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9篇 |
免费 | 223篇 |
国内免费 | 3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0篇 |
大气科学 | 361篇 |
地球物理 | 281篇 |
地质学 | 613篇 |
海洋学 | 119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132篇 |
自然地理 | 1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基于图像匹配的机载遥感影像质量自动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遥感平台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航空遥感影像在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国土监测、环境监测、应急救灾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航空遥感系统对飞行环境、气候气象反应较为灵敏,遥感影像质量的检查十分重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航空遥感影像质量中旋转角、航向重叠率、旁向重叠率、航带生成等参数的计算理论与方法,该方法是适应数字遥感影像的现状上提出的,并且通过自行开发的系统对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利用2009年6月机载遥感系统拍摄的1400多张影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技术方法、软件系统都较为有效,达到机载遥感影像质量自动检查要求。 相似文献
112.
低纬度地区的城市电力消费对气候变化有较为敏感的响应。该文引入了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和能源影响的研究方法, 分别建立了气候变化对电力消费影响强度的动态评估模型和降温度日模型, 对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量主要受到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其中气温为关键性因子; 综合考虑各气候因子和气候变化的稳定性, 1956—2005年的近50年, 广州市气候变化对城市电力消费影响强度是持续稳定增加的, 正强度出现的概率呈现出增大趋势, 以10%/10a的速度增长; 通过对广州市降温度日的分析可知, 5—10月为主要的降温时期, 其气温的升高对降温度日强度变化影响很大, 达到46.6%/ ℃, 同时, 广州市的降温期长度变率也呈递增趋势, 因此, 气温的升高引发的降温度日的增加对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有深刻影响; 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 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 ℃, 广州市全年单位工业产值耗电将增加2.02%, 5—10月的平均气温每升高1 ℃, 居民生活用电量的百分比将增加1.25%。在未来, 气候变暖将使城市用电压力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3.
114.
南天山造山带中段推覆体内部变形及其与逆冲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天山造山带是古生代期间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伊塞克湖板块对接、碰撞的产物 ,主体由向南逆冲的推覆体组成。推覆体内部变形构造在垂直于主断面方向上呈规律性变化。从推覆体底部向上 ,褶皱从 A型褶皱 ,紧闭、等斜的 B型褶皱 ,前翼褶皱经斜歪、倒转褶皱渐变为对称的尖棱或箱状 B型褶皱 ;构造面理从发育主断面近平行的 S-面理及剪切滑移的 C-面理渐变为只发育与主断面近垂直的 D-面理。据此 ,可把推覆体自下而上划分成为递进剪切、过渡和等轴挤压三个变形域。变形过程分析表明 ,存在水平挤压变形和随后的简单剪切变形两个变形阶段 ,前者发育于主断裂面形成之前 ,后者发育于主断裂面形成之后。这指示南天山造山带以变形扩展速率高于断裂扩展速率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5.
Form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tetraspores of Polysiphonia urceolata (Rhodomelaceae, Rhodophyta)
Polysiphonia urceolata is one type of potential commercial red seaweeds used for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t biochem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 However, the information of breeding and seedling incubation for cultivation is limited, especially
the early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tetrasporohyte and gametophyte of P. urceolata were taken as the study materials in Huiquan Bay, Qingdao, China. The cleaned and sterilized tetrasporophytes and gametophytes
were pre-cultured in sterilized seawater, then nurtured at 18°C, 25 μmol photons m−2 s−1 in 12:12 h (light:dark) photoperiod. Continuous observation under microscope showed that the early development consists of
bipolar division stage and seedling stage. In the division stage, tetraspores germinate into bipolar sporelings that further
differentiate into a colorless rhizoidal portion and a lightly pigmented upright shoot. The lightly pigmented rhizoidal cell
develops to a rhizoid and the larger pigmented cell transforms to an erect axis. In the seedling stage, several quasi-protuberances
appear on the erect axis and form juvenile seedl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ulture of P. urceolata from tetraspore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2006AA09Z2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0618001 and N_CUHK438/06) and Shandong Agricultural Seed Stock Breeding Project 相似文献
116.
The increasing predominance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since the late 1970s 下载免费PDF全文
Guowei Zheng Yang Li Quanliang Chen Xin Zhou Guolu Gao Minggang Li Ting Duan 《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2022,15(5):100227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cause severe environmental and societal damage worldwide. Southwest China (SWC) is sensitive to such effects because of its overpopulation, underdevelopment, and fragile ecosystems. Using daily observations from 108 rain-gauge stations,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otal precipitation in SWC since the late 1970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otal precipitation is decreasing insignificantly, but rainfall-events frequency is decreasing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e region is experiencing more frequent and intense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Note that although fewer station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bout 60% of the rain-gauge stations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Furthermor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contribution of total extreme precipitation to total precipitation, with extreme precipitation becoming dominant in the increasingly arid SWC region. The results carry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who should place greater emphasis on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associated floods and landslides when drafting water-resource management policies.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西南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 强度及其对总降水的贡献. 结果表明, 该地区约60%的降水站点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 而大多数站点总降水频率明显减少. 同时极端降水总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有显著增加的趋势, 极端降水在日益干旱的中国西南地区变得更具主导性. 研究结果提醒应更加重视极端降水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如洪水, 山体滑坡等. 相似文献
117.
利用Doppler雷达、地面自动站、Profile垂直风廓线及GPS水汽分布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 对2006年7月9日夜间发生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γ-中尺度强降雨落区形成的动力机理进行了精细分析。对雷达等本地多种探测资料的精细研究表明: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上中气旋回波块的滚动更迭是大暴雨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 近地面辐合对大暴雨落区强降雨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大暴雨落区形成阶段近地面3种辐合同时存在:平原东南风与山区偏北风风向切变辐合、平原东南风在山脉阻挡作用下的抬升辐合、大暴雨落区中心的γ-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研究还表明:山前近地面地形辐合扰动, 向上传播, 引发边界层扰动的动力过程是香山大暴雨落区形成的主要动力源, 而来自东南方向近地面层的暖湿平流为大暴雨提供了有效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118.
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从各个角度去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并评价其蕴藏量。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探测与储量评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以勘探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钻井的增多,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国内在该领域研究较少的现状,综述了国外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常规测井方法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方法和技术,基于含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模型以及成像测井在含天然气水合物井段的测井响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9.
色那金矿是西藏多龙矿集区内发现的一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点,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对该金矿石英二长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首次获得了多龙矿集区色那金矿赋矿岩石的成岩时代。石英二长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2.0±1.8)Ma,代表岩浆的结晶年龄。石英二长闪长岩具低硅(57.26%~58.88%)、高铝(16.58%~17.50%)、富镁(2.65%~2.98%)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93~1.09,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6.28~7.25),δEu为0.85~1.0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La、Sr、Sm,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相对于原始地幔具高Sr\[(87Sr/86Sr)i=0.705 023~0.705 453\]、低Nd\[εNd(t)=-0.18 ~ 2.43\] 的同位素组成和古老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0.78~1.03 Ga),属于偏铝质-过铝质岛弧型花岗岩。多龙矿集区色那金矿早白垩世末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很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诱发洋壳物质部分熔融,并有少量俯冲沉积物(3.1%~5.1%)和幔源岩浆参与部分熔融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一定程度的分异结晶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120.
采用1960-2012年黄河源径流、降水数据,以过程线法、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分析黄河沿以上、黄河沿-吉迈、吉迈-玛曲、玛曲-唐乃亥等4个区段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并从降水的产流能力、时滞相关和集中期响应等角度分析径流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径流汛期占比年际变化趋势自上游各区段呈不显著的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特征。吉迈以上径流量年际变化呈不显著增加,吉迈以下呈减少趋势。各区段径流集中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下游径流集中期早于上游。黄河源汛期降水占比呈不显著下降趋势。4个区段自上游降水年际变化呈显著增加-显著增加-不显著减少-不显著增加的特征。降水的集中度分布较径流更为集中,且有不显著减少趋势。各区段降水的产流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出现弱化趋势,中上游在2005年左右降水的产流能力转为较分析时段初期有增强的趋势,而中下游一直较分析时段初期减小。不同区段年径流量与不同统计时段降水量的依存关系不同。黄河源玛曲以上径流相对于降水的集中期滞后天数呈不显著减少,玛曲-唐乃亥滞后天数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