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向煜  韩熙  于湛 《东北测绘》2012,(1):72-74,81
文章介绍了基于WebGIS的建设工程监管系统的技术架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模块。系统实现了建设工程监管的可视化,旨在为提高城市建设工程的监管水平提供科学、准确、综合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32.
北斗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用户机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应用终端,测试系统可为用户机研制和使用提供可靠保障。鉴于RDSS体制的特殊性,测试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包括:用户机入站信号测量指标、用户机时延测量指标、以及用户机测试系统出站信号。为确保测试系统测试标准的统一,需要对测试系统的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校准。通过对普通用户机提出技术改进设计,为测试系统校准提供可行性方案,实现测试系统指标向标准测试仪器的溯源。  相似文献   
133.
2008年6月28日15时开始,山西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强对流回波,当天下午16时起,太原本场及周边开始有大风天气,17时到20时开始出现局地的暴雨,部分地方出现短时冰雹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21时之后,回波向东南方移出,过程结束。本文主要对此次短时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太原(本场)周围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及消失的回波演变特征,并结合当时的雷电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场未出现降水前,本场周围50km范围内非降水回波的辐合形势对天气过程的发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强对流回波中存在逆风区,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4.
分析了软枝杨桃在闽南地区栽培中低温霜冻、大风、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5.
伍跃中  王战  过磊  校培喜 《地质学报》2009,83(7):964-981
系统收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et 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晋宁期以S型为主,优势方位不明显。加里东期优势方位为北东向,以A型为主,北西向处于次要地位,以I型为主。海西印支期,优势方位为北西向,岩石类型在海西早、中期以I型为主,海西晚期至印支期以A型为主。此时北东向处于次要地位,岩石类型以A型为主。燕山期,整个祁漫塔格地区昆中断裂以北均为A型,以南形成新的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I型。并且,燕山期昆中断裂以北早期以北西向为主,晚期以北东向为主。上述情况说明,至少自加里东期以来,该区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成因类型等诸方面都始终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带的活动强度、力学性质交替变化的控制,并且由老到新总体上存在着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变化趋势。因此,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并非同一构造机制下形成的岩浆弧,而是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替作用控制的、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类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136.
嘉黎断裂是一条横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大型走滑断裂,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前后通过调整应力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前人对嘉黎断裂的研究成果,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总结分析嘉黎断裂带构造背景、壳幔结构、晚第四纪和现今的活动性质和速率.基于地质学方法,搜集前人在测年方面的研究结果,限定断裂的活动年限以及活动速率.同时在东段的北侧分支嘎龙寺附近,采用光释光测年法增加两个测年点,完善活动速度资料,并对断裂自西向东不同部位的走滑速率和错动断距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和壳幔物质的速度结构、各向异性等参数,利用波形拟合方法,新增18个3~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嘉黎断裂现今的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但是在不同的分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新生的西兴拉—达木分支是地震最活跃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探讨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东构造结地区构造运动的稳定性,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必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7.
We present a fully non-linear, anelastic convection and dynamo model in a rotating spherical shell that is based on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both the hydrodynamic steadily drifting convection and convection-driven steadily drifting dynamo are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anelastic convection and dynamo benchmark based on the pseudo-spectral method (Jones, C.A., Boronski, P., Brun, A.S., Glatzmaier, G.A., Gastine, T., Miesch, M.S., Wicht, J. [2011]. Icarus, 216, 120–135).  相似文献   
138.
Inflow to a tunnel is a great public concern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groundwater hydrolog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mining engineering, among other disciplines. Rapid computation of inflow to a tunnel provides a timely means for quickly assessing the inflow discharge, thus is critical for safe operation of tunnels. Dewatering of tunnels is another engineering practice that should be planned. In this study, 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inflow to a tunnel in a fractured unconfined aquifer is obtained. The solution takes into account either the spherical or slab-shaped matrix block and the unsteady state interporosity flow. The instantaneous drainage water table and anisotropic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of the fractures network are also considered. Both uniform flux and uniform head boundary condition are considered to simulate the constant head boundary condition in the tunnel. The effects of the hydraulic parameters of the fractured aquifer on the inflow variation of the tunnel ar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ed solution to obtain the optimum location and discharge of the well to minimize the inflow to a tunnel is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139.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距震中26 km的野马滩大桥及周边区域为此次地震极震区(地震烈度Ⅹ度,面积约69 km2),受损尤为严重。桥梁表现为落梁式破坏,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对极震区内野马滩大桥及周边房屋进行实地调查与震灾分析,并提出灾后重建及震灾防御相关建议,包括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灾区房屋安全鉴定,建议牧民居住建筑采用轻钢式结构,建议原地重建野马滩大桥并增加限位装置及连梁装置。  相似文献   
140.
王寨盆地是大武富水地段的一个特殊补给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示踪试验对该区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次示踪试验采用钼酸铵作为示踪剂,历时75天,钼离子浓度历时曲线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地下水视流速平均值为23373m/d。通过试验揭示了王寨盆地岩溶发育特征为溶孔、溶隙、裂隙、管道、溶洞并存,地下水径流通道有单一管道型、单管道有水池型、多管道型和多管有水池型,具有多向性和复杂性;主要的地下水径流通道有3个,均汇入淄河断裂带;地下水流向以西南、东南、正东(东北)为主,整体流动较为缓慢,溶质的运移以正东(东北)方向最快;王寨断层和边河断层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因试验在枯水期进行,降雨量较小,地下水开采的日周期性影响也相对稳定,故试验时段地下水流场较稳定,试验结果所揭示的水文地质问题也较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