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755篇
地质学   37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腾冲火山区地震事件(LP,VT,VE)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腾冲流动数字台网资料,用多种方法对腾冲火山区的地震事件进行识别研究,认为腾冲火山区记录到的地震事件按波形主要分为两类:P波最大振幅明显大于S波及Lg波最大振幅的事件;P波最大振幅小于S波及Lg波最大振幅的事件。其中P波最大振幅明显大于S波及Lg波最大振幅的事件是火山地震的可能性较大。根据多个事件频谱随时间变化扫描图中的频谱特征,认为目前这个地区未记录到长周期事件;但流动台网记录到几组振幅较小,频率较高,振动持续时间双腾冲地震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6-7s)明显长,达20余秒的颤动事件,波形与Tremor事件曲型图有相似之外,这几个事件是否是Tremor事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2.
地震前长周期事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积累了许多地震前长周期事件的观测资料。这些长周期事件可以被很多不同的观测系统记录到,如跨断层形变、超低频电磁异常、次声波异常、井下低频导波、井水水位等。理论上对地震前长周期事件已给出了许多论证,例如,震前的断层蠕动、静地震与慢地震、断层的断裂预扩展和地震成核等。解决震前长周期事件的地面可测性,对突破“震前平静”带来的短临预测的困惑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网络化的系统观测和对物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3.
负坡段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意义及预测效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实验结果,用应变能研究岩石在极值应力后主破裂前(负坡段)加卸载响应比可能出现奇异点或负值的变化特征,并且说明其普遍性.以应变(能)及P波走时为响应,分别得出加卸载响应比的倒数在岩石破裂孕育过程中的变化形态.结果表明:在逼近主破裂时,加卸载响应比的倒数急剧下降后出现极小值(甚至为负值).此特征可以看作临近主破裂的标志.   相似文献   
984.
华北地区强震时空相关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出时空比例系数fts,从而引入时空距离这一概念,并因此将地震事件的时空属性耦合在一起.借助时空距离概念,对华北地区公元1500年以来的强震对进行了时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fts取10km/a时,强震对沿时空距离轴大致分为两类:时空距离小于140km的强震对彼此具有一定成因关系;而相距280km以上的强震则为互相独立的地震事件.该特征可为华北地区强震迁移规律的总结以及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5.
年度地震预报能力的科学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刘杰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5):525-532
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分析了地震预报能力评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R值评分方法,讨论了1990~2000年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实际效能,并对当前地震预报能力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986.
基于横向各向同性BISQ方程的弹性波传播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是含流体多孔隙介质中流体流动的两种重要力学机制. 近年来,利用同时处理这两种力学机制的BISQ(Biot-Squirt)模型,弹性波衰减和频散的问题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基于BISQ方程的波场数值模拟尚未见到公开的报道.本文从BISQ方程出发,利用交错网格方法对横向各向同性孔隙介质中不同频率和相界情况,以及双层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在同时考虑两种流动机制作用情况下地震波和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987.
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依据新的计算分析和空间观测数据,进一步论述了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 全球热散失量的计算得出,南半球高出北半球33髎;南半球地幔热散失量是北半球的2倍. 比较南北半球S波速度分布,得出南半球的上地幔为低速、高温,北半球的上地幔为高速、低温. 计算地幔各层的质心位置发现,地球的质心偏于北半球. 计算地球经、纬圈长度的年变化率表明,南半球在扩张,北半球在收缩. 用空间大地测量数据的检测结果证实,南半球处于扩张状态,北半球处于压缩状态. 对地球的非对称性作了初步的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988.
以异常电位为研究对象,给出了一种新的二维地电断面电阻率测深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与以往这类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网格单元中的电导率采用双线性插值,电位则用二次函数进行双二次插值,从而使得电位的正演结果以及由电位导出的视电阻率更加符合实际地电场的变化规律;另外,有限元网格单元数也大为减少.对几例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计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9.
岩石破裂过程中电阻率变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压岩石在破裂过程中,视电阻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其异常形态与实验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实验中对磁铁石英岩样品施加了单轴压缩,岩石的破裂经反复加载和卸载实现,并在岩样的裂隙中注入了食盐溶液. 在实验的各阶段,对样品的主剖面重建出一系列内部真电阻率分布的图像,揭示了介质内的微细结构,从而探讨了视电阻率变化的原因. 实验发现,岩石中裂隙的存在及所含液体的饱和状态,是岩石在主破裂前控制电阻率变化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低应力状态属常态导电过程,孔隙度的变化是主要因素;高应力状态属裂隙表面导电机制,随着破裂面在岩体内部出现,水和孔隙有了完全贯通的平面,多种导电机制都得以发挥作用. 此外,体导电结构的变化在宏观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和图样有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990.
利用GAMIT软件将华北地区GPS地壳形变监测网1995、1996及1999年3期观测数据同全球IGS跟踪站资料进行了统一处理,并采用基线向量单天解及其全协方差矩阵和武汉大学PowerAdj Ver3.0软件在ITRF97框架下进行了GPS网整体平差,得出了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速度场;进一步利用GPS速度场计算华北地区GPS地壳应变率场及应变能密度变化率场. GPS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以(3-12mm/a)±3.4mm/a速度相对于稳定的欧亚板块向东或东南方向运动;唐山-河间-磁县是一个压缩活动边界,大同-太原则是一拉张活动边界,呈略带右旋的拉张运动;北京-天津-渤海湾地区,以及邢台地区是高剪应变率地区;张家口-北京-天津-渤海湾地区,以及济南地区是高应变能密度变化率地区,地壳积累能量高,且渤海湾地区处于面膨胀变化率正、负值过渡带,那里可能存在与地震危险性有关的应变能积累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