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扬子晚二叠世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秋  李双应  孔为伦  王松 《地质科学》2011,46(2):336-349
通过剖面实测、岩相及沉积相分析,中扬子区晚二叠世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开阔台地沉积、陆棚沉积及盆地沉积,吴家坪期以浅海相沉积为主,深水盆地范围较小,长兴期发育台地相及盆地相,深水盆地范围变大,研究区晚二叠世的沉积主要受南秦岭海活动控制和盆地演化影响,沉积分异在晚二叠世较发育.古地理演化表明,吴家坪期中扬子北缘为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12.
中上扬子北缘二叠纪碎屑岩组分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上扬子北缘二叠纪碎屑岩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的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上部大陆壳,沉积旋回不高,大部分样品来自基性岩和长英质火山源区.主元素受到风化作用和沉积后作用的影响,对区分构造环境意义不大;几种非迁移性微量元素,如Cr、Co、Th、Sc、La和Zr,较主元素有区分构造环境意义.本次研究的碎...  相似文献   
13.
湖北秭归兴滩二叠系沉积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秭归兴滩地区,地层出露良好,特征明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剖面实测,运用沉积相分析,结合微相及古生物学研究,对湖北秭归兴滩地区的二叠系进行了岩相及沉积划分,对沉积演化做了初步研究。岩相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上二叠统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等组成。沉积相分析表明,中-上二叠统主要为碳酸盐斜坡、台地沉积,其次为滨岸和盆地沉积。中二叠世发育两个海进-海退旋回,分别为栖霞期和茅口期,晚二叠世吴家坪期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总体为2个半旋回。  相似文献   
14.
湖北长阳资丘二叠纪沉积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秋 《江苏地质》2016,40(1):7-14
湖北长阳资丘二叠系剖面地层出露良好,特征明显,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微相分析表明,二叠系岩相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钙质页岩等组成。根据岩相、古生物化石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研究区二叠系主要为碳酸盐斜坡、台地和盆地沉积。其中,中二叠世发育碳酸盐斜坡沉积和盆地沉积,晚二叠世发育斜坡沉积、碳酸盐台地和盆地沉积。沉积演化表明,该区二叠纪发生了2次海进—海退旋回:第一次海侵发生在栖霞期,茅口期末结束;第二次始于吴家坪初期,持续到长兴末期。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Zoophycos,形态及沉积构造研究表明此遗迹化石产生于浪基面以下较深水的碳酸盐岩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万秋  杜建国 《西北地质》2015,(2):205-215
从铜陵地区成矿的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出发,笔者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铜陵矿集区的深部成矿作用与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构造分析显示铜陵地区盖层具有多期多个变形系统,以上褶下断为主,志留系以下的地层变形性质可能已经改变;岩浆作用显示含矿岩体以同熔型花岗岩类为主,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特征,与铜金矿关系密切的岩石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成铁、硫的火山-侵入体主要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岩浆岩空间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岩浆热液的运移深部以中尺度渗流为主,浅部以"岩脉"式上侵,成矿岩体与围岩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通过对矿床的分布、类型及成矿规律的总结,结合成矿预测理论,对研究区的成矿部位、类型及地段进行了预测,对铜陵地区深部找矿的方向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前人在铜陵矿集区获得的大量高精度同位素定年数据,本文补充测定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棋子坑、瑶山、荷花塘等11个小型侵入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年龄分布在147~131 Ma之间。通过对区内成岩-成矿时代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区为一燕山期陆内"瞬时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的大型矿集区。区内燕山期成矿岩体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类、石英(二长)闪长岩类和辉石(二长)闪长岩类等3类中酸性侵入岩,其成岩时代主要集中在152~130Ma之间,其中,花岗闪长岩集中在148~137 Ma、石英(二长)闪长岩在152~130 Ma、辉石(二长)闪长岩在150~134 Ma,区内主要矿床中获得的辉钼矿Re-Os成矿年龄分布在141~137Ma,成岩与成矿时代相差约10Ma以内,且成矿年龄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特征,区内相邻矿田成矿时代相差2Ma左右。铜陵矿集区在141~137 Ma的短时限内三次幕式大规模成矿作用为全球陆内岩浆成矿作用中所罕见。  相似文献   
18.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资源类型, 高氧逸度岩浆是公认的评价斑岩成矿的有效指标。硫在成矿岩浆中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 在矿石中则以硫化物为主。什么触发了高氧化性成矿岩浆热液的还原与成矿?这是关系斑岩铜矿形成机制和高效评价的重大科学谜题。前人关注的焦点是成矿母岩浆的起源与演化, 还原性围岩在成矿中作用长期被忽视。还原性围岩主要有两种: 富碳质围岩和富亚铁围岩。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以甲玛、德兴、普朗等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为例, 研究了斑岩铜矿的空间分布与含碳质围岩之间的关系, 发现斑岩铜矿围岩中普遍发育黑色含碳质地层, 并在成矿过程中普遍发生褪色蚀变; 发现蚀变围岩和矿床中方解石和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的δ13CV-PDB值普遍较低, 与沉积碳酸盐围岩的值显著不同。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含碳质围岩中甲烷等还原性气体组分的加入可能是引发斑岩成矿系统氧化-还原转换和矿质沉淀的关键。CH4沿构造裂隙扩散进入斑岩成矿系统, 无需成矿斑岩与围岩直接接触即可将成矿溶液中SO2– 4还原, 解决了困扰矿床学家多年的一道难题。围岩中碳质含量高, 产生的甲烷数量大, 可将成矿热液中SO2– 4在斑岩体内全部还原, 形成金属硫化物沉淀, 则矿体主要产在斑岩体之内; 围岩中碳质含量低, 产生的甲烷数量不足, 则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含碳质围岩中还原组分即可在岩浆阶段加入, 也可在热液阶段加入。在岩浆阶段加入将造成岩浆还原, 形成“还原型斑岩”, 易导致成矿物质分散, 不利于形成大矿富矿; 在热液阶段加入, 对成矿更有利。“高氧化性斑岩+还原性富碳质地层/富铁火山岩”是高效评价斑岩成矿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湖南慈利江垭中-上二叠统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松  李双应  万秋  田辉  苗俊红 《地质科学》2011,46(2):364-375
湖南慈利江垭剖面中 上二叠统自下而上可以分为栖霞组、茅口组、吴家坪组和大隆组,总厚度为4617 m。该剖面岩以石灰岩为主,含少量的硅岩、泥岩、页岩和白云岩。石灰岩进一步分为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以及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砾屑灰岩主要分布于栖霞组及茅口组中,为斜坡沉积作用的产物。白云岩主要为同生和准同生白云岩,为局限台地环境的产物。根据岩性、微相分析,可划分出滨岸、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及盆地6种沉积环境。沉积演化表明,研究区二叠纪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海侵,主要发生于栖霞期早期—茅口期晚期以及吴家坪期早期—长兴期晚期。值得指出的是,栖霞组及茅口组中斜坡沉积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研究区中二叠世古地理分布、演化及斜坡的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家湾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内桐柏-桐城与郯城-庐江两大断裂的交汇处,岩体呈岩株状侵入新元古界老变质岩层中。本文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和ICP-MS法测定了岩体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表明岩体具SiO2和Al2O3较高、富碱、过铝质、Mg#小等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富集,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Y、Th、Nb、Hf、U富集,Ta、P、Ti亏损;岩体整体亏损HFSE,富集LILE;LaN/YbN与LREEs/HREEs值均较大,具较弱的δCe负异常,显示该岩体为过铝质A型花岗。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徐家湾二长花岗岩侵位年龄在128.0±0.9~129.6±1.4 Ma之间,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认为徐家湾二长花岗岩体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形成岩体的岩浆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