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2篇
  免费   837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测绘学   399篇
大气科学   1000篇
地球物理   1018篇
地质学   2206篇
海洋学   499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381篇
自然地理   61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The MGS5 segment of the Milanggouwan stratigraphical section in China's Salawusu River Valley records 8.5 sedimentary cycles consisting of dune sands alternating with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or/and paleosol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b and Sr within the segment and paleoecological evidence (fossils), it appears that the observed sedimentation cycles mainly resulted from fluctuations between dry-cold and warm-humid climat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GS5 segment experienced at least eight cold-dry and nine warm-humid climatic fluctuations. Of these, 12 cold–warm climate fluctuations correspond to DO20–DO25 and stadia 21–26 recorded by the NGRIP ice cores. Another five cold–warm climatic fluctuations that occurred during MGS5e correspond to five substages (5e1–5e5) recorded by the GRIP ice cores from Greenland. This kind of high-frequency climatic fluctuation on a kiloyear scale was mainly subject to variations in the strength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s.  相似文献   
972.
本文在原有湿法化学分析结果基础上对南岭石的矿物化学式做了重新计算,纠正了原化学式的错误,并对晶胞参数做了精确测定。经晶体结构测定,确认本矿物不仅是以(AsO3)阴离子团的氧原子密堆积作为结构框架外,其中还出现了Fe-As成键的新特征,属于一种新结构类型的新矿物。红外光谱及穆斯堡尔谱分析测试显示了本矿物波谱学方面的特征。对矿物新的化学组成除采用电子探针、能谱手段以外,还运用SIMS离子探针证实了锂的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973.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超高温变质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群孔兹岩系中发育一套含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富铝岩石块体,它们呈透镜状包体形式赋存于孔兹岩系内。岩石中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发育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改造。其中尖晶石和石英的共生组合表明了变质温度高于900℃,而利用岩石退变质矿物组合中的黑云母-石榴石温度计,黑云母-斜长石-石榴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的变质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879~917℃、0.90~0.94GPa。岩石中的早期刚玉+夕线石的组合的存在说明岩石变质作用已经从高角闪岩相进入到了麻粒岩相;而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尖晶石+石英的出现,指示了变质温度高于900℃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另一方面,退变质过程中钛铁矿的发育表明岩石经历了快速抬升降压的过程。变质作用的P-T轨迹分析揭示出岩石经历了早期同步升温增压后的快速增温达到峰期条件,后经历快速等温减压过程。这种温压条件的变化与板块会聚过程中由于俯冲板片的断离而使软流圈上涌造成热异常的温压条件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超高温变质岩石进行锆石SIMS U-Pb测年获得的结果大于58Ma,推测这次超高温变质与喜马拉雅运动中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会聚-碰撞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74.
结合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在已运行核电站附近新扩建核电站的大型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爆破振动的监测与爆破振动的控制。通过理论分析与监测等多种手段对爆破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了正在运行核电站的安全。所总结的减震措施经验对其他核电站的爆破振动控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75.
叠前时间偏移已经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常规手段之一,在构造复杂但速度横向变化不大时,应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一般可以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但是叠前时间偏移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些配套技术的选取和一些关键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成像结果。这里根据O-MEGA2处理系统制定的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方法和流程,对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配套技术和关键参数(叠前道集偏移距分组、偏移孔径和倾角选取、均方根速度建模、旅行时算法)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试验程序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关键参数选取的基本原则,对实际处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6.
We analyzed the S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black shales and related kerogen and sulfide fractions from the Zunyi Ni-Mo-Se deposit, the La’erma Se-Au deposit and the Yutangba Se deposit in southern China to constrain metal sources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es, both subjects of disagreement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Se at the Zunyi Ni-Mo-Se polymetallic deposit displayed a restricted range of δ82Se values (−1.6‰ to 2.4‰ with a mean of 0.6‰) suggesting a major hydrothermal origin where aqueous Se was probably transported as H2Se, along with H2S, and precipitated directly as selenides or in sulfides. Se at the La’erma Se-Au deposit covers a larger range in δ82Se values (−3.8‰ to 5.4‰ with a mean of 0.3‰), suggesting Se redistribution following redox transformations, leading to kinetic isotopic fractionation. The largest Se isotopic variation so far in natural terrestrial samples was found in the Yutangba Se deposit, with δ82Se values varying from −12.77‰ to 4.93‰. On the basis of variations in Se isotopes in the deposit, along with other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the “redox model” (supergene alteration) explains the occurrence of native Se in the deposit. Overall, hydrothermal systems may be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Se source to form economic deposits in comparison to seawater sources. Significantly,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either secondary hydrothermal or supergene alteration is a key factor in Se enrichment in black shales. Redistribution of Se, and probably other redox-sensitive metals like Mo, Cr and V, leads to isotopic fractionation which may be used to fingerprint such alteration/precipit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77.
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的直接体绘制,是一个计算和数据双重密集型问题.为了提高三维图像的重建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立方体元的Shear- warp地震数据体绘制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立方体元在相邻的体素点之间建立联系;然后根据地震数据的特征对体元进行分类,在绘制过程中通过二叉树索引,快速定位分类结果.通过索引结果,避免了对等值体...  相似文献   
978.
世界水溶气资源分布、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世界水溶气资源及国内外勘探开发现状统计结果表明,全世界水溶气资源丰富,总量达33 837×1012m3,这比常规天然气资源量(293×1012m3)高两个数量级;中国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中水溶气资源也很丰富,43个盆地的水溶气资源量的估算结果达到19×1012m3。对水溶性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丰富的气源、异常高地层压力、储集层和保存条件是形成该类气藏的主要条件。根据天然气溶解的Henry经验定律、分子间隙溶解机理分析,认为溶解和脱气过程中除了考虑温度和压力变化,还存在构造震荡脱气等脱气过程。由于对不同的地层水条件下,天然气的溶解度变化的认识尚不太清晰,且富集条件及静态气藏形成条件是否能够促成动态气藏的形成,以及其他因素对气藏有何影响亦需要深入研究,对国内水溶性气藏资源需要进行系统的评价,确定气藏的有效开发技术方法,以促进水溶性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增加我国天然气供给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9.
陆面蒸散量观测方法比较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面蒸散是陆面水分平衡的主要分量,也是地球系统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但陆面蒸散量测量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利用LOPEX试验区内陇中黄土高原定西陆面过程综合观测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在参考对照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量的基础上,对蒸渗计法、涡动相关法、彭曼方法等3种方法观测的陆面蒸散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各观测...  相似文献   
980.
首都圈地区卫星热红外亮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年和2003-2006年共5年的NOAA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热红外影像特征和红外亮温年变特征进行了跟踪观测、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特别是线性断裂构造在热红外影像上有清晰的显示,通过不同时期红外影像的对比研究可以很好地揭示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及规模形态,为活动构造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