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4篇
  免费   1042篇
  国内免费   3485篇
测绘学   417篇
大气科学   1662篇
地球物理   2423篇
地质学   5298篇
海洋学   725篇
天文学   319篇
综合类   678篇
自然地理   103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317篇
  1991年   404篇
  1990年   374篇
  1989年   411篇
  1988年   439篇
  1987年   365篇
  1986年   261篇
  1985年   354篇
  1984年   291篇
  1983年   212篇
  1982年   165篇
  1981年   122篇
  1980年   174篇
  1964年   91篇
  1960年   55篇
  1959年   121篇
  1958年   127篇
  1957年   1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在内迪纳拉造山带的蛇绿岩带里,超镁铁质岩石中,普遍发育大量脉状和网状细粒(微晶质—隐晶质)菱镁矿矿体。而在新生代淡水盆地超镁铁质岩石的上部或边部,则覆盖层状菱镁矿矿体和白云岩。南斯拉夫地区几个菱镁矿中碳、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菱镁矿的富集和形成可能与后生和同生的菱镁矿有关。所有的脉状矿体,除一个例外,其余的δ~(13)C_(PDB)值均在—10‰~—15‰之间(例外的Oshve,其平均值为3.1‰),并且每个矿体均有其特征值。所有赋存于沉积岩中的矿体,其δ~(13)C值为—9‰~+5‰之间,彼此仅因矿区的不同而不同。两个网脉状菱镁矿分析的结果,δ~(13)C值从—10.6‰到+4.3‰之间,网脉状菱镁矿的δ~(13)C值仅有一个与相关沉积岩的菱镁矿相符。例外的Oshve脉状矿床,δ~(18)O_(SMOW)值从24‰到36‰与δ~(13)C值(r=0.90,n=42)相关。沉积岩中赋存的一些菱镁矿(Bela stena)和白云岩(Braneshci,Cherenje),沉积相为湖相(推测其温度为20℃),计算其水的δ~(18)O值为—2‰,表明为大气水,此外湖温越低产生的负值越高,推测具有该δ~(18)O值的大气水即为矿化剂,而70℃的沉积温度表明脉状菱镁矿并非与岩墙紧密相关。在超镁铁质岩体顶部2~3km的范围里,三叠纪或古生代沉积岩中δ~(13)C值小于—10‰,这对于其有机物中产生过的脱碳作用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并且产生脱碳反应的温度大于75℃。说明低温脉状菱镁矿物纯度不矛盾。含碳酸盐的大气水,在低温和重力驱动下产生循环对流,与方辉橄榄岩或蛇纹岩相遇后溶解出镁质组分;当CO_2逸出,压力下降时,菱镁矿沉淀,沉积岩中赋存的菱镁矿和网状菱镁矿,高δ~(13)C值说明在接触变质作用期间,可能有大气中的CO_2或碳酸盐溶解加入到热水体系中。对于Oshve脉状矿体,晚期作用尤为明显,使其δ~(18)O和δ~(13)C值分别为19‰和13‰,表明该矿脉与英安岩墙有关。  相似文献   
952.
野外证据及显微构造分析证明了Rouergue地区华力西期地体中有三种构造成因的逆变质成带现象,它们与大规模岩片逆冲作用相关,而且变质作用早于岩片向南的构造就位过程。矿物平衡、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及石榴石—斜长石地质压力计揭示了变质后期、变质同期及变质前期的变形作用导致的三种不同的P-T模式。变质期后的变形作用对逆变质带及相对分带有直接影响,该区变质作用的不连续性是推覆体运移的重要证据。变质周期的逆冲作用导致了与逆冲相关的、剖面上为具有热逆转及正常压力的变质带,明显的压力差异人为地认为是不同的P-T轨迹及不同的抬升速率的产物,在快速上隆(如逆冲层序)时,温度处于峰期而压力最低。变质作用时限可以持续到整个构造事件(除晚期褶皱作用外)结束,此时,同构造期侵入体在推覆接触带内就位,它们对剖面上强烈的温度逆转效应有影响,并且强烈地改变了下伏变质推覆构造单元的等变线分布。  相似文献   
953.
薩卡文曾在1959年合成了铀试剂Ⅲ,并建议用光电比色法测定釷、铀、锆。在著作中提出了于鋯石中不用分离居外元素(包括锆元素)而测定钍的方法。在论文中叙述了在岩石中使钍呈氟化物分出后进行钍的测定。在著作中詳细地阐明了铀试剂Ⅲ与钍的反应操作条件,并提出了用这些试剂以萃取光电比色法测定钍。文章也谈到使钍吸附在阳极上分离后测定少量钍。  相似文献   
954.
在整个地质过程中铀元素的富集条件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根据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常常还不能全面地阐明它们。在对铀矿床进行大量普查及全面研究工作方面开始比其他许多矿产来得晚。但是,由于近10—15年内对铀矿床的异常注意,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这些资料加深和扩大了我们对铀矿床形成条件方面的知识与概念,从而才有可能提出它们在地壳中分布的某些规律性,考虑到受地质发育史和地壳构造单元(褶皴带,地台)  相似文献   
955.
含氢地下水,即氢浓度增高的水(超过36爱曼),系矿水的一种,它可用于矿泉医疗。假如对地下水中氢的底数浓度和异常浓度的形成条件有正确的概念,那么这种水也能作为寻找放射性矿床的普查标志。促成地下水氢的富集的基本因素之一是被地下水冲洗的岩石中镭的绝对含量。但是,目前对岩石中放射性元素分布规律的知识尚很有限。尼柯诺夫认为,近十年来总趋势是:过去采用过的岩石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值是下降,而且接近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平均值。从尼柯諾夫文章中借用的、并经维诺格拉多夫的资料加以补充的表l  相似文献   
956.
无线电波透视法最初用于寻找比围岩导电率高几百倍的緻密矿体。目前苏联已在铜-镍矿床,多金属矿床、黄铁矿床和其它一系列矿区进行过试验,证明有很大成绩,同时也常用它来解决普查任务,在普查中利用电波透视法所发现的新矿体已被钻探证实。当然,铀矿床和其它矿床有很大的区别。铀矿的导电率比其围岩并无显著的增高。在文献中曾发表关于国外使用无线电波透视法勘探铀矿床的资料,但在这些文章中既未提出工作条件,又没有所得结果的说明,所以当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提出关于在铀矿床上应用这种方法的问题时,曾引起了很大的怀  相似文献   
957.
在地质工作中,常常需要不把岩块预先研碎的情况下测定岩块中有益主分的含量。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已制定和成功地采用着一种根据γ辐射强度测定矿块中放射性元素含量的放射性测量方法。对已确定放射性平衡的矿石而言,该方法能提供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958.
一、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循环于矿层中的地下水,一般均具有较大的溶解性能(水中铀含量高者可达n×10~(-2)克/升以上)。而矿体的矿物成分又为决定淋滤铀的矿化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对天然水在矿井中的淋滤溶解作用认识不足,将导致天然矿石和已采矿石堆的严重贫化。所以,研究铀在地下水作用下被淋滤溶解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促使铀矿物发生强烈的淋滤作用和溶解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59.
由于高精度质谱计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及其可靠性的不断增长,使一些地质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新的重大发展。这些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目前已为质谱计的应用提供了主耍的场所。在地球化学中有三个经常碰到的问题,即放射性测定年龄、研究非放射成因的同位素丰度变异及分析微量元素,它们都需要相当专门性质的质谱技术。例如,在地质年代学研究中使用的仪器,要求在小质量范围内,重复测量结果的偏差不大于千分之几;而许多丰度变异的研究,要求偏差要在万分之一左右。本文从较为专门  相似文献   
960.
大不列颠测量局对微波测距仪继续进行了试验,为此曾在230平方哩面积的地段(芬格兰南部地区)内布设了三等网。在布设三等网时采用了微波测距仪的三角测量法和三边测量法。该地区内原有的二等三角测量,曾用来对上述两个方法进行检查。在该地区事先进行了三角测量的选点工作,并在所有三角点上都建造了标准的大地标。各个方向上视线通过的高度都较大,因而对三角测量的观测造成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对采用微波测距仪测定距离来说,这些条件不能认为是理想的条件,对微波测距仪来既,视线的高度最好较小。工作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平坦地区,长有帚石南属的植物,并有光秃秃的圆形丘陵。我们曾经预料到某几条边上。反射光线会大大地影响观测的成果。当时我们还认为这种影响是使微波测距仪的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地面影响的作用取决于各边缘测站之间下垫面的电波反射,可使微波测距仪的读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