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篇 |
大气科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26篇 |
地质学 | 71篇 |
海洋学 | 21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01.
203.
204.
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湿度对农作物干旱、生态系统保护及能量循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中以天山新疆
段为研究区,利用MODIS地表温度(Ts)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构建Ts-NDVI特征空间,并建立温度
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探究天山新疆段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格局,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和高程对TVDI的
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Ts-NDVI特征空间,其散点符合三角形关系,TVDI与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呈负相关关系,该
地区,除了水体外,永久性冰川雪地土壤湿度最高,沙地最低;高程越高TVDI越小,土壤湿度越高。总体而言,TVDI
应用在天山新疆段可以较好地反映该区域的土壤湿度状况,研究结果可为天山新疆段土壤湿度动态监测和水资源
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5.
通过从“和平”号载人深海潜水器上获得岩石物质和泥样、岩芯的分析,证明北大西洋广大区域的岩石物质不同于冰川床的原岩,而是大陆岩,证实了这种岩石同第四纪时期冰山破碎的关系。有关岩芯样中粉砂颗粒的分布及组成的数据证实了同最后一次冰川作用的关系。根据对所有资料的分析,提出深海沉积中划分冰川物质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206.
陇中黄土高原冬季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定西试验基地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获取的地气相互作用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冬季典型天气(晴天、阴天及雪天)和平均状况下的地表辐射能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典型天气间微气象特征有较大差异,但冬季的平均特征与晴天比较接近,云和降雪的扰动影响有限。冬季地表能量平衡以感热输送为主,土壤热通量为辅,且普遍存在不平衡现象。冬季初的2/3时段净辐射及土壤热通量日总量基本为负值,之后的1/3时段为正值,冬季地面加热场为热源。冬季土壤温度在地表及20 cm土壤层存在日变化,30 cm及以下土壤温度日变化很小。冬季地表日平均反射率基本在0.20~0.25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22。 相似文献
207.
层间氧化带精细结构的量化表征对揭示砂岩型铀成矿规律至关重要.利用系列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编图对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结构进行了量化表征,发现该矿床层间氧化带主要由红色砂岩、浅黄色砂岩、灰白色砂岩、灰色含矿砂岩和原生灰色砂岩构成,分别对应于强氧化亚带、弱氧化亚带、微弱氧化亚带、过渡带和还原带.铀矿化与层间氧化带内部结构关系密切:工业铀矿体主要发育在过渡带,微弱氧化亚带矿体连续性相对较差,弱氧化亚带发育零星铀矿化,还原带靠近过渡带一侧发育低品位的零星铀矿化.铀储层内部结构和沉积相对层间氧化带发育具有重要制约作用:辫状河砂体及辫状分流河道砂体是氧化带发育区域;辫状分流河道边部及分流间湾中决口扇砂体是过渡带发育区域. 相似文献
208.
209.
西藏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冰湖变化与溃决特征分析
——以桑旺错和什磨错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年楚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流域内冰川发育较好,冰川融水是地表径流重要的组成部分,冰湖溃决洪水灾害也威胁着下游村镇和城市。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对流域内桑旺错和什磨错两个冰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地野外调查,对冰湖变化和溃决特征展开讨论。结果表明:1987-2018年,桑旺错和什磨错都呈扩张趋势,面积分别增加了0.31 km2(5.56%)和0.954 km2(96.9%),变化率分别为0.054 km2·(10a)-1和0.311 km2·(10a)-1。桑旺错和什磨错侧碛垄、终碛垄为松散堆积物,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桑旺错出水口开阔,出水流畅。什磨错没有出水口,在最内侧终碛垄外有渗流。桑旺错和什磨错后缘冰川冰舌相接,冰舌陡峭,冰舌崩塌可能性较大,同时两湖侧碛垄稳定性较低,也存在崩塌的风险。桑旺错溃决风险较小,什磨错溃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