影响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长江径流挟带陆源物质向东海陆架扩散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年09号台风"灿鸿"过境前后长江口外海域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台风前后长江口外水体结构和悬浮体粒度分布变化,结合同期环境观测数据与开源数据,阐明台风对河口外海域悬浮体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中细颗粒组分(≤ 128μm)主要为无机矿物颗粒,而粗颗粒组分(>128μm)主要是生源有机颗粒。生源有机粗颗粒主要分布于中上层水体,而无机细颗粒主要分布于底层水体,使得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平均粒径分布呈双层结构。台风前后悬浮体粒度分布变化反映了台风对长江口外海域物理和生物过程的双重影响,其中物理过程主要影响无机细颗粒分布变化,生物过程主要影响有机粗颗粒。台风期间强烈的偏北风使得长江冲淡水在口门外海域由东北输运转为往东输运,与长江冲淡水输运方向一致的表层无机细颗粒在台风后输运方向同样往东。另外,台风作用在河口区产生的下降流将12250-4站位底部再悬浮的泥质沉积物向东搬运至12300-4站,导致12300-4站底层悬浮体浓度增加、粒度变细。台风过境还造成长江口外海域初级生产力提高,而浮游植物生长对悬浮体中有机粗颗粒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使得口门外海域上层水体中有机粗颗粒体积浓度升高。长江口外海域由于台风过境导致悬浮体中无机细颗粒和生源有机颗粒含量均增加,使得其平均粒径整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4.
美国产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的微核(MCN)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已是熟知的有效手段,山东紫露草即毛萼紫露草(Tradescantia reflexa)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如何,未见报道。本实验的目的在探测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5.
生物气CO_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历史中,CO2/H2还原产甲烷作用对生物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主要为CO2/H2还原型生物气。笔者以CO2/H2还原生气理论为指导,进行不同初始碳同位素值和不同赋存状态碳源的生物模拟实验,研究CO2/H2还原产气过程中发生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δ13CH4值与底物的δ13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反应母质过量的情况下,碳源的赋存状态可以影响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以游离形式CO2还原产生的甲烷δ13C值,相对于以HCO3-、CO23-离子形式产生的甲烷δ13C值轻。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田实例分析,探讨了该区生物气的主要底物CO2的来源及赋存状态,对评价盆地生物气资源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介绍兴农网的信息流程、互联网的系统结构,分析构建Internet的软件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及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27.
龙国华 《广西地质》2002,15(1):65-68,77
有色地勘企业进行国有控股的公司制改造,涉及到资产和负债结构问题的认识。文章结合改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资产评估和负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28.
DSQ型水管倾斜仪是“九五”期间推出的数字化地震前兆仪器,本文介绍了一些如何调整换能器的电压灵敏度及调整中的技巧。  相似文献   
29.
用ANSYS模拟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本文以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为基础,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有限元计算建模的一些问题作了研究,主要包括柔性土容器的模拟、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选用、土体与结构交界面上的状态非线性模型、网格划分、重力的考虑、结构中钢筋的处理以及对称性的应用等。文中给出了利用上述建模方法对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计算的一些加速度时程结果,并与试验结果相对照,吻合较好。通过计算分析,验证了简化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土屋-延东斑岩型铜(钼)矿床多源信息找矿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东天山铜镍成矿带内的矿产勘查效益,文章综合了区域成矿环境、矿床特征、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等成矿信息,尝试建立了土屋—延东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多源信息找矿模型。认为成矿带内铜矿资源远景良好,必将成为我国又一个铜矿资源潜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