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藏南伸展拆离系聂拉木-带构造抬升的热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构造填图的基础上,采集藏南伸展拆离系(STDS)断层面及断层下盘的糜棱岩及花岗岩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糜棱岩中白云母单矿物Ar-Ar坪年龄为15.6 Ma,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得到9~11.7 Ma,MDD模式处理获得12 Ma以来的抬升速率为53℃/Ma.热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体北侧地区在伸展作用形成后发生了快速的抬升. 相似文献
43.
根据地层的抬升剥蚀(或沉降沉积)与古地温降低(或升高)之间的关系,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的方法和其他地质资料,精确地确定了松辽盆地新生代的不整合和依安组、大安组、泰康组等地层沉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松辽盆地新生代存在3次抬升和3次沉降:65.50~53.49 Ma盆地降温、抬升,产生依安组和白垩系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53.49~40.31 Ma盆地升温、沉降,依安组沉积;40.31~36.18 Ma盆地降温、抬升剥蚀,产生大安组和依安组之间的不整合面;36.18~5.83 Ma盆地升温、持续沉降,大安组沉积;5.83~1.79 Ma盆地降温、抬升剥蚀,产生泰康组与大安组之间的不整合面;1.79~?Ma盆地沉降,泰康组沉积。确定了依安组是始新统早、中期的地层,起止年龄为53.49~40.31 Ma;大安组是始新统末期-中新统的地层,起止年龄为36.18~5.83 Ma;泰康组是更新统的地层,开始年龄为1.79 Ma。 相似文献
44.
川南马边地区新生代抬升过程的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川南马边地区断裂分布带的磷灰石进行分析,取得了测试样品的表观年龄.并且运用AFTSolve程序对数据进行了热历史模拟,获得了样品的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马边地区在距今25Ma以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直到距今3Ma.与青藏高原内部及其他边缘地区相比,研究区在距今25~3Ma的阶段中对青藏高原的多次快速隆升没有明显响应.马边地区的利店断裂上最晚一次与断裂活动相关的热事件(8Ma左右)晚于位于它西侧的峨边断裂(18~15Ma),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边地区断裂活动在空间上由西向东迁移的演化特征.该区最晚一次大规模的构造抬升事件发生在大约距今3Ma左右至今.与鲜水河断裂带相比,马边地区更靠近东侧,快速冷却的时间也晚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3.6~3.46Ma),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和分步向外扩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45.
东天山地区金属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黄钾铁矾的测年结果显示,红山铜金矿样品08XJ-20的K-Ar年龄为11Ma,延东铜矿、沙泉子铜矿、梅岭铜金矿及马头滩金矿样品的K-Ar年龄都在56~66Ma之间,个别样品如梅岭铜金矿和图拉尔根铜镍矿样品的K-Ar年龄分别为114Ma和194Ma。其中红山铜金矿样品08XJ-20没有其它的含钾且年龄较老的风化残留矿物成分(主要是伊利石、微斜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的影响,其年龄值11Ma是东天山氧化带表生矿物黄钾铁矾的形成年龄,代表了东天山地区气候向极端干旱转变的时间。这与亚洲大陆西北季风加强,黄土大面积沉积以及青藏高原在垂向上强烈隆升和在横向上向北、东北方向扩展的时间基本一致,从而支持了青藏高原在约8MaBP强烈隆升了约1~2km,并向周边扩展,同时引起大气环流改变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6.
对采自华山岩体不同高度的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 ,所得结果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 :(1)华山岩体抬升至少始于渐新世或始新世 ;(2 )华山主峰及北峰间可能发育一条对应于华山山前断裂的次级正断层 ,断距约 340m ;(3)据华山北峰样品研究 ,其各时段的平均抬升速率依次为2 9 2 6~ 2 5 0 5Ma ,V =0 183mm/a ;2 5 0 5~ 2 3 2 7Ma ,V =0 152mm/a ;2 3 2 7~ 2 0 59Ma ,V =0 0 19mm/a 相似文献
47.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以同位素封闭温度理论(Dondson,1973)为依据,以沉积地层中年龄未发生重置的碎屑颗粒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其沉积源区剥露特征及热淀化历史的一种年代学方法。最近20年来,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地质学研究中。在国内,碎屑颗粒热年代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否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地质学研究呢?通过对临夏盆地详细地研究,获得了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传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和生长地层的数据。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数据表明,构造活动发生在约8Ma B P,这次构造活动使积石山开始隆升,使临夏盆地和循化盆地解体(郑德文等,2003)。来自积石山的传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结果和临夏盆地、循化盆地的生长地层研究结果都表明临夏盆地西部的积石山于约8Ma B P开始隆升。这表明碎屑颗粒热年代学可以成功揭示构造活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8.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时序——临夏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记录了青藏高原隆生过程中的大量构造事件和气候事件。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出临夏盆地记录的2次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分别为约14MaBP和约5.4~8.0MaBP。其中,约14MaBP的快速剥露事件可能反映青藏高原北部由于岩石圈对流减薄而发生的地壳增厚、高原隆升事件;约8.0~5.4MaBP的构造活动可能与高原隆升到相当高度后,由于维持其巨大高度和继续调节南北会聚的需要,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向东向北扩展有关,而控制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活动地块构造格架可能于约8.0~5.4MaBP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49.
50.
秦岭造山带中段中新生代构造抬升的热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造山带中段沙沟街韧性剪切南北两侧岩体的Ar Ar、MDD模式计算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量结果表明 ,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期间南北两侧表现出不同的冷却过程 ,北侧在 140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 ,而南侧除 30 0~ 2 0 0Ma期间发生过快速冷却外 ,在 130~ 90Ma期间发生过快速冷却。反映了秦岭造山带碰撞之后陆内造山的不一致性 ,这与区内的构造作用过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