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85篇 |
免费 | 1720篇 |
国内免费 | 24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5篇 |
大气科学 | 2274篇 |
地球物理 | 2445篇 |
地质学 | 5023篇 |
海洋学 | 1153篇 |
天文学 | 469篇 |
综合类 | 946篇 |
自然地理 | 10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204篇 |
2022年 | 430篇 |
2021年 | 499篇 |
2020年 | 414篇 |
2019年 | 421篇 |
2018年 | 529篇 |
2017年 | 481篇 |
2016年 | 558篇 |
2015年 | 441篇 |
2014年 | 564篇 |
2013年 | 555篇 |
2012年 | 453篇 |
2011年 | 506篇 |
2010年 | 517篇 |
2009年 | 517篇 |
2008年 | 542篇 |
2007年 | 486篇 |
2006年 | 431篇 |
2005年 | 381篇 |
2004年 | 302篇 |
2003年 | 320篇 |
2002年 | 319篇 |
2001年 | 296篇 |
2000年 | 347篇 |
1999年 | 485篇 |
1998年 | 409篇 |
1997年 | 431篇 |
1996年 | 379篇 |
1995年 | 295篇 |
1994年 | 281篇 |
1993年 | 208篇 |
1992年 | 178篇 |
1991年 | 135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91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45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58年 | 9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湖北郧县辽瓦店剖面的沉积学特征及磁化率、粒度、Rb、Sr含量等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瓦店剖面自下而上具有马兰黄土(L1)-过渡层(Lt)-古土壤(S0)-全新世黄土(L0)-表土(TS)地层序列;不同地层单元的风化成壤差异明显,其成壤强弱顺序为古土壤S0成壤最强、全新世黄土L0和过渡层Lt次之、马兰黄土L1最弱。成壤强弱的变化揭示出该区晚更新世末期(11 500 a BP以前)气候干冷,全新世早期(11 500~8 500 a BP)气候处于晚更新世干冷向全新世中期暖湿的过渡阶段,全新世中期(8 500~3 100 a BP)气候最为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3 100 a BP以来)气候转为干冷且逐渐恶化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2.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选择电极(ISE)、显微镜光度计和煤化学等方法,对山东济宁矿区的高硫煤(太原组16号煤层)与低硫煤(山西组3上煤层)剖面的煤岩、煤质和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高硫煤中微量元素在垂向上呈现显著的变化规律:(1)Sr含量从煤层底板到顶板呈增高趋势,而Ba含量则相反;因而Sr/Ba比值从下向上呈逐渐变大趋势(0.04~47.7);(2)Th/U比值从下向上也呈逐渐变大趋势(0.2~37.1);(3)As含量在煤层顶板石灰岩(26.1μg/g)、透镜状黄铁矿夹层(14.7~19.3μg/g)中较高;(4)V、Cr、Co、Ni、Cu、Pb、Zn等元素在煤层底部和顶部分层中含量较高,而在煤层中部分层中含量较低;(5)Nb、Ta、Zr、Hf、Ga等元素从煤层的底部到顶部呈逐渐降低趋势;(6)煤中稀土元素总量(REE),除透镜状黄铁矿夹层(第2、4、11分层)外,其它分层(第1、3、5、6、7、8、9、10分层)显示从上往下逐渐增高之规律性。低硫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垂向变化与高硫煤明显不同:As含量在14个煤分层中都较低(1.03~3.37μg/g),Sr/Ba比值从下向上变化不大(0.4~2.2),各个煤分层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呈现随灰份含量增高而增高的变化趋势,低硫煤与高硫煤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差别很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济宁矿区高硫煤与低硫煤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别,反映了上石炭统太原组与下二叠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和聚煤条件的差别,具有指相意义;太原组16号煤层中富集的硫及有害微量元素,对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3.
94.
Evaluation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of Medium Salinity in Tarim Basin and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Under-mulch-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for Cott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groundwater of medium salinity refers to the groundwater with a mineralization degree of 2-7 g/L that can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used for irrigation. This paper determined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groundwater with medium salinity in Tarim Basin, estimated the total amount of recharge resources and exploitable quantity of the groundwater of medium salinity. The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on the groundwater of medium salinity by using multiple factors and methods. The salt tolerance parameters and irrigation water mineralization control parameters of the cotton in under-mulch-drip irrigation were determined. The under-mulch-drip irritation technology for cotton in groundwater of medium salinity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successfully to the demonstration area.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is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were analysed.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wo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相似文献
95.
X射线荧光测井中 ,井液位于井下探管与井壁之间 ,它的影响不但表现在对特征X射线的吸收 ,而且表现在对源初级射线和特征 X射线的散射。井液的校正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在硬件上 ,使含有探测器的部分制成单独的短臂 ,有效地保证了探测窗与井壁的良好接触 ;在软件上 ,提出的双散射峰法和散射峰 -逃逸峰法 ,能够校正 0 - 10 mm厚的井液对 X射线荧光测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Ying Hu Hui Chen Hongyan Qian Xinyue Zhou Yuanjun Wang Bin Lyu 《Geophysical Prospecting》2020,68(3):941-954
Improving the seismic time–frequency resolution is a crucial step for identifying thin reservoir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high-precision time–frequency analysis algorithm, synchroextracting generalized S-transform, which exhib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at characterizing reservoirs and detecting hydrocarbons. This method first calculates time–frequency spectra using generalized S-transform; then, it squeezes all but the most smeared time–frequency coefficients into the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trajectory and finally obtains highly accurate and energy-concentrated time–frequency spectra. We precisely deduce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 of the synchroextracting generalized S-transform. Synthetic signal examples testify that this method can correctly decompose a signal and provide a better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The results of a synthetic seismic signal and real seismic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identify some reservoirs with thincknesses smaller than a quarter wavelength and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hydrocarbon detection. In addition, examples of synthetic signal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Gaussian white noise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under noisy conditions. Hence, the synchroextracting generalized S-transform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merits in seismic signal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97.
碳酸盐岩差异性风化成土特征及其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碳酸盐岩极低的酸不溶物含量使岩石风化产生的残积土壤物质数量极少,并产生巨大的体积缩小,促使早期形成的残积土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下塌陷。显著的差异性风化使基岩面强烈起伏,甚至形成大量的岩溶尘洼地、裂隙、地下管道、洞穴系统等。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土粒沿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经微距离或短距离搬运到上述低洼或地下空间中,甚至由地下河带到更远的地方,这是碳酸盐岩地区土壤丢失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石漠化最主要的地质因素。土壤在地表分布高度不均匀,是碳酸盐岩地区的地表少土的重要原因。对于酸不溶物含量相当的石灰岩和白云岩而言,由于白云岩的差异性风化明显弱于石灰岩,以及受各种应力作用后,白云岩形成的节理及裂隙密集而均匀,从而提高了近地表白云岩的含水能力,延长了风化过程中的水-岩反应时间,使风化作用可以相对集中于地表或近地表进行,有利于岩石的整体风化作用的进行,同时使白云岩风化壳基岩面起伏相对较小,风化残积形成的土壤分布也相对均匀。因此,白云岩区地表土层较厚,石漠化程度也稍弱于灰岩区。 相似文献
98.
99.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存在丰富的热液流体活动。在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四川盆地东部茅口组碳酸盐岩中的热液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区茅口组热液活动包括2类,一类为硅质热液,表现为薄层硅质岩或硅质团块;另一类为碳酸盐型热液,表现为粗晶方解石和白云石充填在张性构造裂缝中或呈"雪片状"集合体,偶见少量黄铁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伴生。硅质岩主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表明硅质来源具有多样性,是热液硅与壳源硅的混合;黄铁矿、闪锌矿原位S同位素δ34S介于-3.91‰~-6.87‰之间,推测可能受到了微生物和基性岩浆岩的双重影响;方解石脉和具鞍状双晶的白云石脉普遍具有Ca O高于标准计量、相对富Sr和U、贫REE和Ti、Ce/Ce*明显负异常、Eu/Eu*主体正异常、Y正异常等特征,表明碳酸盐脉为热液活动的产物,流体来源也呈现出火山活动相关流体与富钙地下水混合的特点。闪锌矿富集Ge和Cd,Zn/Cd及Zn/Fe值反映了中等成矿温度。硅质岩和碳酸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介于54.7~294.3℃之间,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比值所揭示的特征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穿层状硅质结核和团块的首次出现往往标志着茅口组热液活动的开始,而张性构造裂缝和碳酸盐型热液活动带来的围岩白云化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白云岩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100.
论透闪石玉命名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穆尔1863年发表了对来自我国圆明园的和田玉及翡翠的矿物学分析成果,将它们分别命名为“Nephrite”和“Jadeite”。这两个词后来被译成“软玉”和“硬玉”一直沿用至今。其实,它们之间硬度并无不同,“软玉”一词在矿物学界和玉石界使用中也有一定混乱。根据玉石命名原则及和田玉的矿物成分和它在我国悠久的命名历史,建议“软玉”一词以“透闪石玉”取代。透闪石玉是由微晶透闪石组成、具毡状结构、符合工艺要求的玉石。可按地质产状、颜色、工艺等级、并考虑传统名称进一步划分品种。按产状可分为子玉、山玉、山流水等,按颜色分为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碧玉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