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介绍了能用于TEM、IP、p_n法微机控制大功率自动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电路的技术特点及在野外实战中的应用。该系统引用了微机实时控制和隔离、光电耦合等先进电子技术,并对抗干扰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几年来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中经受了各种环境和各种恶劣条件的考验,至今从未出现过故障。  相似文献   
892.
造山带变质作用PTt轨迹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适山带变质作用PTt轨迹热模拟研究仍受变质作用程度由深度控制的传统观念的制约,其主要假定条件没有很好地反映造山带变质作用客观的和本质的特征,因而亦无法反映造山作用的真实过程和造山带变质作用的地质动因。造山带变质作用研究应朝着变质作用与构造变形作用、花岗岩化作用等多种地质作用综合研究、时间演化过程与三维空间变化特点有机结合、造山带变质作用时空演化特点与地幔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统一综合研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93.
地震序列类型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地震序列类型的识别。以应力降(Δδ)、地震矩(M_0)、破裂速度(V)、余震区长度(L)和宽度(D)、主震和最大余震震级差(ΔM)、余震序列的a值、b值和P值作为关联因子,同时把待研究的地震作为参考数列(X_0),一些已知历史地震作为比较数列(X_i)进行灰关联分析。另外,本文还就一旦某地发生大地震,如何用灰关联分析方法迅速确定该地震的序列类型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灰关联分析法是识别地震序列类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4.
The fate of Prudhoe Bay crude oil. labelled with n(1−14C)-hexadecane and dispersed with Corexit 9527, was studied for 24 days in a polyethylene bag enclosure of sea water by time-series observations of the alkane composition of the crude oil, oil fluorescence, 14C-labelled hexadecane in the particulate phase, bacterial biomass, amounts of sedimented material and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nutrients. By the seventh day, convective and diffusive mixing,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the dispersion of oil, resulted in a fairly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oil throughout the enclosed water column. Rapid bacterial biodegradation removed the n-alkane fraction initially, while oil-Corexit dispersion suppressed phytoplankton growth. After 7 days, with the recovery of phytoplankton growth, much of the aged oil sedimented with sinking of diatoms.  相似文献   
895.
激光粒度分析与传统粒度分析方法相关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4 1个样品的激光法与传统法 (筛析部分—沉析部分 )的粒度分析成果 (粒级百分含量、粒度参数和海陆相样品的粒度成果 )作了相关对比。找出 2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期在将来的粒度分析中 ,可以通过参数矫正来实现 2法的数据转换。从分析可知 ,海陆相沉积对样品的影响很小。 2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从而产生了激光法低估粘土部分百分含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6.
西太平洋暖池海域SST场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 1 950— 1 998年间月平均SST资料 ,用经验正交函数 (EOF)分析法 ,对西太平洋暖池海域SST场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暖池海域SST场的主要模态包括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3个类型 ,其主要变化周期依次为 1 2、54、2 9和 1 2 0个月 ;暖池SST场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全海域大致以 1 60°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其SST的年际变化在变幅、相位和周期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97.
李壮  郎兴海  章奇志  何亮 《岩石学报》2019,35(3):737-759
浦桑果矿床位于拉萨地块冈底斯成矿带中段,为侵入岩体与钙质围岩接触带内形成的矽卡岩型高品位铜多金属矿床(Cu@1. 42%,Pb+Zn@2. 83%),是冈底斯成矿带目前唯一一个大型富铜铅锌(钴镍)矿床。本文以浦桑果矿床相关中酸性侵入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全岩SrNd-Pb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旨在厘定侵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侵位年龄分别为13. 6~14. 4Ma和13. 6~14. 6Ma,岩体形成时代均属中新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闪长玢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均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质岩石;岩石普遍具高Sr含量(599×10~(-6)~1616×10~(-6))、高Sr/Y(48. 2~132. 3)和高(La/Yb)N(19. 6~25. 4)比值特征,具低Y(10. 38×10~(-6)~12. 70×10~(-6))和Yb含量(0. 79×10~(-6)~1. 17×10~(-6))特征,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全岩稀土元素表现为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而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HFSE)。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浦桑果矿床相关中酸性岩石与冈底斯成矿带中新世大多斑岩-矽卡岩矿床紧密相关的埃达克质侵入岩体具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岩石具同源岩浆特征且埃达克质岩浆主要起源于拉萨地块加厚新生下地壳。浦桑果矿床中酸性岩体主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因碰撞挤压向后碰撞伸展背景的构造转换,引起印度大陆岩石圈发生拆沉(42~25Ma)及拉萨地块中富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形成富含Cu、Co等基性岩浆熔体底侵加厚新生下地壳(25~18Ma),导致拉萨地块加厚新生下地壳中部分石榴子石角闪岩相发生部分熔融,最终形成闪长质熔体于浦桑果矿区有利构造部位形成具埃达克质属性的中酸性侵入岩体(13~14Ma)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  相似文献   
898.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分布着大量的SSZ型蛇绿岩残片,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代表性辉绿(玢)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获得辉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1.5Ma(MSWD=0.09,n=33),表明多龙SSZ型蛇绿岩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烧失量普遍较高(1.57%~5.23%)的特征,表明样品普遍遭受蚀变;而且具有富硅、高铝、低MgO及低Mg~#值(36.8~63.1)的特征,说明其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多龙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Cs、K、Sr、P、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a、Nb、Ti、Zr、Hf);稀土元素总量为23.27×10~(-6)~58.95×10~(-6),δEu为0.83~1.35,(La/Yb)_N为0.66~1.30,具有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的稀土元素和总体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岩石(~(87)Sr/~(86)Sr)_i值为0.707345~0.708748,(~(143)Nd/~(144)Nd)_i值为0.512669~0.512705,t_(DM2)值为305~456Ma,ε_(Nd)(t)值为+6.9~+8.8,表明其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源区,其地球化学成分具有洋内弧的特征,暗示其可能是洋内俯冲作用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班-怒洋壳于晚二叠世时(ca.252Ma)在板块汇聚边缘发生了类似西太平洋Izu-Bonin-Mariana的洋内俯冲作用,形成兼具MOR蛇绿岩亲缘性和俯冲带SSZ蛇绿岩地球化学印记的双重属性的多龙辉绿岩及辉绿玢岩的母岩浆;母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上升侵位,最终于洋内俯冲带之上的弧前盆地环境下形成多龙辉绿岩和辉绿玢岩。  相似文献   
899.
火烧云矿床是我国新发现具有超大型规模的非硫化物铅锌矿床,成因倍受关注.矿床主要由菱锌矿和白铅矿组成,形成块状及少量纹层状和角砾状矿石,构成了层状矿体.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含沉积石膏的台地相碳酸盐岩,为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典型赋矿围岩,而非喷流沉积型矿床的赋矿围岩.矿石中普遍出现被白铅矿交代的方铅矿残留,表明原生矿化为硫化物.方铅矿δ34SV-CDT值为-34‰^-18‰,显示还原硫的来源与细菌还原作用作用有关,这在MVT矿床中较为常见,而在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中少见.同时,矿床也不具有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化和蚀变特征,故矿床的原生硫化物矿化应为MVT型.通过菱锌矿和白铅矿的O同位素组成,计算出形成这两种矿物的流体具有低温、低δ18O值的大气降水的特征,结合白铅矿交代方铅矿的这一现象,表明目前观察到的由菱锌矿和白铅矿构成铅锌矿体系是在表生作用下直接交代原生硫化物矿体形成.  相似文献   
900.
1 IntroductionPhenology is the study ofthe recurring vegetation cycles and theirconnection to the surroundingenvironm ental factors such as clim ate, hydrology, soil, etc. (W an et al., 1987). Phenologicalrecords provide an integrative indication of the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