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我国西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2009年6月8—9日广西、贵州、以及和湖南交界地带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东移、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以及二者合并造成的;地面α中尺度低压带配合α中尺度纬向切变线的生成,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的东移发展、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以及二者的合并创造了有利条件;地面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是MCC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MCC的生成和发展,伴随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大范围的逆风区的生成;MCC的消亡,伴随西南低空急流的减弱和消失,对应西北气流建立和东扩。MCC发展期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期、MCC消散期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消散期的涡度收支以及视热源和视水汽汇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42.
辽东半岛南辽河群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3,他引:7  
李壮  陈斌  刘经纬  张璐  杨川 《岩石学报》2015,31(6):1589-1605
本文报道了辽东半岛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南辽河群中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变质流纹岩的锆石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比值(0.3),锆石U-Pb年龄为~2.2Ga,该年龄可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年龄一致,表明辽吉花岗岩并不是辽河群的基底。变质玄武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强度较弱、弱分带或无分带,同时具较低的Th/U比值(0.1),为典型的变质成因锆石,锆石U-Pb年龄为~1.9Ga,代表其变质时代。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介于1981~3520Ma之间:峰期年龄为2033Ma和2092Ma的锆石年龄信息暗示辽东半岛至少存在一期2000~2100Ma的岩浆事件,并且该时期的中酸性岩浆岩是南辽河群沉积岩的一个重要物源;峰期年龄为2155Ma、2446Ma、2509Ma、2594Ma、2668Ma、2790Ma、3356Ma、3467Ma和3520Ma的锆石年龄信息,区域上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辽河群火山岩及太古宙基底年龄相吻合,暗示它们为南辽河群沉积岩提供了重要物源。沉积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0Ga,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所以,辽河群火山-沉积-变质的时限为2.2~1.9Ga,其演化时间约300Myr。结合前人有关辽东半岛前寒武纪岩石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认为胶-辽-吉活动带的形成演化与弧-陆碰撞有关,而不是许多人坚持的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943.
全球和区域分析的混合方案对区域预报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照荣  陈静  黄丽萍  邓莲堂  陈德辉 《气象》2018,44(12):1509-1517
区域分析采用局地高密观测资料,往往分析的中小尺度信息较丰富;全球分析同化全球覆盖的卫星观测资料,而且不受侧边界条件影响,对天气系统大尺度部分描述得更好。基于以上原因,为了提高区域模式的分析预报水平,本文尝试在区域模式中引入全球分析中的大尺度部分,通过DCT方法对全球T639模式分析和区域GRAPES模式分析进行谱分解,获得综合全球大尺度和区域中小尺度信息的混合分析。动能谱分析结果表明,GRAPES分析场的动能谱能量在中小尺度部分比T639全球分析略大,经过混合分析后,动能谱能量更接近理想曲线。一个月的分析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分析的高度、温度和风场的分析质量有明显提高,风场6 h内的预报也比区域分析有改进;而且全国平均ETS降水评分在各个降水量级上都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944.
西北太平洋台风累积动能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丽娜  林笑茹  曾华  庄淑文 《气象》2009,35(9):44-50
利用1945-2008年JTWC提供的台风资料,计算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累积动能,分析了台风累积动能的时间分布特征,统计累积动能与尼诺3.4区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年台风累积动能主要集中在6-12月;累积动能有明显的阶段性;1990年以后极端台风事件发生频数有增加的趋势;6-12月台风累积动能与尼诺 3.4区的海温距平呈正相关;台风累积动能与海温的关系通过沃克环流和局地哈得来环流起作用.  相似文献   
945.
利用1954—2005年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江淮梅雨期降水的南北反位相分布(Anti-Phase Distribution:APD)和大气准双周振荡(Qu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之间的关系,诊断结果表明:(1)1954—2005年江淮梅雨APD共有16年较为显著。从1990年代开始,梅雨APD显著增强,并且表现出显著的2年和4~6年振荡周期。在降水较多的区域,降水的准双周振荡往往也较强。(2)梅雨期降水APD和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南北变动同属一个位相,中国东部地区的南涝北旱或者南旱北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江淮地区降水的分布类型来说明。(3)"南旱北涝"年,准双周滤波的整层水汽通量能够传播到30°N以北,同时存在强烈的水汽通量辐合从中高纬度向南传播到江淮流域。而在"南涝北旱"年,准双周的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纬度明显偏南,来自中高纬度向南传播的水汽通量辐合也不显著。(4)"南旱北涝"年降水正位相,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脊线位于22°N以北,850 hPa低频反气旋的位置相对于"南涝北旱"年偏北,调节西太副高进入南海位置也偏北。南海和江淮上空的准双周垂直速度异常位置整体偏北,第3位相的上升运动和第7位相的下沉运动都位于30°N以北,南海的垂直速度异常也主要位于南海北部,而在"南涝北旱"年,准双周垂直速度异常的分布偏南。  相似文献   
946.
通过调查江苏省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区农户和专家的投入产出,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IPCC推荐的温室气体估算方法评估比较了3种种植方式(人工插秧、机械插秧和直播)的水稻在麦稻轮作复种“两晚”模式(水稻晚收, 小麦晚播)下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和机械插秧可以节省更多劳动力;农业机械燃油、施用化肥、稻田淹水等农作措施导致了大量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水稻种植方式为人工插秧的麦稻轮作模式能取得最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两晚”模式实施的关键是适时地利用近年来增加的农业气候资源。水稻人工插秧与麦稻“两晚”相配合的种植模式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947.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adiative forcing, and climatic effects of tropospheric ozone in China during summer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ropospheric ozone column concentration was high in East China, Central China, North China, and the Sichuan basin during summer. The increase in tropospheric ozone levels since the industrialization era produced clear-sky shortwave and clear-sky longwave radiative forcing of 0.18 and 0.71 W m–2, respectively, which increased the averag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by 0.06 K and the average precipitation by 0.22 mm day–1 over eastern China during summer. In addition, tropospheric ozone increased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leading to an enhancement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over southern China and a weakening over northern China. The notable increase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northwestern China, East China, and North China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absorption of longwave radiation by ozone, negative cloud amount anomaly, and corresponding positive shortwave radiation anomaly. There was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t was related to the enhanced upward motion and the increased water vapor brought by strengthened southerly wind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相似文献   
948.
基于LZU0025高分辨率格点数据集,对1951—2012年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年平均气温自1980年开始显著增暖,年降水量在1960年出现由湿润到干燥的突变。中国的整体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如气温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中国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为0.26℃/(10a),局部的最大增温趋势超过0.6℃/(10a);中国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为6.7 mm/(10a),局部地区的降水减少趋势超过了30 mm/(10a),而有些地区的降水增加趋势却可达30 mm/(10a)。大兴安岭—黄土高原西北缘—黄河长江上游以北—冈底斯山脉东部为大致的平均400 mm等降水量线,可用于划分中国的半干旱与半湿润区。1951—2010年中国400 mm等降水量线位置的年代际变化情况复杂,但总体呈现不断南移的趋势,表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49.
Fine aeros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roughout spring, summer, and winter in 2004∼2005 at a major urban traffic junction (BNU) and a suburban location (MY) in Beijing and at a downtown site (SH) in Shanghai, China. Ten of the 16 EPA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seven fatty acids, levoglucosan, and cholesterol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PAHs detected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were up to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either in urban or suburban areas, while levoglucosan wa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at in other countries for no biomass combustion in domestic heating in the mega-cities in China. PAHs showed the same seasonal trend in all sampling sites as the highest in winter and the lowest in summer, while fatty acids no pronounced seasonal variation.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levoglucosan from cooking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urban than in suburban area contributed to the ambient atmosphere, indicating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levoglucosan in urban environment would be cooking rather than biomass burni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coal combustion and vehicle exhaust sources to PAHs in fine aerosols were preliminarily estimated to be 1:2 in Beijing and 1:1 in Shanghai, revealing that the air pollution in these mega-cities in China was mainly the mixing of coal combustion with vehicle exhaust. Cooking was 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organic aerosols in both Beijing and Shanghai.  相似文献   
950.
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理想试验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43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的、适合格点模式的三维变分同化方案GRAPeS 3DVAR。该方案采用相互独立的流函数、非平衡速度势函数、非平衡位势和水汽作为分析变量。通过变量变换对目标函数进行预调节 ,不仅避免了直接计算背景误差协方差逆矩阵的困难 ,而且改善了Hessian矩阵的性状 ,提高了收敛速度。采用EOF分解方法 ,将三维分析变量投影到垂直摸态上 ,分解成为二维场 ;水平方向采用数字 (递归 )滤波器代替矩阵运算 ,实现和简化了方案的求解。此外 ,还考虑了质量场和风场之间的平衡约束关系。理想试验结果表明 ,GRAPeS 3DVAR能够正确地反映多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收敛迅速 ,分析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