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9篇
  免费   867篇
  国内免费   1260篇
测绘学   415篇
大气科学   1034篇
地球物理   1050篇
地质学   2346篇
海洋学   527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地理   61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于雯  李雄耀  王世杰 《岩石学报》2016,32(1):99-106
在真空条件下矿物粉末热导率的实验测量,可为我们研究月球及行星表面的热属性和热演化,解译热红外和微波探测数据,开展月球及行星探测载荷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参数。本研究主要采用改造后的Hot Disk TPS 2500S导热仪对辉石粉末的热导率进行测量。同时,分析了真空度、温度对辉石粉末热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热导率随着真空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大气压力在1000Pa时,辉石粉末热传导机制发生明显改变。在低压条件下(1000Pa)热导率随真空度的变化趋于平缓;2)辉石粉末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增大的幅度在低压和常压条件下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低压条件下辉石粉末热导率随真空度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式。本研究表明,在月球和火星表面热环境的研究中,温度和压力对热导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上述结果对未来开展地外样品的热导率测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02.
杨盛昌  谢潮添  陈文列 《台湾海峡》2003,22(2):145-149,T001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白骨壤叶片衰老过程中叶肉细胞Ca^2 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骨壤幼叶和成熟叶叶肉细胞中,焦锑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池和细胞间隙中,细胞壁中也可见少量沉淀,而细胞基质中则看不到焦锑酸钙沉淀.在衰老叶中,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的锑酸钙沉淀则显著减少,并且叶绿体外膜部分破损,结构破坏,核膜与液泡膜内部结构模糊,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扎手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Ca^2 的区域性分布的变化与植物叶片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3.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1]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早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相似文献   
904.
文彦君 《中国地震》2011,27(2):173-181
城市小区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研究,可为制定防震减灾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宝鸡市宝钛小区居民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总体水平不够理想,其中在自救互救方面最差,在地震灾害知识方面较好;居民对地震灾害知识了解的准确性欠缺、深度不够,防震减灾技能掌握不足,但有迫切的学习需求;居民自救互救的主动性和组织性较差,互救意识淡薄,地震谣言辨别能力不强,易于传播谣言.因此,充分发挥小区基层机构的宣传、引导、组织和管理作用,提升小区居民对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水平,是增强城市小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05.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和GPS资料显示的现今地壳形变场,辅以历史地震及地表破裂、震源机制解类型等资料,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分成了11个次级块体.其中包括了西秦岭次级块体、阿坝次级块体、龙门山次级块体、藏东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滇中次级块体、保山次级块体、景谷次级块体、勐腊次级块体和西盟次级块体;并利用这些次级块体内的GPS站点速率计算出了这些块体现今运动情况及各块体之间断裂的滑动速率,分析认为各次级块体均受到了一种来自其相邻块体的主要应力作用而发生了旋转,其中保山次级块体、藏东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滇中次级块体的旋转尤为显著;同样,相邻块体之间的边界断裂带也呈现了相应的挤压或拉张活动特征,而藏东次级块体与雅江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与滇中次级块体之间的挤压最为明显.利用上述结果,本文讨论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特征,认为刚性块体的挤出作用与重力滑塌作用并存于该区域内,下地壳"管道流"的拖曳作用是该地区刚性块体挤出作用和重力滑塌的主要原因, 另外缅甸板块相对于自身的逆时针旋转作用在其北部引起的拉张作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06.
泌阳碱矿形成的地球化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泌阳碱矿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原生沉积矿床。通过综合分析泌阳凹陷的地质、石油地质、碱矿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从不同方面论证泌阳碱矿不太可能属于原生沉积矿床。利用地球化学模拟技术,从理论上模拟了泌阳碱矿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一种水-岩相互作用成矿模式,并用大量的事实支持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907.
以泰国湾 T155号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手段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La/Sm)UCC-(Gd/Yb)UCC指示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物质来源较为稳定,主要来自于马来半岛,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是其主要驱动力。通过对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ωk/(ωc+ωl))、化学蚀变指数(CIA)和钾铝质量分数比值(ωK/ωAl)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①早中全新世(12000~6500calaBP):ωk/(ωc+ωl)值和CIA 值较高,ωK/ωAl值则较低,指示了该段时期强盛的东亚季风;发生于11200~10500calaBP和8500~7500calaBP的冷事件指示了泰国湾对新仙女木事件和8.2ka冷事件的响应;②中全新世(6500calaBP)以来:ωk/(ωc+ωl)值和 CIA 值明显下降,ωK/ωAl值则逐渐上升,指示了该段时间东亚季风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在3200~1800calaBP时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指标呈现一个明显低值,对应于热带海域“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在泰国湾海域良好的区域性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908.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相似文献   
909.
小波变换在地电场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快, 上海的地电场观测受到来自周围环境噪声的影响日益严重, 这些噪声干扰对于地震前兆异常的分析判断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小波变换方法来分解地电场观测原始信号, 分析环境噪声对原始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度. 利用异常信号的小波模值对比分析了滤波结果, 并通过绘制极化方位图检验了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结果表明: 数字滤波方法能很好地去除日常干扰所带来的背景噪声, 对于重构的地电场信号, 也能较好地反映其原始信号变化特征; 滤波后的自然电场异常信号保留了原始信号中主要的变化特征, 并能反映其原始变化规律; 重构的地电场信号能够突出信号中异常信号极化方位角, 使极化方位收敛有利于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910.
In this article, Milkov and Sassen’s model is selected to calculate the thickness of the gas hydrate stable zone (GHSZ) and the amount of gas hydrate in the Xisha (西沙) Trough at present and at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hanges in the bottom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sea level on these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GHSZ in Xisha Trough is estimated to be 287 m and 299 m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HSZ thickness and the water depth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at present and at LGM, respectively. Then, by assuming that the distributed area of gas hydrates is 8 000 km2 and that the gas hydrate saturation is 1.2% of the sediment volume, the amounts of gas hydrate are estimated to be ~2.76×1010 m3 and ~2.87×1010 m3, and the volumes of hydrate-bound gases are ~4.52×1012 m3 and ~4.71×1012 m3 at present and at LGM, re- spectively.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GHSZ decreases with the bottom water tem- perature increase and increases with the sea level increase, wherein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that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GHSZ in Xisha Trough had been reduced by ~12 m, and that 1.9×1011 m3 of methane is released from approximately 1.1×109 m3 of gas hydrate since LGM. The released methane should have greatly affected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