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9篇
  免费   2010篇
  国内免费   3018篇
测绘学   1030篇
大气科学   2189篇
地球物理   2210篇
地质学   5242篇
海洋学   1627篇
天文学   374篇
综合类   919篇
自然地理   1366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630篇
  2015年   588篇
  2014年   709篇
  2013年   758篇
  2012年   771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晚太古代Sanukite(赞岐岩)与地球早期演化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Shirey and Hanson(1984)将某些太古代的高镁闪长岩套称为sanukite(赞岐岩),类似于日本中新世(11~15Ma)Setouchi火山岩带的高镁安山岩。Sanukitoids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不同于TTC岩套(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Sanukitoids具有下列地球化学特征:富Mg,Mg~#>0.60,Ni和Cr>100μg/g,Sr和Ba>500μg/g,LREE富集(大于球粒陨石100倍),无Eu异常。高镁安山岩在太古代很少见,而其相应的侵入岩高镁闪长岩或sanukitoids,虽然数量也很少,但却是各地晚太古代地体中随处可见的。Sanukitoids的原始岩浆是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随后可能经历了广泛的分离结晶作用。TTC和sanukitoids岩套可以相伴产出,二者均与板片熔融有关,TTG与其直接有关,sanukitoids可能与其间接有关。全球Sanukitoids主要集中在晚太古代时期,可能暗示板块的消减作用在~3.0Ga以后才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燕  周健 《岩土力学》2004,25(9):1510-1514
小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作了简要介绍,简述了国内外在小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面的现状和进展,重点就垃圾卫生填埋问题,特别是沿海软土地区垃圾堆埋场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国内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3.
铜陵地区老鸦岭层状钼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铜陵老鸦岭矿床中二叠系大隆组(P2d)顶部的含矿(钼矿化)黑色页岩以及附近(立新煤矿)同一层位不含矿黑色页岩的实测铅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06Pb/^204Pb20.20~22.37,^207Pb/^204Pb15.67~15.82,^208Pb/^204Pb38.47~38.60和^206Pb/204Pb18.83~20.80,^207Pb/^204Pb15.65~15.76,^208Pb/^204Pb38.84~39.22。对137Ma的放射成因Pb进行校正后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含矿黑色页岩和不含矿黑色页岩均与燕山晚期火成岩无关,老鸦岭含矿黑色页岩可能具沉积成因。对沉积(约250Ma)以来的放射成因Pb进行校正后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不含矿黑色页岩的Pb源自上地壳,而含矿黑色页岩的Pb(因而推测其他成矿金属)可能源于上地壳物质(与不含矿黑色页岩的Pb源相似)与下地壳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个旧锡矿阿西寨矿段地表基岩的地球化学勘查。发现其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表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带,并以测区内隐伏花岗岩凸起为中心,元素分带序列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侧向迁移活动能力相符合。该现象再次证实个旧锡矿为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花岗岩是大多数成矿金属元素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是成矿热液活动的主要驱动营力。分析认为,阿西寨测区是一个相对较完整和独立的(凸起)成矿场,成矿热液活动以阿西寨凸起为中心。成矿热液活动体系受断裂导流影响,在以花岗岩凸起为中心的分带控制下,可能存在的工业矿体将在主干断裂附近和有利的构造岩性界面产出。  相似文献   
25.
碳酸岩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其中Sr与Nd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统计了世界上主要碳酸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碳酸岩源区主要是洋岛玄武岩高U/Pb的HIMU端员和富集端员(EM1或EM2)的混合作用;此外大部分碳酸岩的锶、钕同位素落在大洋玄武岩范围内;这些均表明其成因与地慢柱有密切联系。碳酸岩及与之共生的硅酸岩的同源或独立源区模式部很难充分解释两者同位素组成特征,逭反映碳酸岩的演化模式涉及更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俯冲作用使碳酸岩源区经历不同时间和程度的富集、亏损过程导致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  相似文献   
26.
岩石水压致裂和诱发地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7种岩石各制备了几类不同预裂纹的系列试件,并在不同围压下进行水压致裂强度实验。结合典型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实际资料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实验结果,以及应用岩石强度理论和岩石断裂力学的一些原理、方法,进行岩石孔隙水压诱发地震的探讨。初步结果为:(1)若岩体内构造应力很小,一定大小的孔隙水压力σp,可直接使岩体内的薄弱面致裂并发生小地震。(2)若构造应力较大,存在两类诱发地震的可能:①对岩体浅部一些走向与构造应力的主压应力σ1方向相近的薄弱面,σp可促使其发生张性破裂并诱发小地震。②当构造应力接近于断裂的抗剪强度时,因σp,降低了断裂面上的正应力σn,使原处于稳定状态的断裂失稳,发生滑移破裂并诱发出地震。σp导致断裂的破裂深度增大,使诱发地震的震级大于原潜在的地震震级。(3)各种岩体均存在着一个极限深度,此深度后不再有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27.
28.
运用叠加谱比法,对分布于新疆地区的5个台站所记录的51个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与各射线路径相对应的Lg尾波Q0(Lg尾波在1Hz处的Q)值。结果表明:Q0值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变化特点,与构造活动关系紧密。在较为稳定的塔里木地台,Q0呈现出高值,在350~450之间。在南部构造活动较为激烈的昆仑褶皱系,Q0呈现出较低的值,约为200~250。在构造活动最为激烈的帕米尔地区,Q0值在170~200之间。在北部的天山褶皱系,Q0值约为220~270。准葛尔褶皱系比天山褶皱系的Q0值略高,约为260~290。  相似文献   
29.
韩敬  潘哲  周慧敏  张宁  周玉奇  陈燕 《气象科学》2024,44(3):572-582
本文选取南京市新街口商业区和白下路居民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大涡模式(Parallelized Large Eddy Simulation Model,PALM)模拟不同入流风速和风向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入流风速条件下归一化风廓线基本一致,风廓线总体上主要受到功能区自身建筑物形态的影响,在中性层结下城市冠层内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接近于指数分布。而本文计算得到的指数风廓线衰减系数的范围为0.55~0.81,高于目前城市冠层模式中的默认值,说明目前的城市冠层模式对建筑物密集区域的风速衰减可能存在低估。风速衰减系数主要受迎风面面积的影响,随迎风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大。迎风面积指数随入流风向发生改变,在本文研究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中,行人高度风速随入流风向的改变最大下降幅度可分别达8%和10%。行人高度风速一般在与入流风向平行的街道和开阔的空地上较大,在建筑物密集分布的区域风速较低,由于强烈的狭管效应部分区域的风速可以超过入流风速。不同城市结构中入流风向的影响也不同,在十字路口、对称和非对称街谷以及多排建筑物中局地风场随入流风向存在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30.
邓德钰  李艳  陈鲜艳 《气象科学》2024,44(3):451-461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98—2018年分辨率为0.1°×0.1°的降水融合资料和ERA5小时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四川盆地及东部山区6—9月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四川盆地(简称盆地)降水量和频次有相似的日变化特征,盆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至清晨,降水高值区东传到达盆地东部山区后,降水量和频次都减少,东部山区没有明显的降水东传特征。夜间至清晨,盆地东南山地背风坡形成了较强的下沉气流,促进盆地低层形成质量堆积,同时盆地气旋性涡旋、水汽输入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的增强,造成盆地降水增强。盆地东南地区水汽通量方向自东南转为偏南以及盆地低层水汽辐合区向东扩展为盆地降水高值区向东传播提供水汽条件。盆地东部山区降水量峰值时间呈早晨和午后的双峰型分布,与地形触发局地性降水有关。受大气层结稳定性、山地气旋环流和山地—平原螺线管环流日变化的影响,盆地东部山区降水频次峰值时间呈午后的单峰型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