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Sea level observed by altimeter during the 1993–2007 period and the thermosteric sea level from 1945 through 2005 obtained by using the global ocean temperature data sets recently published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sea level in the Japan/East Sea (JES) and its response to El Niñ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Both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sea level observed by altimeter and those of the thermosteric sea level obtained from reanalyzed data in the J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NSO. As a result, one important consequence is that the sea level trend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thermal expansion in the JES. An ‘enigma’ is reveal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ermosteric sea level and ENSO during the PDO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warm phase (post mid-1970s) is inconsistent with that during the cold phase (pre mid-1970s) in the JES. The thermosteric sea level trends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OI) suggest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during the period 1977–1998, whereas there appears a relatively weak positive correlation during the period 1945–1976 in the JES. Based on the SODA (Simple Oceanographic Data Assimilation) datasets,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sea level in the JES are discuss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negative anomalies of SOI correspond to the positive anomalies of the southeast wind stress, the net advective heat flux and the sea level in the JES during the PDO warm phase. During the PDO cold phase, the negative anomalies of SOI correspond to the positive anomalies of the southwest wind stress, the negative anomalies of the net advective heat flux and the sea level in the JES.  相似文献   
112.
利用TC1、Cluster和Polar结合极光和同步高度及地磁的观测,研究了2004年9月14日1730~1930 UT时间段的亚暴偶极化过程.此前行星际磁场持续南向几个小时.亚暴初发(Onset)开始于1823 UT.2 min之后,同步高度的LANL 02A在子夜附近观测到了明显的能量电子增强(Injection)事件,而TC1在1827UT左右在磁尾(-10,-2, 0)RE (GSE)观测到了磁场BX的突然下降,伴随着等离子体压强和温度的突然增加及磁场的强烈扰动.在(-16, 1, 3)RE (GSE) 的Cluster上相同的仪器观测到相同的现象,只是比TC1观测到的晚大约23 min,在1850 UT左右.虽然Polar在更靠近地球的较高纬度(-75, 35, -40)RE (GSE)附近,也在1855 UT左右观测到了这种磁场偶极化现象.以上的观测时序表明TC1、Cluster观测到的磁场偶极化比亚暴偶极化初始发生分别晚4 min和27 min.说明偶极化由近磁尾向中磁尾传播.详细计算表明偶极化源区的位置大约在X=-77RE~-86RE,而传播速度大约为70 km·s-1.在这个事件中亚暴的物理图像可能是中磁尾的近地重联产生的地向高速流到达近磁尾,为近磁尾的亚暴触发创造了条件;亚暴在近磁尾触发之后,磁场偶极化峰面向中磁尾传播.  相似文献   
113.
根据 1 959- 1 996年 4- 6月水温资料 ,按 30′× 30′方区统计计算了南黄海 ( 34°~ 37°30′N ,1 2 2°~ 1 2 4°30′E)中层冷水的 8个示性特征值 ,并绘制了平面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 ,南黄海西部中层冷水于 4月形成 ,5月达到盛期 ,6月开始消衰 ,生消规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出现的海区为 34°~ 37°30′N ,1 2 4°0 0′E以西 (即黄海暖流向西北伸展路径 )海域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时 ,示性特征的时 -空分布变化还反映出 :在形成期其下方黄海暖流对它的重要影响。这将对于探讨海洋热、动力因子对研究海区中层冷水生消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4.
宗志平 《气象》2007,33(10):118-123
2007年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1.8mm,较常年同期(116.8mm)略偏多但降水分布不均,其中,新疆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大值,重庆、河南为次大值,而广东为最小值,内蒙古、黑龙江为次小值。月内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重庆、四川、山东、新疆、云南等地遭受暴雨袭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总被引:141,自引:11,他引:130  
张培震  王琪  马宗晋 《地学前缘》2002,9(2):430-441
GPS观测结果给出了在欧亚参考框架下周边板块的运动状态 ,印度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E2 0° ,速度是 40~ 42mm/a ;北美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W 2 80°~ 2 90° ,速度是 2 1~ 2 3mm/a ;菲律宾板块的运动方向是NW 2 90°~ 310° ,速度是 37~ 45mm/a ;哈萨克—西伯利亚地盾的运动方向约NE130° ,速度是 3~ 5mm/a。GPS所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文中给出了各主要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部分活动地块内部结构完整 ,以整体性的运动为主 ;个别活动地块内部发生构造变形 ,地块的整体性不好。中国大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现今构造变形可能与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上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 ,下地壳和上地幔以粘塑性的流变为特征 ,从底部驱动着上覆脆性地块的整体运动。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数据与速度场   总被引:64,自引:6,他引:58  
王琪  张培震  马宗晋 《地学前缘》2002,9(2):415-429
利用 1991— 1999年间 36 2个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站的观测资料 ,初步获得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统一速度场。该速度场主要涵盖青藏高原 ,天山 ,塔里木、川滇 ,河西走廊 ,福建东南沿海等重要构造活动区 ,测定精度总体优于 2~ 3mm/a ,速度场站点的分布和测定精度基本上满足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和动力学研究的需求。现代大地测量第一次比较全面、定量地展示出中国大陆在周边板块作用下大幅度构造变形的图像 ,为模拟大陆岩石圈动力过程提供了基础性的运动学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17.
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转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经济和社会研究中,所要研究的区域之上经常没有数据,而这些数据需要由已知区域的数据求得,即统计数据需要空间转换,这就通常涉及到面积内插。本文从GIS的角度研究如何解决人口内插问题,认为面积内插和GIS中的叠加分析是一致的。在传统的面积内插方法的基础上是提出了基于人口真实分布的面积内插方法,并推导出了公式。同时提出了人口密度的递归算法,即把居住区分为人口稀疏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估计出人口稀疏地区的人口密度,就可以求出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密度;再把人口密集区分为新的人口稀疏区和密集区,此过程反复直至求出接近于人口真实分布的人口模型。  相似文献   
118.
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条件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是地区竞争的突出表现,国际性城市是大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文章依据国际性城市的内涵与条件,对深圳的地理区位、市场体制、综合实力、人口及科教水平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客观评价,提出了未来城市建设的国际化策略,以期对深圳“二次创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本文对来自汉诺坝玄武岩中的三类辉石岩包体的单斜辉石(Cpx)利用LA—ICP—MS进行了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研究。金云母单斜辉石岩中的单斜辉石具有低Cr,Co和Ni,高CaO、Zr、Hf、Ta和LREE特征,并且具有较低的Mg^#,反映金云母单斜辉石岩可能是经受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地慢岩浆堆晶产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中的石榴辉石岩脉体中的Cpx具有高Na2O低CaO特征,其Ti、Zr、Hf、Y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石榴辉石岩Cpx中的含量,反映了石榴辉石岩脉体可能是富Na硅酸盐熔体与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反应的成因,部分石榴辉石岩包体的Cpx具有特征的La富集或微量元素(如Zr、Hf、Ta、Li、P、REE等)环状对称分布特征,暗示华北克拉通北缘可能存在多期次地幔交代富集作用.通过对同一Cpx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密集区和干净区域的对比研究,发现Cpx中的流体包襄体不仅富集LILE和LREE,而且HFSE中的Nb、Ta、Zr和P也具有明显的富集特征,LREE和HFSE未发生明显分异,这可能暗示地幔交代流体中含有少量的络阴离子(如F^-和Cl^-等).  相似文献   
120.
数字栅格地图的制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洪钢  张继贤  林宗坚 《测绘科学》2000,25(3):43-45,16
阐述了数字栅格地图制作的技术流程 ,并对技术流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从方法上解决了扫描过程中因阈值选择不当而出现的断线、粘连现象 ,从原理上介绍了几何纠正。最后从方法上介绍了彩色数字栅格地图的色彩归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