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433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390篇
地质学   978篇
海洋学   252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3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一、引言桑树是多年性温带和亚热带木本植物,在一年中生长期和休眠期交替进行。研究表明,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早在八十年代初,我省桐乡县气象站率先开展为蚕桑生产的气象服务;之后,湖州、嘉兴等地也相继进行了蚕桑气象的试验研究。为了进一步摸索桑叶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我们在国家气象局的支持下,开展了春桑叶生长气象动态监测试验研究,在浙北蚕桑主产区选择三个试验点布置了统一的田间观测试验,取得了在一个区域内春桑叶生长的动态监测资料。通过分析春桑叶新梢生长量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开展蚕桑气象服务,进行桑叶生长量的气象预测提供实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2.
沂沭活断层分段特征及地震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一冲 《地震》1993,(1):45-48
沂沭活断层以莒南—汤头一线为界可分成南北两大段。其中,北段以蠕滑为主,南段则表现为强烈的粘滑错动。另外,在南段内还存在着一个次一级的段落。文中详细分析了各段的断层滑动方式及地震活动的特点,并对沂沭断裂带今后的地震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3.
苏怡之  张家声 《地震》1993,(6):42-47
本文分析了临汾盆地现代地震在时序分布上的阶段性,平面分布上的丛集性,及其震源三维分布与分布地深部构造的关系,指出盆地北部的临汾-洪洞凹陷为该区未来若干年内的主要发震区,而20-30km深度则是主要发震层次。  相似文献   
144.
145.
以1982—1985年实施的中层大气研究计划(MAP)为契机,一改过去的情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层大气的存在对于了解上下大气圈是不可缺少的。大型雷达(指中层、平流层、对流层探测雷达)在前些时候已成为中层大气运动观测的主要手段。近几年,用大型雷达进行的高层大气观测,在科研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不过,它的能力和界限还未必被人充分了解。  相似文献   
146.
1.引言云对地球的辐射收支起着支配的作用.即云可以使入射到地球的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减少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反射率效应),还可以通过吸收和射出地球(红外)辐射,使地表及云层下的大气保温(温室效应).云的辐射效应由这两种效应的平衡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7.
在一般区域上使用曲面拟合的方法进行客观分析时,所得的客观分析场具有良好的低通滤波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使用曲面拟合的客观分析方法,其滤波结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中尺度环流系统与实际天气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8.
149.
中国最老陆壳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敦一 《中国地质》1990,(6):29-29,9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