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812篇 |
免费 | 21256篇 |
国内免费 | 456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64篇 |
大气科学 | 24520篇 |
地球物理 | 17340篇 |
地质学 | 44567篇 |
海洋学 | 17506篇 |
天文学 | 2018篇 |
综合类 | 6632篇 |
自然地理 | 46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9篇 |
2023年 | 711篇 |
2022年 | 1445篇 |
2021年 | 1857篇 |
2020年 | 2816篇 |
2019年 | 6176篇 |
2018年 | 6681篇 |
2017年 | 6267篇 |
2016年 | 6549篇 |
2015年 | 5594篇 |
2014年 | 5422篇 |
2013年 | 5844篇 |
2012年 | 5452篇 |
2011年 | 5254篇 |
2010年 | 5183篇 |
2009年 | 4565篇 |
2008年 | 3759篇 |
2007年 | 3778篇 |
2006年 | 3272篇 |
2005年 | 3088篇 |
2004年 | 3232篇 |
2003年 | 2994篇 |
2002年 | 2671篇 |
2001年 | 2444篇 |
2000年 | 2286篇 |
1999年 | 2732篇 |
1998年 | 2547篇 |
1997年 | 2567篇 |
1996年 | 2129篇 |
1995年 | 1978篇 |
1994年 | 1787篇 |
1993年 | 1639篇 |
1992年 | 1359篇 |
1991年 | 1050篇 |
1990年 | 928篇 |
1989年 | 787篇 |
1988年 | 679篇 |
1987年 | 494篇 |
1986年 | 417篇 |
1985年 | 333篇 |
1984年 | 326篇 |
1983年 | 197篇 |
1982年 | 247篇 |
1981年 | 174篇 |
1980年 | 127篇 |
1979年 | 123篇 |
1978年 | 55篇 |
1977年 | 44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菲律宾海热含量分布及其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86年及1987年秋季在菲律宾以东海域进行的CTD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上层海水热含量分布及变化,得出,热含量由南向北随纬度逐渐增大,这主要是北赤道流引起的等温线自南向北下倾造成的,另外也与南部和北部的冷涡和暖涡有关。本文认为,两年里热含量的差异可能与1986年生成的El Nin有关。另外,北太平洋赤道流体积输送量的变化与菲律宾海热含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994.
聚类分析法在浅海水团分析中的应用及黄、东海变性水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变性水团概念,用聚类分析确定黄、东海浅海海域变性水团的边界及其变化。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聚类,确定了水团的个数、边界及混合区。 由聚类方法所得结果看出,在该海区中有八个变性水团。根据温、盐相对指标,将这些水团分为九种不同的特征。也可以把这些水团划分为三种盐度类型。在温—盐点聚图上,不同变性水团的温盐点,分布于一条曲线附近,它体现出逐级变性的特点。各变性水团的变化范围都很大,这说明该海区中水团变性强烈。在暖季中的增温降盐和冷季中的降温增盐,可认为是整个黄海和东海水体变性的特征。所有季节性水团都经历一个形成与消亡的过程。 文中讨论了变性水团和海洋环境的相互关系。水团变性是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通过变性水团的分析,作者认为,在该海区水团的变性中,热力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变性水团界线的舌状分布与流向之间的关系是很明显的,可作为分析环流的旁证。最后描述了变性水团和底层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作者用聚类分析法划分浅海水团,目的在于克服大洋水团分析法进行分析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它在根据不同海区特点确定临界值与检验值时有较大的灵活性。本文讨论了浅海变性水团与中心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底层冷水、东海表层水和大陆沿岸水对渔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用模糊集合观点讨论水团的有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划分水团的基本原则,概括为水团内部特征的相对均一性及其与外部海水的明显差异性。用模糊集合讨论了水型、水团和水系等有关概念。提出了用模糊集合观点定义水团及其核心、本体、边界与混合区的建议,并以1979年8月黄海和东海表层为例,给出了各水团的隶属函数。计算了其核心、本体、边界、混合区及贴近度,按其模糊性排出了顺序。 相似文献
998.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二)生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次定量调查。分别对18种环境因子和68个优势种和习见种所做的聚类分析显示了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与邻近海域的某些差异,并联系沉积环境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四个区: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渤海中部和渤海湾东部。对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速率的关系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9.
In this paper, the morphogenesis,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and dates of the coral reefs in the middle and north par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discussed, the position of the distributary regions of Cenozoic coral reefs in plate tectonics, the relationships of coral-reef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dates with sea-basin spreading. Neogene sea-water transgression and Quaternary global climate-eustatic fluctuation are expounded and proved, and the latitudinal vari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oral reefs in various geologic times are summed up. 相似文献
1000.
- This paper deals with species composition, seasonal change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Hydromedusae (Hyd.), Siphonophores (Sip.) and Ctenophores (Ct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terials from 17 stations in the Xiamen Harbour and adjacent waters were taken once monthly for the period from Sep. 1980 to Aug. 198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Phialidium folleatum, Lensia subtiloides and Pleurobrachia globosa , the total annual number of species has one peak and the total annual number of individual has one peak and two secondary peaks. On the basis of their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e, the Hydromedusae, Siphonophores and Ctenophores found in the region investigated may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ecological groups: estuarine group, neritic group and oceanic group. Their seasonal success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several water syste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