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300篇
地球物理   318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丁光茂  张树峰 《海洋学报》2018,40(6):104-112
为了理清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本文分析了2012年春末夏初三沙湾海域米氏凯伦藻赤潮期间的气象、水文和营养盐情况,并结合室内模拟培养实验,探讨了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与各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赤潮通常发生在温度为20.5~25.0℃和盐度为24.3~32.3的海域,其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和最适盐度分别为:22.0~25.0℃和26.0~3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无机磷、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氨氮呈显著负相关;另外,米氏凯伦藻对磷酸盐的需求较低,其赤潮的形成可能主要受水体中氨氮的影响。基于现场调查和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稳定的水文和气象条件、发生前期降雨输入的无机氮,以及由于持续阴雨导致的较低光照条件是此次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利用2015年春季航次(5月)和夏季航次(8月)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泥调查资料,对岱山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多样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春季航次共采得大型底栖动物15种,夏季共采得大型底栖动物22种。类群涉及纽形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多毛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棘皮动物等。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在两个航次中种数均为最高。岱山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不倒翁虫、圆锯齿吻沙蚕、双鳃内卷齿蚕和金氏真蛇尾。夏季岱山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类有:不倒翁虫、西方拟蛰虫和异足索沙蚕,其中不倒翁虫是两个调查季度月的共同优势种。岱山海域春季各站位平均丰度22ind./m~2,丰度范围为0~90ind./m~2。夏季各站位丰度范围0~165ind./m~2,平均38ind./m~2。春季各站位湿重生物量范围0~2.65g/m~2,平均0.81g/m~2。岱山海域夏季各站位湿重生物量范围0~16.25g/m~2,平均2.29g/m~2。岱山海域春季生物多样性指数(H′)在0~1.75,平均0.70;夏季生物多样性指数(H′)在0~1.75,平均0.67,季节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NumericalmodelforsolvingBousiinesq-typeequations:comparisonandvalidationZouShiliandXuBenhe(ReceivedMay20,1997;acceptedAugust1...  相似文献   
994.
川西南地区北起青川,向南西至云南丽江发育着一条长达800余公里的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陆内俯冲造山带.其中央地带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主滑脱-俯冲带、超壳断裂和次级滑脱带组成的一套巨型推覆构造体系,伴随构造活动发育有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动力变质作用;仰冲块体地质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由前俯冲阶段的边缘海沉积物仰冲并褶皱变质形成复合山链,而在俯冲阶段则于山链间形成山间断陷盆地并接受磨拉石建造红层沉积.形成特征的岩浆活动分带;俯冲块体上则只有大型断陷盆地内的典型红色沉积,而不发育岩浆活动.陆内俯冲造山带的央央巨型推覆构造带和仰冲块体是金矿成矿的重要大地构造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矿床.中央地带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系统中不同层次、类型和性质的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在仰冲块体上,与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相伴,金矿类型多样,成因复杂.金矿成矿可以划分为2个系列和6个亚系列.陆内俯冲造山带内的这种金矿成矿特点可用陆内俯冲造山成矿模式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95.
为解决强震仪在较恶劣环境下的使用问题,浙江省地震局结合本省强震仪观测环境特点,研制小型室外加速度计观测罩,保障强震仪土层自由场观测。该技术目前已由浙江省十多个地震台站安装使用,实例证明,该观测罩具有体积小、制造方便、使用寿命长、防水隔震等优点,可为强震仪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996.
2015年10月30日19时26分39秒昌宁发生M_L 5.1地震,收集地震前90天云县地震台潮汐形变观测资料,利用倾斜固体潮Nakai拟合检验方法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发现,在该地震发生前2—3个月,云县地震台出现趋势异常和非潮汐形变地震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997.
The Qilian Mountain active source network data was processed using the methods of stacking, cross-correlation and interpolation, and the airgun travel tim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 and S waves around the January 21, 2016 MS6.4 Menyua, Qinghai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6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relative travel time of three stations near the epicenter showed a declined change (travel time decrease), and such a change of low value anomaly was recovered about 3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travel time decrease then appeared again, and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during the recovery process. The maximum decrease of the S-wave travel time was 18ms, and the change in travel time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3 stations is consistent, including the S-wave travel time change of station ZDY38, which is nearest to the epicenter and changed obviously, and the variation range of the travel time is smaller at the stations afar. This variation pattern is relate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eismic source. The shorter travel time means the velocity increase,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stress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亚热带大型深水贫营养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生态现状,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对新丰江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 表明,新丰江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在15~28之间,整体上处于贫营养状态.共检出浮...  相似文献   
999.
长薄鳅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太湖位于太湖流域中央,对汛情起着控制作用,通过分析近40年来太湖流域梅雨期,太湖水位,环太湖进出水量的时空分布,得出梅雨决定太湖主汛期,东太湖泄洪能力降低,围湖减少蓄水,淤滩影响泄洪,太浦河.望虞河通而不畅的现实是太湖汛期水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提出预降太湖水位,加快工程建设,加强工程管理是太湖安全渡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大口鲇幼鱼摄食、生长及驯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根据1991年1~12月的调查,陆水水库的浮游植物共8门118属,以绿藻、硅藻、蓝藻门的种类为主,占总属数的86.44%;浮游动物198种,其中原生动物38种、轮虫68种、枝角类61种、桡足类31种。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3.1449×10~6cell/L和1.937mg/L,数量以蓝藻、隐藻、硅藻最多,占总数量的91.33%,生物量以隐藻、硅藻、绿藻最大,占总生物量的85.03%,浮游植物初级毛产量为3.4gO_2/m~2·d。浮游动物年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2323.8ind/L和1.4837mg/L,数量以原生动物和轮虫最多,占96.89%,生物量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占79.94%.陆水水库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在不同的水域差异较大,季节变化明显。按水化学分析结果及浮游生物特征判定,陆水水库的营养类型为中营养型。还讨论了环境因子对水库浮游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