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7篇
  免费   1020篇
  国内免费   1742篇
测绘学   743篇
大气科学   697篇
地球物理   615篇
地质学   3113篇
海洋学   727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62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西南特提斯构造带广泛发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是冈瓦纳大陆边缘原特提斯洋增生造山作用的产物,目前报导的岩浆岩侵位时代在536~448Ma。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在腾冲地块东缘高黎贡山群中首次发现了年轻至~437Ma的片麻状花岗质岩体,并结合其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制约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样品主量元素显示此片麻状花岗岩体具有高硅(SiO_2=72.78%~73.69%)、富碱(K_2O+Na_2O=7.23%~8.70%)的过铝质(A/CNK=1.08~1.12)特征,微量元素显示此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Ti)以及Ba、Sr、Eu。综合岩石样品的矿物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判断该岩体为S型花岗岩,源于以砂屑岩为主的沉积岩类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斜长石的残留。锆石εHf(t)值(-9.8~-6.2)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2.0~1.8Ga)也表明其源于古老地壳沉积物,且无幔源物质加入。根据全岩锆饱和温度计和锆石Ti温度计得出其岩浆从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到固结的过程中,温度从794℃左右下降到约754℃。熔浆温度较高,推测源区部分熔融过程中有地幔热的供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冈瓦纳大陆边缘在早古生代依次经历了原特提斯洋板片俯冲(ca.530~510Ma)、地块群增生与洋板片断离(ca.510~490Ma)、岩石圈挤压增厚(ca.490~475Ma)和岩石圈地幔拆沉(ca.470~460Ma)。岩石圈地幔拆沉将导致软流圈上涌及随后大陆岩石圈的持续伸展。腾冲地块侵位于~437Ma的花岗质岩体系该拆沉构造后的伸展环境中,以砂屑岩为主的古老地壳沉积岩在地幔热的供给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2.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金矿床是区内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占胶东已探明金矿资源量的90%以上。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带中段,是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发育有大规模的绢英岩化蚀变带(宽20~200m)和钾化/红化蚀变带(宽50~300m),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发育在招-平断裂带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中。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基础上,查清了大尹格庄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针对大尹格庄金矿床Ⅱ号矿体系统采集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初步探讨了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和金沉淀机制。通过本研究得出:大尹格庄金矿床内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要矿化形式。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期在时间上可以划分为:钾化/红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钾化/红化蚀变为成矿前蚀变,在此过程中有少量热液钾长石的形成。在地球化学方面表现为Fe、Cu、Pb和Rb元素带入,Si、Al、Na、Ca、Ba、Sr、Cr等元素带出。同时流体-围岩通过交代反应使金从围岩中释放出来成为高价态离子活化进入成矿流体。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为成矿期蚀变,蚀变过程中与矿化有关的Fe、Cu、Pb元素表现为迁入状态,流体运移过程中,热液中的HS~-等组分损失,导致Au(HS)~(2-)络合物失稳分解,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同时金大量聚集沉淀,此时完成了金由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99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及沙海组烃源岩是辽宁西部阜新盆地最重要的两套烃源岩。一般认为,沙海组烃源岩为一套煤系偏腐殖型烃源岩,以生气为主;九佛堂组为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以生油为主。已有文献报道也表明阜新盆地各层位包括沙海组原油与九佛堂组烃源岩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与沙海组烃源岩关系不大。沙海组内部具备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条件,沙海组烃源岩能否作为油源对沙海组储层形成有效供油,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 Pb测年、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形成构造环境。花岗岩测年结果为:正长花岗岩(DS214)(1391±17) Ma,花岗岩(DS220)(1347±17) Ma,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碱、相对低铝的特征,A/CNK平均值106,为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明显亏损Nb、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高,为12290×10-6~36877×10-6,LREE/HREE值为571~1436,呈右倾模式,负Eu异常显著(010~050),表现为A型花岗岩特征。K2O-Na2O构造环境判别图表明样品为A型花岗岩,Y/Nb Ce/Nb图解显示花岗岩为A2型。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伸展作用阶段,在壳源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幔源物质混染作用。花岗岩成因可能是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初期间古亚洲洋闭合引起的一系列板块碰撞作用(包括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使造山后期地壳逐渐增厚并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同时受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土屋–延东铜矿带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上,是目前新疆最大的铜矿带。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纪斜长花岗斑岩和晚古生代企鹅山群中,但是前人研究表明斜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339~332 Ma),明显老于成矿年龄(约322Ma),因此,土屋–延东铜矿带的致矿岩体至今还存有争议。本次研究首次对该铜矿带晚石炭世石英钠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结合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探讨土屋–延东铜矿带矿床成因。对延东铜矿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322.0±2.7 Ma的加权平均模式年龄和319.1±9.1 Ma等时线年龄,明显要晚于斜长花岗斑岩年龄。两个石英钠长斑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24.9±2.4 Ma和324.5±2.1 Ma,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相学研究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中发育黄铜矿+绿泥石+硬石膏+方解石矿物组合,这与延东铜矿主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基本一致,并且石英钠长斑岩成岩年龄与辉钼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石英钠长斑岩可能与土屋-延东铜矿带铜矿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发现可能为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晚石炭世铜矿的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森林冠层对降雪的截留和冠层截留雪的蒸发/升华、散落释放、融化滴落等过程显著影响了北方森林区域的水文循环,开展森林冠层对降雪截留过程影响的研究对于季节性积雪森林区域的气候变化、森林经营、森林火灾以及植被演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当前的森林冠层影响降雪截留过程的观测方法和理论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并针对现有研究中缺乏林分尺度和水平过程的研究等问题,提出了引入遥感技术等先进的研究方法以及开展多尺度、多过程和多因素的交叉研究是今后研究中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97.
陈俊  肖书明  魏邦顺 《江苏地质》2017,41(4):663-671
铜山—石砀山铜钼矿位于江苏宁镇山脉中段龙潭—仓头背斜南翼,矿体主体受接触带构造控制。以往地质工作缺少深部研究,对物化探异常再解释工作不够,物探方法找矿专属性研究不细致,综合研究程度较浅。综合分析铜山—石砀山地区地质、物性资料,采用1∶2 000高精度磁法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等物探技术,圈定地磁异常8个(C1—C8),推断由2个磁性地质体、8个矽卡岩体引起。择优对C2异常进行了钻探验证。研究认为该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低阻过渡带部位的磁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即该区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部位具有含铜钼磁铁矿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对比分析研究区及周边找矿信息,认为铜山—石砀山地区找矿深部有潜力,外围有远景。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稀土矿床中的常见副矿物氟碳铈矿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和仪器参数,分别采用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和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ID-TIMS)对氟碳铈矿样品SAM进行U-Pb定年技术研究,并将此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LA-MC-ICP-MS得到的U-Pb年龄为(409±18)Ma(N=27,MSWD=4.5),ID-TIMS得到的206Pb/238U U-Pb年龄为(407.8±3.3)Ma(N=3,MSWD=0.029),两种方法得到的U-Pb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实验流程和结果,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为氟碳铈矿U-Pb定年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滑坡的监测主要是基于滑坡体的空间几何形态的变化特征,由于滑坡的变形不均匀、运动周期长、应变量小等特征,导致滑坡的监测难度大、监测周期长。为此,基于姿态传感器的小体积、高速数据传输、低功耗、稳定启动时间、全角度无盲区等监测特征,本文选取姿态传感器为滑坡形变监测仪器,姿态传感器通过位移和角度的转换得到滑坡体姿态变化值,通过白什乡典型滑坡的全站仪监测和姿态传感器监测结果对比可知,姿态传感器能更准确及时的反应了滑坡体内部的变形结果,为有效地监测滑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湖北京山大隆组出露甚好,根据沉积特征,该组为一套海退序列的沉积,其下部沉积环境为外陆棚沉积,上部沉积环境为内陆棚沉积。由于外陆棚紧靠大陆坡,极易发育上升洋流。处于这样的海退时期,带来了生物群的更新,由早期的放射虫变为大量藻孢子,无疑为高有机质、高生产力来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极有利于京山大隆组广阔范围内优质、优良质烃源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