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13篇
  免费   22035篇
  国内免费   46345篇
测绘学   3888篇
大气科学   25284篇
地球物理   18506篇
地质学   46822篇
海洋学   18109篇
天文学   2189篇
综合类   7197篇
自然地理   5198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769篇
  2022年   1660篇
  2021年   2096篇
  2020年   3042篇
  2019年   6343篇
  2018年   6892篇
  2017年   6495篇
  2016年   6799篇
  2015年   5771篇
  2014年   5676篇
  2013年   6099篇
  2012年   5694篇
  2011年   5516篇
  2010年   5443篇
  2009年   4821篇
  2008年   3978篇
  2007年   4006篇
  2006年   3484篇
  2005年   3266篇
  2004年   3369篇
  2003年   3115篇
  2002年   2796篇
  2001年   2567篇
  2000年   2426篇
  1999年   2963篇
  1998年   2754篇
  1997年   2741篇
  1996年   2283篇
  1995年   2143篇
  1994年   1935篇
  1993年   1752篇
  1992年   1464篇
  1991年   1104篇
  1990年   985篇
  1989年   837篇
  1988年   713篇
  1987年   521篇
  1986年   430篇
  1985年   353篇
  1984年   344篇
  1983年   208篇
  1982年   259篇
  1981年   183篇
  1980年   136篇
  1979年   129篇
  1978年   58篇
  1977年   45篇
  1971年   54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该文选用参证站资料的方法,对黎平县双江电站水库1954—2021年近68 a来逐年最大日降水量采用PearsonⅢ型研究方法和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公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黎平双江电站水库年最大日降水量年变化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上升趋势较显著。暴雨洪水设计以H1d=119.29 mm、Cv=0.47、Cs/Cv=3.5作为研究成果,防洪标准按50 a一遇的暴雨洪水设计成果为P=2.0%,日最大降水量=277 mm、洪峰流量=2509 m3·s-1;洪水校核按500 a一遇的暴雨洪水设计成果为P=0.2%,日最大降水量=391 mm、洪峰流量=3905 m3·s-1;消能防冲设计标准按30 a一遇的设计成果为P=3.3%,日最大降水量=252 mm、洪峰流量=2209 m3·s-1。研究成果对黎平双江电站水库预防灾害性强降水、安全渡汛和水库优化调度、提高产能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2.
岩石嵌固掏挖基础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基础工程中。原状土由于受扰动较小,胶结性强,具有良好的抗剪强度,对掏挖基础抗拔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原状土参数变化对基础上拔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现场试验,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对基础上拔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土体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基础抗拔承载力具有较大影响,而弹性模量影响程度较低;参数的变化对土体塑性区发展规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3.
Waveforms generated by the 50t explosion of project Brightlight(Ⅰ) were recorded by HILR array.Using array techniques,the author performed identification,f-k analysis,velocity spectrum analysis,etc.of the weak signals.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fter beamforming was obviously enhanced,and the signal could be clearly shown.The energy from this explosion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1 ~ 8Hz range from f-k analysis.The velocity spectrum gave clear positions of event phases,which could not be seen in the original weak signals.The maximum energy distribution obtained by the Beaman method is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value in the azimuth-slowness domain.  相似文献   
94.
在对淮南煤田朱集井田钻孔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侵入岩化学成分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薄片显微镜下鉴定等结果,得出研究区侵入岩主要以岩床的形式侵入煤系地层,岩性以闪长岩、花岗岩为主,岩床层数多为单层;受NWW—N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侵入岩体的分布范围呈现从西向东逐渐扩大,在垂向上,从上部煤层到下部煤层,受岩浆影响的程度有明显加大的态势。由于岩浆侵入煤层,严重破坏了煤层的结构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煤的工业利用价值,加大了开采难度。  相似文献   
95.
洞穴沉积铀含量及其同位素初始234U/238U[(234U/238U)0]变化均与过去气候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文章分别对石笋中U含量和(234U/238U)0的气候意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多数研究认为洞穴沉积U含量和(234U/238U)0可能指示土壤湿度和有效降水变化。然而,不管是对洞穴沉积的U含量还是(234U/238U)0,其气候环境意义解读还存在两种观点。但无论如何,这些研究成果都显示了洞穴沉积的U含量和(234U/238U)0是研究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替代指标。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土壤环境和过程,还应关注U来源的相对贡献变化和其他微量元素与U元素的关系。这一指标可能在对东亚地区的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演化、地表生物量的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algorithm in back analysis of soil parameters for deep excavation problems. A computer code, named Python‐based DE, is develop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mmerci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with a parallel computing technique to run an FE analysis for all trail vectors of one generation in DE in multiple cores of a cluster, which dramatically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time. A synthetic case and a well‐instrumented real case, that is, the Taipei National Enterprise Center (TNEC) project,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back‐analysis procedure. Results show that multiple soil parameters are well identified by back analysis using a D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highly nonlinear problems. For the synthetic excavation case, the back‐analyzed parameter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to the input parameters that are used to generate synthetic response of wall deflection. For the TNEC case with a total of nine parameters to be back analyzed, the relative errors of wall deflection for the last three stages are 2.2, 1.1, and 1.0%, respectively. Robustness of the back‐estimated parameters is further illustrated by a forward prediction. The wall deflection in the subsequent stages can be satisfactorily predicted using the back‐analyzed soil parameters at early stag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邢凤鸣  徐祥 《岩石学报》1995,11(4):409-422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岩浆带中段,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类型复杂,特点突出。它具有夹心饼干式分带现象。中间为富碱的高钾钙碱性岩系和橄榄安粗岩系;两侧为钙碱性岩系。中间的岩浆岩具有高钾富碱、高Sr,低Mg、Cr、Ni,εNd变化大但Isr变化小且较低以及岩浆演化的多样性为特点。  相似文献   
98.
气候序列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刘式达  荣平平  陈炯 《气象学报》2000,58(1):110-114
一个气候时间序列含有多个时间尺度 ,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层次。气候是冷还是暖是随着尺度而变化的。文中用北半球地表月平均气温气候资料的子波变换分析表明 :气候突变点既随尺度有规律的变化 ,也具有随尺度变化而不变的性质 ,即标度不变性。不论什么尺度 ,气候总是有冷暖之分 ,这种自相似性可以帮助笔者从气候资料的子波变换中建立一个一维映射动力系统 ,它反映出气候突变时间的演变规律和气候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99.
太平洋水下海山磷酸盐的成因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首次对太平洋与大洋富钴结壳密切相关的海山磷酸盐的成因及形成环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各种产出形态的磷酸盐都不同程度地交代碳酸盐等含钙物质,而呈现出交代生物结构、交代凝灰结构、交代角砾状结构及交代填间结构等各种交代结构,反映了磷酸盐的交代成因. 此外,其δ13C值(变化于0.7‰~2.0‰之间)也证实其属于交代成因.磷酸盐中Na、Mg、Sr、F、P2O5含量以及Na/P2O5、Mg/P2O5、Sr/P2O5、F/P2O5的比值,特别是晶格中结构CO2的含量(变化于5.7%~6.2%之间),与形成于氧化环境下的Blake plateau、Chatham Rise、Agulhas Bank等处的磷酸盐相近,表明调查区磷酸盐亦形成于氧化环境.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磷酸盐的形成温度为5.8~14.8 ℃,平均为11.5 ℃,显示其形成于正常的海水温度环境.西、中太平洋海山磷酸盐形成环境十分接近的事实暗示,西、中太平洋广大区域内的成磷事件存在着时间上和成因上的统一性和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0.
鲁西地区是全球完整保存新太古代早期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绿岩带的区域,是研究太古宙岩浆演化类型和太古宙时期壳幔作用以及构造模式的典型区域。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探讨了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背景。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U-Pb年龄主要为2 537和2 566 Ma。花岗岩(TA1802)εHf (t)值为-1.4~2.9,平均值为0.65,二阶段模式年龄约为2.9 Ga;二长花岗岩(TA1812)εHf (t) 值为-0.4~2.7,平均值为1.31,二阶段模式年龄为 3 073~2 886 Ma,平均值约为2.9 Ga;二长花岗岩(TA1817)εHf (t) 值为0.3~4.7,平均值为3.35,二阶段模式年龄为3 032~2 762 Ma,平均值约为2.8 Ga。在εHf (t)-t 图解上,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年龄演化线均落在2.9~2.8 Ga地壳演化线上,且与二阶段模式年龄大致相同,即表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源于2.9~2.8 Ga的古老地壳重融。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均表现为高w(SiO2)、w(Al2O3)和富Na2O特征,大部分属于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上,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和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且中重稀土元素出现分馏。花岗岩样品中,有两个样品(TA1801-1与TA1824)表现出Ta富集,其余样品均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二长花岗岩也同样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部分熔融残余矿物存在石榴石、金红石以及少量斜长石、角闪石。根据上述地球化学特征, 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构造背景为同碰撞背景,该构造模式是大陆地壳有效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