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345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366篇
地质学   777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用地基GPS资料分析大气可降水汽总量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和三峡监测网的地基GPS资料,通过Bernese软件以及根据Bevis等和Rocken等水汽解算原理编制的水汽解算软件。获得了武汉、巴东、兴山、泸州等长江流域测站大气可降水汽总量分布和时间间隔为2小时的GPS遥感大气可降水汽序列,并与站点雨量及区域面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基GPS遥感水汽量变化与地面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GPS遥感水汽变化序列峰值对应于强降水提前了8~22小时。有助于强降水特别是突发性强降水的预测;多个站点的GPS遥感水汽总量联合分析,对于区域水汽总量变化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2.
脉冲星γ射线辐射光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黎明 《天文学报》1994,35(4):348-352
本文作者在脉冲星γ射线辐射的极冠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光子在磁层中的级联过程,提出了级联过程中能量转化效率的概念并得出了转化效率公式,分析表明,能量转化效率只和磁场强度有关,与周期无关,考虑能量转化效率,我们计算了极冠模型的γ射线辐射光度,得出了可以和观测值比较的结果,本文结果倾向于支持脉冲星γ射线辐射的极冠模型。  相似文献   
203.
简要总结了云南天文台20年来的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4.
Ma  Zhengqian  Yin  Xingyao  Li  Kun  Tan  Yuanyuan 《Surveys in Geophysics》2022,43(3):775-813
Surveys in Geophysics - Fracture detection and fluid discrimination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field of geothermics, hydrogeology, and exploration geophysics. However, it is still a challenging...  相似文献   
205.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发育豹斑状云质灰岩,因其分布广泛、成因复杂以及具有重要的油气储集意义而长期受到关注。文中以山西省兴县关家崖剖面马家沟组四段顶部为例,依据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原位激光剥蚀的微量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豹斑状云质灰岩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豹斑状云质灰岩的特征为: (1)常发育于(含颗粒)泥晶灰岩中,且向上白云石化程度增强,云质斑块内常伴有针状或板条状石膏假晶;(2)按产状可大致分为水平、斜交和不规则花斑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向上变浅序列的下部、中部和上部,序列顶部多见近原地角砾化;(3)基质灰岩与云质斑块的δ13C、δ18O值较同期海水略显负偏,顶部不规则云质斑块负偏程度最大;(4)“豹斑”与基质灰岩均具有较低的Mn、Sr、Ba等含量和低Mn/Sr值;(5)“豹斑”的ΣREE含量较基质灰岩略低,且皆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δCe微弱负异常,δEu无异常。依据上述结果,推测关家崖剖面马四段豹斑状云质灰岩产状受到生物扰动和高频海平面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耦合控制,序列由下至上耦合改造由弱变强,形成下—中部以岩溶影响较小的水平和斜交虫迹为特征、上部叠合岩溶强改造形成不规则花斑的垂向序列组合;早成岩期的暴露岩溶不仅叠合改造生物潜穴,而且蒸发浓缩的有限重卤水沿叠合优势通道优先交代孔渗条件更好的区域,至埋藏时期白云石化作用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了区内类型多样的豹斑状云质灰岩。研究结果还揭示出沉积期微地貌控制的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马四段这类特殊的豹斑状云质灰岩或豹斑状云岩储集层形成的关键,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这类储集层的分布,这一认识可为高频暴露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6.
谭志远 《地质与勘探》2022,58(4):875-886
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镜下薄片观察,于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镜下薄片观察,在川南柏香田剖面早志留世石牛栏组下部发现一套风暴沉积,具有侵蚀底面、砾屑层、粒序层理、丘-洼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以及风暴与平静天气形成的沉积物互层等风暴沉积特征。理想风暴沉积序列由6个沉积单元组成,根据剖面不同沉积单元间的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4种风暴沉积序列,各序列间存在一定继承性,由下向上表现为远源型风暴向近源型风暴的转变、风暴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结合更靠扬子东南缘的深水剖面重力流沉积的缺乏,可以推断早志留世石牛栏期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缓坡。结合风暴的形成机制以及石牛栏组风暴沉积的发育特征可知(尤其是正粒序层理和典型丘状交错层理):研究区早志留世处于中低纬度的古地理位置,可为上扬子区古气候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依据;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同期异相地层存有争议,风暴沉积特征为石牛栏组、小河坝组、罗惹坪组等地层提供等时性对比标尺;川南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沉积环境意见不一,风暴沉积为其碳酸盐岩缓坡环境提供证据资料。通过总结前人对风暴岩物性认识,结合上扬子区同期地层油气地质条件,可提供油气勘探新途径。川南柏香田剖面早志留世石牛栏组下部发现一套风暴沉积,发育侵蚀底面、砾屑层、粒序层理、丘-洼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以及风暴与平静天气形成的沉积物互层等风暴沉积特征。理想风暴沉积序列由6个沉积单元组成,根据剖面不同沉积单元间的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4种风暴沉积序列,各序列间存在一定继承性,由下向上表现为远源型风暴向近源型风暴的转变、风暴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结合更靠扬子东南缘的深水剖面中重力流沉积的缺乏,可以推断早志留世石牛栏期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缓坡。结合风暴的形成机制以及石牛栏组风暴沉积的发育特征可知(尤其是正粒序层理和典型丘状交错层理):研究区早志留世存于中低纬度的古地理位置,可为上扬子区古气候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依据;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同期异相地层存有争议,风暴沉积特征为石牛栏组、小河坝组、罗惹坪组等地层提供等时性对比标尺;川南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沉积环境意见不一,风暴沉积为其碳酸盐岩缓坡环境提供证据资料;总结前人对风暴岩物性认识,结合上扬子区同期地层油气地质条件,提供油气勘探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7.
Hao  Guocheng  Wang  Panpan  Hu  Xiangyun  Guo  Juan  Wang  Guocheng  Tan  Songyuan 《Natural Hazards》2022,110(3):1869-1885
Natural Hazards - The Earth's natural pulse electromagnetic field (ENPEMF) signal,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a nonlinear or nonstationary signal received from our instrument, placed on the...  相似文献   
208.
扬子陆核崆岭高级变质地体内出露一套强变形的基性-超基性岩岩石组合, 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崆岭群中, 该套变基性-超基性岩组合对扬子陆块早期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同位素稀释法(isotope dilution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简称ID-TIMS)获得该套岩石组合中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1063±12Ma, 说明Sm-Nd同位素体系可用于对超低含量、发生强蚀变作用的超基性岩样品进行定年.样品Nd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εNd(t)值为6.90~7.32), 表明形成于封闭体系中, 其对应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13~1.09Ga, 与形成年龄接近, 说明来自亏损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结合区域上已有的中元古代末期到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研究, 认为在该时期扬子陆块可能由多个微陆块组成, 就扬子陆核而言, 其与扬子陆块西侧之间很可能存在分隔的大洋.   相似文献   
209.
210.
Liu  Huaxing  Li  Jing  Shao  Songdong  Tan  Soon Keat 《Natural Hazards》2015,75(2):1247-1270
Natural Hazards - The paper presented a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 method to study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tidal bore scenarios. The SPH method is a mesh-free particle mode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