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524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17, 21, 25, 30 and 35℃) and body size (14.75-281.41 g initial body weight) on food consumption, growth, feed conversion, and dry matter content in orange-spotted grouper fed to sati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emperature (T, ℃) and body weight (W, g) on maximum food consumption (Cmax, g/day) was described as: InCmax=-7.411+0.828 InW+0.317T4).004 7T2, and the optimum feeding temperature was 33.9℃.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body weight on growth (G) was described as: lnG=-4.461-0.2081nW+0.394T-0.006 3T^2. The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was 31.4℃, whereas overall growth rates were high at 25, 30 and 35 ℃.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FCE, %), increasing first and then de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veraged from 1.8 to 2.1 in terms of dry weight of food fish.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FCE tended to be lower than that for growth or feeding. Dry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with both increasing water temperature (17, 25, 30 and 35℃) and body weight, and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body weight on dry matter content (DM, %) was described as: lnDM =3.232+0.01 4 lnW-0.004 4T+0.001 2TInW.  相似文献   
142.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在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认识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盆地的基底结构、地质结构和主要构造类型等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北黄海盆地是在前中生代结晶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盆地经历了走滑拉分(J3-K1)、断陷(E2-E3)、拗陷(N—Q)3次主要的沉降作用过程,形成了下、中、上3个构造层,在盆地内发育了断裂、褶皱和潜山3种基本构造类型。盆地的这种构造特征为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边界条件,特别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走滑拉分形成的下构造层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同时还有良好的圈闭发育条件,后期的构造改造也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聚集,应是北黄海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43.
企鹅珍珠贝游离珠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 年 5 - 12 月,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芳华珍珠养殖场,采用贝龄 2 ~ 4 a 的企鹅珍珠贝作植核贝,以 1 ~ 3 a 贝作小片贝,进行游离珍珠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植核母贝经 15 ~ 40 d 的术前处理,成活率为 95.33 % ~ 97.00 %;施术贝经过 6 个月培育后,吐核率为 63.00 % ~ 71.88 %,死亡率为 26.17 % ~ 35.00 %,成珠率为 1.95 % ~ 3.33 %.企鹅珍珠贝合适的植核母贝为 2 ~ 3 龄贝,小片贝为 1 ~ 2 龄贝.  相似文献   
144.
145.
西秦岭地区生物礁与铅锌矿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前人对西秦岭地区地层、岩相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补充的实际资料,论述了生物礁与西秦岭铅锌矿的伴生关系及其成因联系.地质建造上,规模矿床赋矿地层的共同特点是相对发育灰岩及生物灰岩;空间上,生物礁为沉积成矿洼地的障壁;层序上,沉积型铅锌矿和改造型铅锌矿与生物礁的伴生关系有所不同,前者一般赋存于生物灰岩或碎屑岩中,后者的矿体常赋存在生物灰岩与泥质岩的过渡部位,表现为礁硅岩套.与造礁生物有关的有机质可能在沉积成矿或改造成矿作用发生前的成岩过程中,参与了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及铅、锌等多金属元素的萃取、运聚过程.板内伸展阶段的深源流体、陆内俯冲阶段的深源或岩浆热液注入先存的中低温富有机质卤水,分别导致了沉积和改造成矿作用发生.沿生长断裂发生的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促进了处于低纬度地区的生物礁生长,并形成成矿洼地的障壁.生物礁在改造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形成利于改造成矿作用发生的成矿构造.  相似文献   
146.
沈明洁  胡守云  U.Blaha  闫海涛  W.R 《第四纪研究》2007,27(6):1113-1120
对北京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旁采集的土壤柱状T01剖面的磁学参数和金属元素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内现代交通导致的土壤磁学性质的变化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磁参数(χ,ARM和SIRM)与重金属含量呈同步垂向变化趋势.来源于交通运输排放的污染物是土壤剖面上部(0~8 cm)磁性和金属含量增强的主要原因,8cm以下,土壤基本未受到污染,磁性矿物和重金属含量较低,磁性颗粒变化稳定,基本代表了该地区土壤的自然背景.尽管土壤岩石磁学分析表明剖面上下部受污染和未受污染样品的磁载体均是粒度较粗的多畴磁铁矿,但是结合磁参数比值曲线,说明底部样品的磁颗粒的粒度较顶部偏细.磁性矿物的含量变化没有影响磁颗粒的粒度特征.指标聚类等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磁参数(χ,ARM和SIRM)与重金属元素(Pb,Zn和Cu)含量显著相关;结合模糊聚类分析,磁参数可用于追踪、识别交通污染物质在土壤剖面中的富集、迁移状态,揭示不同深度土壤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47.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郭怀成  黄凯  刘永  郁亚娟 《地理研究》2007,26(4):789-798
河岸带生态系统作为河流-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渡区,具有一系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功能加以考虑。加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已成为流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国内外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河岸带生态系统特征,界定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提出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框架,主要从范围界定、问题诊断、目标设定、综合评价、管理策略、监测评估和反馈调整7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识别出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中的4个关键问题:①研究尺度问题;②河岸带管理宽度问题;③协调生态价值冲突问题;④国内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统计研究了63对双星系统中的72颗中子星(NS)的测量质量,其中包括18对X射线双星(XB)、9对双中子星(DNS)、4对中子星主序星系统(NSMS)、32对中子星白矮星系统(NSWD).运用Monte-Carlo随机抽样的方法,模拟出NS的质量分布,然后基于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质量的统计研究,发现其质量呈双峰分布,分别集中在(1.328±0.220)M_⊙和(1.773±0.416)M_⊙.值得注意的是,在不考虑DNS的情况下,发现其质量分布仍然是双峰分布,质量集中在(1.360±0.337)M_⊙和(1.854±0.322)M_⊙.18颗DNS质量为单峰分布,平均质量为(1.330±0.0089)M_⊙.NS质量的双峰结构显示出,其可能有两种诞生方式.认为可能是铁核塌缩超新星爆发和电子俘获超新星爆发.DNS质量的单峰结构意味着DNS诞生演化机制可能与其他双星系统不同.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子星质量分布的特性,将53颗测量到自旋周期的NS在20 ms处分为两组,分别为毫秒中子星(MSP,Ps≤20 ms)和正常中子星(PSR,Ps20 ms),发现这两类NS质量也都呈现出双峰分布,而且MSP的平均质量要比PSR的平均质量大~0.22 M_⊙.这表明NS在诞生后吸积约0.22 M_⊙的物质时,将可能成为MSP.根据NS质量与周期在M-Ps图上的分布,拟合出质量与周期之间的关系为:M=1.4+(Ps/ms)~(-3/2)M_⊙.  相似文献   
149.
李世娜  刘永 《海洋学报》2010,32(10):6882-6888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立方反ReO3结构Cu3N在零温(0 K)零压下的平衡晶格常数、体弹模量及其对压强的一阶导数,计算结果与其他实验及理论结果基本相符. 同时得出Cu3N的弹性常数,Poisson比等,并分析出Cu3N在零温零压下是稳定的. 通过准谐Debye模型计算Cu3N的热力学性质,得到了Cu3N的晶格常数、等压比热容、等容比热  相似文献   
150.
甘肃省金矿资源预测模型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部署甘肃省金矿勘查找矿工作,必须对全省金资源总量作出定量预测,对省内各成矿带的金资源潜力作出定量评价。文章对甘肃省已发现的429处金矿床(点)的资料及全省1∶20万区域化探资料进行了统计和研究,建立了甘肃省金资源总量丰度估算模型、品位-储量回归预测模型及全省各成矿带金资源潜力分布模型。通过定量预测得知,甘肃省金资源总量的上限值为3166t,金资源总量为2420.6t;西秦岭成矿带的金资源潜力最大,占全省金资源潜力的37%,祁连成矿带次之,占24%,扬子成矿带占15%,北山成矿带占13%。据甘肃省岩金资源回归预测模型,岩金矿床在甘肃省具有极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