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8篇 |
免费 | 488篇 |
国内免费 | 8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9篇 |
大气科学 | 734篇 |
地球物理 | 691篇 |
地质学 | 1441篇 |
海洋学 | 363篇 |
天文学 | 104篇 |
综合类 | 231篇 |
自然地理 | 3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38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135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160篇 |
2011年 | 177篇 |
2010年 | 189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991.
传统的评估场地效应的经验转换函数方法需要有一个小孔径台阵,布设若干地震计,其中须有离软土台不远的基岩台,但因北京市位于很大部分无基岩出露的大面积平原地区,所以无法实现.我们用Nakamura方法对北京地区进行场地效应评估.北京市"十五"期间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位于不同场地上的强震观测点清晰完整地记录了若干有感地震.本文利用近场地面自由场强震三分向地震记录,通过Nakamura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的场地效应.并与1679年三河.平谷Ms8.1地震时北京地区实际遭受的宏观地震烈度相对比,结合北京地区的地下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Nakamura方法所获得的反映震害的指标(Nakamura谱比率)有3个高值异常区,分别在北京东北部的怀柔县(值11.1、北京昌平区西部(值1O.1和市中心区(值8.1,这与三河.平谷Ms8.1地震时实际震害和观测点的地下局部构造基本一致.说明Nakamura方法在与北京地区地质构造类似的城市(平原、第四纪沉积层覆盖)如上海、成都、天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我国正在建设大量自由场、数字化、宽频带、大动态强震观测点,该方法对于工程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993.
贺兰山三叠纪盆地构造属性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对贺兰山北段三叠系构造背景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周边同期构造事件的分析,结合最近的研究成果,认为贺兰山北部三叠纪沉积的构造背景类似于新生代早、中期莺歌海拉分盆地形成的环境。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巴彦乌拉山-狼山韧性剪切带的左行走滑,致使巴彦乌拉山崛起,它类似于目前的红河-哀牢山剪切带中的哀牢山,而在贺兰山北部由于该断层的左行走滑形成了走滑拉分盆地,堆积了巨厚的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碎屑岩。虽然在三叠纪地理上贺兰山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可能相连,但两者的沉降机制并不相同,它们的关系可能类似与目前的莺歌海盆地与南海盆地的关系。在晚侏罗世,该地区的拉分盆地由于受到阿拉善地块的东向挤压而反转。造成巴彦乌拉山-狼山韧性剪切带左行活动的原因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鄂尔多斯盆地相对于阿拉善地块的左行压扭运动,其动力则可能来自中朝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该模型不仅可以解释贺兰山北段三叠纪区别于鄂尔多斯盆地本部的强烈伸展,还能解释该地区分布局限的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原因,而且也能够将晚三叠世巴彦乌拉山的隆起与该地区同时期的沉积以及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变形联系起来,而从区域上也可以解释同时期南蒙古地区的发育的左行走滑构造及其相关沉积。 相似文献
994.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区域温度序列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通过对北京地区20个台站1961~2000年月平均温度资料的对比分析,证实热岛效应对城市气象站记录的地表平均气温的绝对影响随时间显著增大,近20 a尤为突出,但其相对影响即热岛增温对全部增暖的贡献却呈下降趋势。近40 a来,北京地区的国家基本、基准站平均温度距平序列与被认为不受城市热岛影响的郊区站平均温度距平序列差异明显,由于热岛效应加强因素引起的国家基本、基准站平均年温度变化速率为0.16℃/(10 a),对整个时期全部增温的贡献达到71%;近20 a来热岛效应加强因素使北京地区国家基本、基准站年平均温度每10 a增暖0.33℃,对该时期全部增温的贡献达到49%。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因素对国家基本、基准站季节平均温度上升的贡献在夏、秋季高,冬季最小。本文的结果说明,目前根据国家基本、基准站资料建立的全国或较大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城市化的影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检验和订正。 相似文献
995.
2005年7月至8月,中国北极黄河站第二次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针对黄河站附近首次队踏勘选定的两条典型冰川(AustreLov啨nbreen和Pedersenbreen),开展了以监测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利用差分GPS进行北极冰川运动监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初步处理了首期GPS监测的数据,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针对北极冰川特殊的地理环境,探讨了在北极冰川上进行GPS测量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调研大量文献,系统梳理了前人关于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期古海洋环境特征的研究方法和主要认识,特别是关于古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古温度和古盐度等3个要素。结果表明,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时期,中上扬子地区的古海洋是一个水深较浅、并逐渐趋于氧化的浅海水体环境;古海水温度为7.0 ℃~38.6 ℃,且在灯影组晚期升高,主要为亚热带气候;海水盐度较新元古代早期有降低的趋势,但仍为海相环境,且灯影组二段和灯影组四段时期盐度相对更大。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在地质演化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时空意义,能够为解释当时地球的气候条件和生物演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提供依据。现阶段研究中的问题包括:1)缺乏同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区域对比;2)古海水绝对深度的研究十分薄弱;3)缺乏古海水盐度的直接指示依据。建议开展高分辨率古环境指示参数垂向序列和多剖面横向对比的研究,尝试定量分析氧气浓度随古海水绝对深度的变化规律,探索指示古海水盐度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民航业特点及中国民航发展阶段,提出中国民航参与国家碳市场的框架性方案,重点对中国航空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设计及目标分解方案进行了论述,并从公平性和经济成本角度对所提方案进行分析。分析的结论是:方案不会在中国航空企业之间造成实质性竞争扭曲,不同情景下行业购买碳配额的成本每年增加1.7亿~14.3亿美元,若考虑中国民航至少60%的成本转嫁能力,方案不会对中国民航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998.
蚌埠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发育, 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 部分地区伴随基性岩脉侵入。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 对蚌埠五河地区煌斑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 该煌斑岩中锆石多成半自形到浑圆状, 多为捕获锆石。锆石U-Pb年龄多集中在3 100 Ma、2 500 Ma和2 000 Ma附近, 少量新生锆石年龄约为156 Ma, 捕获锆石年龄与华北基底的五河杂岩相当吻合, 可能不具有扬子板块俯冲陆壳年代学信息。本次测得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56.1±8.2 Ma, 为晚侏罗世。蚌埠地区普遍存在一期构造变形事件, 表现为由南向北的逆冲推覆。由于煌斑岩脉遭受到逆冲推覆构造的改造, 因此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也限定了蚌埠地区推覆构造变形事件的下限。 相似文献
999.
Le Zhang Jia‐Lin Wu Jia‐Run Tu Dan Wu Nan Li Xiao‐Ping Xia Zhong‐Yuan Ren 《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2020,44(1):133-145
Matrix‐matched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necessary for accurate microbeam U‐Pb dating and Hf isotopic determination.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RMJG rutile as a new potential reference material, which was separated from Palaeoproterozoic pelitic granulites collected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LA‐ICP‐MS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e RMJG rutile has extremely low Th (< 0.003 ± 0.01 µg g?1) and common Pb contents, but high Hf (102 ± 34 µg g?1), U (61 ± 11 µg g?1), and radiogenic Pb (~ 20 µg g?1) contents. Moreover, the rutile yields relatively constant U‐Pb ages and Hf isotopic data. The LA‐ICP‐MS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is rutile has a concordant U‐Pb age with a statistical mean 206Pb/238U and 207Pb/235U ages of 1749.9 ± 32.1 Ma and 1750.0 ± 26.4 Ma, respectively (2s), which are statist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its ID‐TIMS ages (1750.6 ± 8.4 and 1750.1 ± 4.7 Ma). 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the 176Hf/177Hf ratio by MC‐ICP‐MS in solution mode (0.281652 ± 0.000006)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tatistical mean of the LA‐MC‐ICP‐MS measurements (0.28166 ± 0.00018). Therefore, the limited variations of RMJG U‐Pb age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 together with its extremely low common Pb and high Hf, U and Pb contents make it an ideal calibration and monitor reference material for LA‐ICP‐MS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000.
长江中下游沿江城郊闸控湖泊普遍面临总磷浓度偏高的现象,解析其总磷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驱动机制成为精准治理与修复此类湖泊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基于安庆市沿江城郊中小型闸控湖泊--石塘湖实测气象降雨、水文、河湖水质等数据,采用多因子相关性分析、变异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各指标因子与湖泊总磷浓度时空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湖泊水质呈现丰(5-8月)、平(3-4月和9-10月)、枯(11-次年2月)水期聚类效果显著,但湖泊空间差异不明显;湖泊水质的季节性变化受总磷浓度变化控制,其他理化指标影响较弱。(2)高强度降雨和汛期闸站调度下的水动力变化决定污染物迁移速率,是导致湖泊总磷浓度在丰水期更容易受入湖河流输入影响而达到峰值的主要驱动因子。(3)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河流季节性输入是石塘湖总磷上升的决定性因素,从单位土地利用类型产生单位总磷负荷来看,农业用地远大于城镇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充当污染物进入湖泊的预前“汇”。因此,从治理策略和途径来看,可在控制外源输入的同时,适当调节闸站以减弱丰水期水动力强度,减少入湖河流总磷输入影响的同时,发挥湖泊营养盐的滞留净化能力。本文主要从人类活动导致的外源污染及闸站抽排调度角度分析沿江城郊闸控湖泊石塘湖总磷变化、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可以为此类城郊中小型沿江闸控型湖泊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