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人口空间格局分布分析不足的问题,借助遥感信息与基本统计信息,引入人口地理集中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特征因子在市域范围上的空间异质性。人口集中指数与Moran指数能有效地反映空间事物之间的密切作用关系,在产业空间分布中能较好地评价集聚效应,反映空间分布状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南北差异-四周分散”的分布特征,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土地利用方面分析原因,为人口合理增长和资源分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以2021年3月16、28日两次沙尘天气为例,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象再分析资料,结合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HYSPLIT模型等分析了影响江淮地区的两次沙尘天气发生时天气系统、颗粒物浓度、气溶胶光学特性和边界层气象条件变化等特征,特别探讨了回流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均为浮尘天气,与暖区新生类蒙古气旋的活动有关。对江淮地区的影响分为冷锋后部污染物影响和高压后部污染物回流影响。前者容易引发单峰型2~4 h污染物爆发性增长,后者对应多峰型7~9 h污染物持续增长,最终产生1 000 μg·m-3以上的严重污染。污染物均来源于蒙古和贝加尔湖,经过华北后传输高度降低至1 km以下,回流阶段的传输高度较低,仅为0.3 km左右。传输层风速加强至8~14 m·s-1有利于污染物在地面的长时间影响。  相似文献   
53.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南极旅游资源,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文章从旅游人数、旅游线路和方式以及旅游客源3个方面概述南极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在南极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旅游人数1994—2017年经历增多、减少又增多的过程,并于2017年达到新的峰值;西线和乘船是南极旅游的主要线路和方式,其中登陆游客占比较高;美国是南极旅游的最大客源国,我国于2016年成为第二大客源国;面对南极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法律和管理体系不足以及市场利润和话语权缺失的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发展旅游企业和建设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54.
One new marine oligotrich ciliate, Omegastrombidium hongkongense n. sp., was isolated from a bloom of Noctiluca scuntillans near Port Shelter, Hong Kong. The morphology and infraciliature of this new species were studied on both living and protargol-stained specimens. Its phylogenetic position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the small subunit r RNA gene. O. hongkongense is different from its congeners with special characters. The cells are usually heart-shaped, and the cell size usually is(20–35) ×(20–30) μm in vivo. Its deep buccal cavity extends obliquely to about 1/2 of cell length. It shows prominent apical protrusion. The adoral zone of membranelles is divided into 17–19 collar membranelles and four buccal membranelles. It has one ball-like macronucleus. The girdle kinety forms a closed loop which obliquely surrounds the body. The ventral kinety and thigmotactic membranelles are not observed. The SSU r RNA sequence of O. hongkongense was close to those of Strombidium paracalkinsi and Varistrombidium kelum with approximately 99% similarity.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s, O. hongkongense can be grouped with O. elegans and V. kielum species with very low support(16% ML).  相似文献   
55.
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埋藏是陆地碳循环中重要的环节,对全球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目前对洱海生态环境变化、重金属与营养盐污染等已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近百年来沉积物有机碳埋藏时空变化与驱动因素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通过对洱海北部湖区典型岩芯(编号EH2012)以及其他湖区13个沉积岩芯中有机碳(OC)含量的分析,结合湖泊生态环境与气候因子变化,研究了近百年来沉积物有机碳埋藏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C/N摩尔比值表明洱海沉积物中OC以湖泊内源为主,不同湖区岩芯中OC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以EH2012岩芯为例,OC含量历史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70年以前,表现出较稳定的低值;1970-2000年,OC含量逐渐增加;2000年以来,OC含量增加更加明显并达到近百年来的最大值.近百年来,EH2012岩芯有机碳累积速率(OCAR)呈逐渐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7.9~87.2 g/(m2·a),平均OCAR(OCAR)为24.1 g/(m2·a);OCAR变化与OC含量和区域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全球变暖与营养驱动下的湖泊生产力提高可能是近年来OCAR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重金属Cd污染初始时间建立的时标,1982年以来不同湖区OCAR为17.1~44.7 g/(m2·a),采用克里金插值得到的全湖OCAR均值为31.4 g/(m2·a);不同湖区OCAR与磷累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指示了湖泊营养水平对有机碳埋藏空间变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6.
悬沙浓度标定相关性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影响OBS悬沙浓度标定相关性的因素,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常用的两种瞬时式采样器存在自身局限,无法精确控制采集点位置,以及无法完全封闭已经采集的水样。这两个局限是导致悬沙浓度标定相关系数较低的关键因素。在流态复杂的河口区,采样器的局限导致的影响更加明显。建议现场采集水样并进行后续处理时,需要注意仪器观测对象与标定样品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7.
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表蒸散发是连接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纽带,结合遥感技术估算地表蒸散发已成为获取区域乃至全球尺度时空连续地表蒸散发量的有效手段。由于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容易受到地表空间异质性和近地层气象条件复杂性的影响,在模型机理与变量参数化方案、输入数据和时间尺度扩展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其准确度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拓展,因此需要开展真实性检验。本文综述了当前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包括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真实性检验研究的相关成果,重点归纳并总结了应用于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的直接检验法和间接检法的主要原理、适用性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由于地表空间异质性的普遍存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在理论和方法方面还受到诸多挑战,今后应打破地表蒸散发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局限在均匀地表的传统思路,发展非均匀地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的理论框架,包括地表水热状况空间异质性的度量、非均匀地表验证场的优化布设、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卫星像元/区域尺度地表蒸散发相对真值的获取、验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及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的实证研究等,并构建一个多源、多尺度、多方法、多层次的真实性检验技术流程,以期把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作为突破口,提升相应遥感产品的应用水平,推动定量遥感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工艺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波提取、超声提取、醇与水回流提取3种工艺,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的处方进行提取,以总黄酮醇苷、二苯乙烯苷、丹酚酸B含量及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运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质量指标的比较。结果:最佳工艺为醇与水回流提取,12倍量料液比,回流提取1 h,提取2次。结论:醇与水回流提取工艺优于微波提取及超声提取工艺,且该方法实际可行,成本可控,可实现大生产。  相似文献   
59.
基于地面观测的遥感监测蒸散量验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保证遥感监测蒸散量的准确性,需建立一套较完整的遥感监测蒸散量地面验证方法对其进行验证.通过由大孔径闪烁仪、涡动相关仪和自动气象站等组成的蒸散量观测系统可以获取不同卫星像元尺度蒸散量的地面观测值.自2002年以来,由海河流域的密云、馆陶、大兴及小汤山等站构建了一个不同卫星像元尺度蒸散量的观测站网,经过严格的观测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获取了一大批卫星像元尺度蒸散量及其配套参数的地面观测值.同时,建立了一套基于地面观测的遥感监测蒸散量验证流程,重点对验证像元的选取以及评价指标的构建等进行探讨.依据上述验证流程,在海河流域的北京地区开展了遥感监测蒸散量的地面验证工作.利用2008年密云站和大兴站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对基于MODIS数据估算的北京地区区域蒸散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这套基于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的遥感监测蒸散量验证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其中2008年北京地区遥感监测月、日蒸散量的均方差分别为13.75和0.91 m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79%、18.61%.  相似文献   
60.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 (ITS1 and ITS2) and 5.8S rRNA genes were sequenced in six populations of four Aspidisca species, namely A. leptaspis, A. orthopogon, A. magna and A. aculeata.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constructed by means of Bayesian inference (BI), Maximum Parsimony (MP), Neighbor-Joining (NJ), and Maximum Likelihood (ML) to assess the inter- and intra-species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genus Aspidisca. All trees show similar topologies with stable supports and indicate that: (1) four well known groups, i.e., Oligotrichia, Stichotrichia, Choreotrichia and Hypotrichia, are distinctly outlined within the class Spirotrichea, and all are monophyletic other than Hypotrichia; (2) members of Aspidisca can be distinguished well, based on the ITS1-5.8S-ITS2 region sequences, and A. leptaspis and A. magna shared a closer relationship than other species; (3) Aspidisca and Euplotes branch early in the subclass Hypotrichia. To compar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ased on different genes, SSU rRNA trees were also constructed with nearly the same species inclusion, which revealed different topologies of inter-species, inter-genera and inter-subcl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